APP下载

王蕾 为学生涂亮幸福底色

2013-10-08

北京观察 2013年6期
关键词:王蕾冰心中学

文/本刊记者 郭 隆

近代美学家王国维先生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明确提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带领高中生到专业科研院校与专家教授合作做实验,清一色的学生乐团走进国家大剧院进行专场演奏,在全校普及话剧体验等艺术类课程……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的艺术教育之花可谓绽放满园、花香四溢,而这“种花”、“培土”人,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一六六中学校长王蕾。

做了两年的“接力”实验

大凡事业获得成功或有所建树的人,必定有一份坚定的责任感和孜孜以求的事业心。

作为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一名普通的生物教师,王蕾在“授业解惑”之外,“很想看看国外学校的教学方式,汲取一些好的经验”。早在1997年暑假,王蕾利用到新加坡的哥哥家探亲的时间,自行考察了近20所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状况。国外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的思维富有探索性并勇于动手实践。自那时起,王蕾便开始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方式上的改革与创新。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98年,在“教改”的大背景下,王蕾开始在北京市率先承担美国BSCS高中生物教材首轮试教工作。可刚把教材拿到手,王蕾就有些傻眼了。中国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明明知道答案是什么,然后去设问,再通过实验验证这个答案;而打开这本国外教材,自始至终没有给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从头到尾只介绍一个个不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这对老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都是相当大的挑战。果然,在起初的授课中,王蕾很不习惯;课上完了,学生觉得什么定义、结论、公式也没得到。

“要引导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打开思路,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走进实验室。”王蕾边思考,边摸索前行。她带着学生们从课堂实验的延伸入手,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践,自己提出问题做实验。

在“探究食品中的营养元素”的实验课上,王蕾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菠菜中含有铁元素是为人熟知的,可是学生们的实验结果却是检测不到菠菜中的铁元素。在王蕾的鼓励下,孩子们改变了以往的方法,与他们的老师一起从这个实验入手,做了6种大胆的假设,其中的很多假设是颠覆性的。比如“假设菠菜中不含铁元素”,这显然是常规教学思路中不会假设的内容;再如“假设菠菜中Fe3+的浓度太低”、“ 溶液颜色(绿色)对观察指示剂变色有影响”等。在王蕾的鼓励下,学生的探究热情被调动起来,他们开始大胆地通过科学实验去探索和解决问题。由此,小实验变成了“探究菠菜中铁元素和维生素C的保护和互促”大课题,一个实验打开了一个思维,新的思维又需要大量新的实验一一进行验证。实验一节课做不完,就中午接着做,放学后接着做。寒暑交替间,王蕾和她的学生孙劢、王若雪历时近2年才得以完成课题,尽管摸索的过程充满艰辛,王蕾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此项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当终于看到自己的学生掌握了独立的科研方法,在学习科研中懂得了团队合作的意义时,王蕾无悔于这种坚持。

2000年,王蕾组建了“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一个个周末,她带领学生泡在各大学和专业科研院所的实验室里,研究内容远远超出了中学生物课的教学范畴,甚至有一些实验成果经过查新被证实为学术空白。2002年,学生王若雪赴美参加“Intel ISEF”国际青少年科学和工程竞赛。2003年,学生唐鼎皓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捧回优秀项目一等奖和“柯达”科学奖。“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引领我们走向独立和创造。”“我们的成果无法和科学家们相比,对于我们,重要的是探索的过程。”“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原来挫折更值得回味。”……有了像王蕾一样诸多老师、教授的关爱和指引,科研活动真正触发了学生们内心的感受,他们从中获取的不仅是知识,更有努力、谨慎、合作和坚持不懈。

有人对王蕾提出质疑:“学生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于科研,会不会影响高考成绩?”王蕾的回答很简练:“唯高考论是悲哀的,当知识忘却以后留下的是方法、能力,价值观、方法观是一辈子不会忘掉的,所以在中学阶段要让孩子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学会科学方法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有梦更有爱

“这里我们应该读一会儿(三声)还是读一会儿(四声)?”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金帆话剧团”的排练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濮存昕正在和孩子们“咬文嚼字”,一遍一遍诵读冰心的作品《小桔灯》。

2002年,结合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一六六中学成立了北京市首个初中文学特色班——“初中冰心文学班”,王蕾又在2011年7月起组建起“高中冰心文学实验班”。“一六六中学文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从这里走出了家喻户晓的作家冰心,培养了活跃在当今文坛的著名剧作家曹禺的女儿万方。成立高中冰心文学实验班,将为学校的文学教育开启新的内涵,使更多的同学走近文学,尝试创作,帮助他们实现多彩的‘文学梦’”王蕾说。

“‘冰心班’一方面为热爱文学的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空间和创作平台,更重要的是发扬冰心文化与精神”。在王蕾看来,“冰心班”有两个特征性的符号——文学与爱。她解释说:“冰心先生是爱的使者,博爱大爱是她为人、处事和作品创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们传承冰心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用爱心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在大爱精神的指引下,王蕾给学生们安排了一系列的“成长实践课程”。 在“‘玉娃娃’幸福成长救助计划”活动中,作为唯一的中学生团队,“冰心班”的师生们一起来到青海玉树地区,与青海玉树贫困地区孤儿和特殊困难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劳动,通过爱心互动和精神鼓励,帮助他们恢复信心、走出困境。学生代表薛泽宇说,这次活动是学校安排的“课程之一”,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一课。今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地震,校学生团委的同学们随即在校园发出倡议:同学们,让我们把祝福雅安的话写下来,传递我们每个人的正力量!第二天,学校门口的大箱子里塞满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祝福卡片”。“同学们做的一点小事,一个小的行动,或许不会对灾区的孩子们有什么实质性地帮助,但我们从中看到了他们的责任感,看到了爱心的传承,看到了爱的流淌”,王蕾说,这就是“冰心班”要培养孩子们的大爱精神。

完善气质 涵养心灵

成立于1991年的一六六中学金帆管乐团4次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北京市首个中学生金帆话剧团每年都推出大量的原创作品……这里面,无疑体现着一所百年老校始终秉承的本真教育理念。

“艺术素养是一种底色教育”,谈及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初衷,王蕾说: “艺术素养对一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外在气质、情商、创造力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学习并参与音乐、话剧、舞蹈等艺术活动,能够使学生感知和理解美,提高审美能力。”

以此为出发点,王蕾在推动学校艺术教育进程上,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在她的组织下,一六六中学先后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合作,组织全校学生走进首都剧场、实验剧场观看话剧,接受艺术熏陶和学习;在每月的“百名专家进校园活动”中,王蕾邀请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大剧院的专家、演员为学生们带来冰心文学作品赏析,探讨《简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人物性格和表现手法。在这些讲座前,学校每每都会张贴出海报让同学们根据兴趣自愿报名参加,而每一次教室里都坐得满满当当。“五彩缤纷的课程让我的学习变得快乐”,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同时,王蕾还与国家大剧院等多家专业院团建立合作,在学校成立了“国家大剧院歌剧普及教育基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国家交响乐团艺术教育实践基地”等特色教育基地,为普及型艺术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王蕾的计划,一六六中学今年将在全校陆续普及话剧、管乐和舞蹈教育,并开设校本必修和选修课程。“普及艺术教育,并不是说让学生们都能具备专业演员的水准,能演好戏,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而是帮助他们打开艺术欣赏之门,懂得审美,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同时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王蕾说。

作为自然科学专业出身的老师,怎么会在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有深刻地感受和探索呢?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蕾从容地笑了笑说:“很多科学家的艺术素养都很高,比如袁隆平的小提琴就拉得非常好。科学和艺术是一个人在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当你走入社会的时候,艺术爱好是与你相伴的,它可以帮助你树立人格、品行,可以改善你生活品质,是你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所以我经常鼓励孩子们要刻苦学习、乐于竞争,但不要以牺牲生活情趣为代价。”

“它可以完善你的气质,涵养你的心灵”,说起艺术教育的话题,王蕾有讲不完的体会。她说,她希望她的学生们不仅有优秀的学习成绩,还要有独特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包含爱的精神、团队意识、科学探索的韧劲以及良好的文学和艺术素养等。”

猜你喜欢

王蕾冰心中学
你那么好,却带着暗恋的疤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终点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例谈数学解题之构造法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