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建设及实践

2013-09-29徐永书

地理空间信息 2013年5期
关键词:国情重庆市机制

徐永书,陈 静

(1.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 401121)

地理国情信息涵盖面广、综合性强,不仅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表特征和地理现象,而且还能反映地表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成为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管理决策工作的重要基础[1-6]。重庆于2011年3月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批复开始实施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作,并于2012年5月完成所有试点建设工作。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直辖市的架构,省域特征,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重庆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环境差距等特点和困难与我国的国情以及面临的困难十分相似。因此,重庆的试点研究对于全国范围的地理国情监测推广开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试点建设内容

重庆的试点监测内容选取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政策因素、行业需求、已有基础条件等方面因素,最终确定地理区划、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城镇建设、森林、水资源6个方面为主要监测对象。

重庆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标准体系。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包括地理国情信息的分层体系、分类标准、命名及编码,以及地理国情监测信息的逻辑结构标准等;地理国情信息监测工艺和技术规程,包括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处理、信息提取等;地理国情产品标准,包括产品模式、产品资源目录体系、产品分级分类标准、命名及编码、分发标准等。

2)监测体系,包括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和地理国情信息提取。前者是根据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组织各级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产品、要素以及各种不同尺度的航空航天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建库;后者是根据地理国情信息监测工艺和技术规程进行地理国情信息的监测提取。

3)支撑保障体系,包括政策与法规支撑、技术支撑与工作机制支撑3个方面。它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地方政策支撑和相关行业部门的沟通协调、资源整合及更新和共享应用。

4)共享发布平台,包括数据产品体系管理系统、地理国情信息产品分发服务系统。前者实现对各类产品数据的入库、查询、显示、输出、处理和利用;后者实现数据和信息产品的分发与服务管理。

2 总体技术路线

重庆市地理国情监测总体技术路线采用“1+1+n+1+1”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即1套标准规范、1套地理国情信息数据集、n套地理国情监测报告、1套支撑保障体系和1套发布平台。

图1 重庆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总体框架结构图

3 方法与流程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标准化整合

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收集,并对已有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包括1∶2 000、1∶10 000、1∶50 000、1∶250 000等各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产品(DLG、DEM、DOM)的标准化处理、要素化加工。

3.2 遥感影像获取与处理

重庆市采取中高分辨率全域覆盖和高分辨率影像城市核心区域覆盖的影像获取策略进行遥感影像采集。通过国产卫星遥感影像专项通道先后从中国资源卫星中心、北京遥感技术研究所等卫星数据提供方获取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卫星影像类型包括CBERS、HJ-1、遥感1、2、6、8等系列。在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缺失及覆盖城市规划区影像空间分辨率不足的情况下,引进部分国外商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或采用自主建立的低空无人机航拍影像作为补充数据资源。

卫星遥感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正射校正、影像融合、色彩平衡、影像镶嵌、影像增强等内容。低空影像处理主要包括航摄资料处理、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DEM编辑修改、影像正射纠正、影像匀色、正射影像拼接、分幅裁切制作等内容。

3.3 地理国情专题信息提取

以遥感正射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按照标准体系要求,采用自动分类和人机交互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理国情信息提取。对于中、低尺度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采用基于像素光谱信息的自动分类技术;对于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运用eCognition软件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自动分类技术。地理国情专题信息提取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地理信息专题信息提取流程图

3.4 外业调查与核查

利用地面移动信息采集装备、移动信息采集终端、GPS等现代技术,基于正射影像,对地理国情专题信息提取分类与判读工作中无法确定的地理要素实体的边界和属性开展外业实地调绘与核查。

3.5 地理国情综合数据建库

以地理国情专题数据为基础,建立多专题数据库,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国情信息专题数据库。

3.6 地理国情信息分析统计

根据提取的地理国情信息,按行政区划、经济区划等地理单元进行分析统计。

4 建设成果及经验

4.1 建设成果

1)四大建设内容:重庆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初步建立了重庆市的地理国情监测标准规范体系、监测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和共享分发平台。

2)工作机制:推进多种工作机制的搭建,包括市级—区县部门的沟通机制、数据统计发布机制、国产卫星数据获取机制、创新调查反馈工作机制,以及以政府令出台的《重庆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为代表的共享发布机制等,为项目机制环境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成果发布应用:道路交通监测成果在重庆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中得到充分的使用,且监测数据通过《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发布;城镇建设监测成果中,城市建设用地监测数据应用于重庆市主城区总规修编、控规编制前期研究、小城镇修编现状分析以及区县总规实施评估过程中,监测成果纳入了《重庆建设系统统计年鉴》,在建委、园林、环保等部门得到广泛使用;自然资源监测成果中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应用到园林部门管理所需的国家园林城市相关指标遥感调查与监测中;水资源调查成果应用于水利部门的重庆水利普查项目中。

4.2 经 验

重庆市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作中取得以下经验:

1)以掌握家底为目标,推动国情监测工作实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需要定位明确,监测的重点在于地理国情要素信息调查,而不是非此即彼地否定原有数据,且是从地理的角度摸清家底,与行业部门一贯的数据口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以应用服务为目的,促进监测成果应用:地理国情监测的目的在于服务,各省、市、自治区需根据区域特点及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在应用需求牵引下,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服务领域。

3)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促进国情监测工作开展:要保障监测工作的成功开展与成果的广泛应用,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环境,包括工作机制、共享交换机制、应用发布机制等,为监测工作开展和行业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5 结 语

重庆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以遥感技术为主要手段,以GPS、地面移动采集及通信技术等为辅的“天—地—空”一体化的调查手段,实行不同层级、不同深度、不同层面的地理国情监测和反馈机制,提升地理国情监测水平,快速、全面地获取地理国情信息,保证成果的客观准确。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目前,我国初步完成了陕西、浙江、重庆等省市的地理国情监测试点工程,但尚未形成一个综合、完整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因此,有必要通过试点工程建设的前期探索经验,系统地研究建立一套全面的地理国情监测框架体系。

[1]徐德明.监测地理国情 服务科学发展[N].人民日报(节选),2011-03 -29

[2]徐德明.新起点迈出新步伐 新使命创造新辉煌[J].求是,2011(5):16-19

[3]何忠焕,左志进.关于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江西测绘,2011(3):51-53

[4]吴卫东.地理国情监测刍议[J].中国测绘,2011(4):30-35

[5]周天祥.监测地理国情对测绘发展的引领与拓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221-223

[6]桂德竹,林宗坚,张成成. 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基础工程的探讨[J].北京测绘,2012(1):24-28

[7]马万钟,杜清运.地理国情监测的体系框架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6):104-111

[8]赵峰.上海开展地理市情监测工作的思考[J].上海国土资源,2011(3):74-76

猜你喜欢

国情重庆市机制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推广生物乙醇汽油:迫切且合乎国情
地理国情监测知识支持库初步设计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