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知识管理理论促使资源库向知识库转化

2013-09-22磊1刘淑梅1何素琴2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知识库资源库使用者

由 磊1,刘淑梅1,何素琴2



利用知识管理理论促使资源库向知识库转化

由 磊,刘淑梅,何素琴

(1. 衡水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北 衡水 053000;2. 冀州市图书馆,河北 冀州 053200)

高校资源库建设一直是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它的建设与使用情况却不理想,并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需求.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知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并将该理论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资源库的建设过程相结合,以此探索一条新的建设思路,促进高校“资源库”向着“知识库”进行转化.具体做法:充分利用原有素材资源库,细化资源库分类;建立与素材资源库相对应的知识库.

高校;资源库;知识库;信息化教学;知识管理;隐性知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知识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学习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来创造更多的价值.知识在不同主体间流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管理的过程,主要步骤包括:知识的获取、创造、分类、存储、分享、更新以及转化为价值.其中知识的分类、存储和共享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资源库来完成,我们可以看出资源库在知识转化“链条”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各类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部门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代表,高校教学资源库所承担的责任则更加重大.

目前各种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在高校中层出不穷,作为这些教学模式的基础,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却没有真正实现繁荣,不管是管理模式还是建设方法上,都被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建设思路束缚了手脚.目前资源库建设能够满足师生基本的教学需求,但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索以及多用途应用需求,所以本文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希望通过先进的理论指导促使各种资源被师生充分使用,让知识在资源库与师生之间能够真正地流动起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循环模式从而彼此受益.

1 充分利用原有素材资源库,细化资源库分类

目前我国的资源库建设主要是教学素材资源的建设,并根据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分为了以下8大类:媒体素材、试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以及网络课程.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多数高校更专注于素材的收集和储备,而忽略了与素材资源相关联的知识,在源库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了自身的不足之处.素材只有被学习者加以利用才能称之为资源,当学习者在利用素材的时候会发生许多与素材相关的知识流动过程,而当前资源库所缺少的恰恰是与素材相关联的知识储备,这势必会对教学资源库的长期发展不利.

以一部视频作品为例,当优秀作品出现以后,会有很多的人去模仿和学习,揣摩里面拍摄、编辑、特效等技术的应用情况.在学习者中,根据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同,各个层次阶段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需求.对能力稍差的同学来说只要得到现成的素材就行,再使用特定的多媒体编辑软件进行合成操作,以便完成相应的影视作品制作.但是有些同学的信息能力比较突出,机械的组合应用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要在作品中加入更多的个性化元素,这些元素的加入就要求他们对整个视频作品的制作细节都比较熟悉,并且运用自如.当需要声音时可以自己进行声音的采集、生成、配乐;当需要视频素材时可以自己拍摄、采集、制作,更可以使用特效制作软件来完成作品中的特效场景合成.这时需要资源库提供的素材、知识或工具软件要比前一种情况更加丰富、详细,所以简单的素材堆砌型资源库肯定无法满足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资源、知识、应用工具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知识的应用程度以及素材使用的层次等为依据,来建设一个能够满足具有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层次信息能力学习者需求的资源库.

1.1 纵向知识的层次分类

知识的有效分类是知识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其他环节的基础,资源库的建设同样要注重知识的分类管理.在资源库的使用过程中,大量完备的素材是最基础的配备,同时还要考虑到在使用过程中不同阶段需求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的用途,并提供最全面的知识分类结果.

在使用者刚进入到资源库时,要为他们提供条理清晰的导航信息,并配以相应的站内资源搜索引擎,便于那些对资源库结构、使用方法、资源存储位置不太熟悉的人员能够尽快地找到相应的素材资源.高校教学资源库普遍是按学科进行资源分类,这符合大部分高校的应用需求,应该加以保留,但需要将这种分类进行的更加细化.在原有资源库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应用层次,按照从易到难或由浅入深的模式进行排列,并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这样可以避免学习者走弯路,直接从最适合自身能力的知识开始学习使用.

1.2 横向知识的关联分类

在使用过程中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横向的关联整合.资源的存在不是独立的,它的生成和运用需要多种知识技能支撑,所以在提供给使用者某一资源的同时,要做好相关联资源信息的整合,并通过一定的辅助导航工具呈现给使用者.当使用者需要其他方面知识技能的支持来完成资源的使用或更新步骤时,可以直接在辅助导航信息里面查找,方便而快捷.通过资源之间的横向关联,能够促进某学科领域内甚至是跨学科相关资源的使用率,从而间接地达到激活资源库,提高其利用率的效果.

2 建立与素材资源库相对应的知识库

知识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部分.显性知识是可被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容易表达的那部分知识,在资源库中存在的各类素材就是这部分知识,可以取之则来、来之即用.隐性知识则是不容易被发现和记录的那部分知识,这才是更具有价值的那部分知识.它普遍存在于各种信息活动中,比较抽象不易表达,要通过特定的条件去激发与获取,比如资源库使用者的使用经验、感受、解决问题技巧等都属于隐性知识范畴,见图1.

图1 高校教学“知识库”示意图

隐性知识存在于资源库与使用者的每个互动环节中.比如在资源查找与获取环节中,使用者可以总结有效关键字与路径;在资源使用和更新过程中,可以总结使用时的方法、技巧、感受等与资源使用相关的知识;在使用后可以将使用经验、反馈意见、改进方案等知识点加以详细归纳,并为资源库的下一步建设提供契合实践的指导帮助.

目前教学资源库大部分只是作为素材的存储介质,只有当使用者需要获取素材资源的时候才与之发生交互活动,这种单一型的信息传递方式根本没有发挥出资源库自身特点,同时也制肘了资源库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都知道各种科学创新并不都是从起点开始研究并获得成功的,而是后人注重总结前人的观点、经验、教训,并将这些知识汇总加以分析比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部分加以利用完成的.资源库的使用也是同样的道理,针对同样的素材,不同人在使用的时候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如果不将这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加以总结,之后的学习者如果也碰到同样的问题时,再进行研究解决所花费的时间累加起来将是个可观的数目.如果可以知道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解决方式,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跳过问题,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下一步的研究学习中.所以在原有的基础上为资源库建立一套相应的知识库是非常必要的,并以此作为知识在使用者间成为流动的联通平台.

知识库更加注重隐性知识所发挥的作用.由于隐性知识比较抽象不会轻易得到表达,但容易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产生,知识库可以采用网络平台的交流经验,为使用者提供合适的交流系统.当使用者与资源库进行互动时,通过特定的模式,比如积分奖励制度等,来激发用户参与交流活动的动力,从而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再进行必要的收集、整理、分类、存储和共享,让每一个知识的闪光点都被记录下来,提供给后来需要它的使用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知识库内容不断丰富,就会给资源库使用者形成有力的智力支撑,促进他们向更高更深的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在使用者深入研究的同时,知识库也在循序渐进地收集更深层次的隐性知识,最终实现资源库与使用者之间知识的不间断流动,彼此受益.

知识库在整理各种有用信息的同时,将知识作为固定的节点分学科、分领域地建立知识树,包括使用者在库中操作的各种痕迹,比如进行问题查找时使用的词条或关键字等.当后来的使用者在查找问题时,如果没有明确的词条和关键字,可以根据导航信息快速缩小查找范围,进行大范围的知识点筛选.如果有明确的关键字,可以使用知识库提供的库内搜索引擎进行针对问题的直接查找.在搜索的每一步中,知识库所记录先前使用者的使用痕迹,能够为后来的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通过知识库间接地实现前人在知识上对后人的指引.

3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以素材积累为主要目的的高校资源库建设模式,只能作为基础教学的支持发挥部分作用,而无法针对知识的积累、分类、创新以及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帮助.知识管理是目前比较先进的、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重要性,首先应该在理论上给予有力的支撑.同时资源库建设又可以将该理论付诸实践,让它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所以将两者加以结合应该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本文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希望通过对知识转化过程的研究与理解,为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并促使原有的资源库向更适应知识发展的“知识库”转化,使得资源库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明显,让知识流动过程中这承上启下的“一环”变得更加坚实可靠.

[1] 梁斌,巫玉斌.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中知识管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7(2):71-75.

[2] 杨艺,罗玉云.论新媒体传播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衡水学院学报,2012(6):98-100.

[3] 陈素清.知识管理技术在教育资源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2):91-93.

Prompting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esources to Repository in Utiliz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YOU Lei, LIU Shu-mei, HE Su-qin

(1.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2. Library of Jizhou City, Jizhou, Hebei 053200,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databa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But its present construction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variety of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patte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age, people notice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based o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in combining the theory with the understanding, applying of it and the process of resources database construction, it explores a new way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resource to repository. Two ways available are sub-classifying the original resources and establishing corresponding reposito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ources; repository; informative teach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tacit knowledge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G350.7

A

1673-2065(2013)04-0123-03

2012-07-10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204097);河北省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科研项目(201112)

由 磊(1980-),男,山东海阳人,衡水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理学硕士; 刘淑梅(1974-),女,河北阜城人,衡水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教授,工学硕士.

猜你喜欢

知识库资源库使用者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基于TRIZ与知识库的创新模型构建及在注塑机设计中的应用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抓拍神器
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维护知识库的建立和应用
基于Drupal发布学者知识库关联数据的研究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