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里侃“ 道” 谈“ 德”

2013-09-25

茶博览 2013年8期
关键词:圣人理想孔子

■ 桑 子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会长)

茶道,如今风靡世界、特别是东南亚。我想,她一定也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孕育的“宁馨儿”。茶中有“道”,窃思古人对“茶道”的解读一定包涵多多。吾平生不抽烟、少喝酒,但独好喝茶,乃是饮茶让人清醒、让人悟彻,让人通古人之幽思哉。

近日盛夏,中国大热,江南暑甚,为历史罕见,我乘机再上了素有“清凉世界”之称的莫干山,与茶友亦是文友的几位同仁,在茂林修篁下喝茶,谈天说地、神聊漫侃、东拉西扯。于是,自然说到当今国家、当今社会、当今世道;于是,便说古道今,从先哲到今人,特别说到了孔子,不一而同地集中说了“道”、论了“德”。

孔子,这位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等圣人,之所以为两千年来华夏子孙共同敬崇,最主要的乃是圣人的思想博大精深、颠扑不破、万世长青。如果如君重捧汇集孔子思想精粹的《论语》细读之,一定为孔子勉力倡导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感触良多。“道”与“德”,可是孔圣人一生最为推崇和践行的大事啊!

孔圣人一生孜孜不息、苦苦追求的“道”,是他最大最高的理想和目标,世上再也没有比“道”更重要、更至尊的东西,他对弟子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又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告诫:“道不同,不相为谋。”还屡称:“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么,何谓“道”?《易经》中说:“形而上曰道,形而下曰器。”意思说,凡是超越自然生命和物质生活需要的东西都属于“道”的范畴,都可称为“道”。如改换今日之话,可是真理、信仰、理想、主义、制度等哉。历代的仁人志士大都追求完美的政治理想,为之不惜奋斗一生、牺牲一切,孔大圣人更是如此,为实现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他为神州古国、为中华民族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让人还窃思,今天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当初“打倒孔家店”实在是大错特错、荒谬绝顶了吧!

儒家思想中的“仁”,集中体现在一个“德”字上。孔圣人一生喋喋不休、诲人不倦的“德”。 何谓“德”?孔子论的“德”,是一种实践的重要原则和准则。“德”在孔子的心目中是最为看重的,是做人做事的第一要务,他明告世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说的是“不修养道德,不讲授学问,听到道义却不能践行,知道不好却不能改正,这些是我忧虑的。”

中国,是一个最讲道德的国度。孔子,实是第一等贤人,第一等圣人。孔子一生身体力行推崇和践行的“道”与“德”,对 21世纪之中国,吾以为,也值得大讲特讲、大树特树、大究特究的!君不见,环顾吾国一个时期以来的种种奇谈怪论、种种不文明现象,信仰的迷茫、官场的腐败、精神的堕落、道德的滑波、风物的乱相,等等,细细推究礼义廉耻信和温良恭敬让的丧失,细细分析精神的日益矮化、世风的急骤日下,无不都是“道”与“德”的严重缺失的原因么?!道德的彻底缺失,必然出现“卑鄙成了卑鄙者的通行证,高贵成了高贵者的墓志铭”!

孔子上下求索的“道”,也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传之万世皆有用的意义。于今来说,也就是治国理政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近阅材料,一位现代哲人的一文极有深味,大意称:百年来,世界上各种主义和旗帜纷呈,结果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实践和验证的最后,大家都先后齐整地走向一个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上去了,唯有吾国还在大绕圈子、抱残守缺、忘乎所以!我又想起上虞乡贤、现代大儒家马一浮先生,他生前有句话今天听来也是震聋发聩、发人深思,他说:我们为什么要拿人家的糟粕当宝贝,而将自己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国粹放弃一边呢?

当下中国,深化改革、特别是政改,业已成为中华儿女最强烈的呼声和民意。作为每一位有良知、有远见、有责任性的国人、尤是知识分子,就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推进我国新一波全面改革,紧紧抓住当前中国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道”与“德”,发出时代洪音,发出掷地有声、真知灼见的呐喊!

猜你喜欢

圣人理想孔子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官场圣人范仲淹
官场圣人范仲淹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