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微博对我国社会舆论的影响

2013-09-18林亦雯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3期
关键词:微博舆论

林亦雯

摘 要: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格局,也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社会事务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并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探讨了微博对我国社会舆论的影响,提出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应对微博信息的虚拟性、传播快等特点,提升微博的管理水平,确保微博健康良性的发展。

关键词:微博;郭美美事件;舆论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技术平台,本身是中立的,但由于用户使用的目的和方式各不一样,微博成为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强对网上舆论的引导和对社交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等的管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纷纷入驻微博,尝试通过新媒体不断探索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微博不仅成为网民表达个人意见和言论的互动空间,更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探究微博的传播特征和管理运行机制,以提高适应和驾驭新型社会化媒体的能力。

一、微博和舆论的内涵

1.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自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开始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到2011年10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2.舆论

舆论,是指公众对自身或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的意见和言论的表达,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公开,但必须依靠媒介的传播。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是相对集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在报道事件、反映社会现的同时,可以很好地把握大局,进行主流舆论引导,政府主导的传统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核心。而在信息时代,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打破了主流媒体对社会意见的多数化反映格局,也改变了舆论发生、发展和反映的方式。例如在“郭美美事件”中,由于微博信息的大量涌现和迅速蔓延,使网络舆论力量得到了充分发挥,政府和传统媒体开始重视互联网的舆论观点,发现了问题,甚至提出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的整改,推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可见,微博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舆论的生成模式,更具有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的舆论传播特征,并表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

3.微博影响舆论的方式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微博的出现使人们对公共事务的话题表达有了新去处,微博成为舆论传播的新媒介。而公众话题和言论又是如何在网络上传播的呢?这也就是我们所探讨的微博影响舆论的方式。从技术层面上看,有如下特点:

(1)与手机媒介相结合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庞大的用户数量意味着手机正成为人们进行舆论参与的重要工具。微博通过与手机绑定,网民可以随时保持移动在线状态,无论走到哪里,利用短信、飞信或手机WAP上网,不仅可以自己发表言论,并能即时观察到别人对事件的评价,是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公共事件的即时报道者,并大有超过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和广度的趋势,这种参与性同时也丰富了舆论参与者对现实的把握和对公共事务意见的表达。

(2)多点发布与同步

微博应用的特点是简洁、随意和互动,这也是吸引用户的亮点。利用QQ、MSN、GTALK、飞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或借助其他插件,用户可以进行微博的多点发布。如果一些用户还设有多个网站的微博账号,将其中一个作为更新微博内容的主地址,可以随时将更新的内容“同步”到其他微博账号上。这种一人对多个网站进行传播的“同步”方式,最大化了用户的舆论影响力,是以往的互联网传播模式中所不多见的,也是微博影响舆论生成的新特点。

(3)链式反应与循环转帖

链式反应是指在微博的内容更新中,由某个人发表的内容可以即时被关注者看到并转发,而每个转发的跟随者又可以看到被转发的内容。或者当一条热门帖子被发出后,会有多个好友来转发,而转发到一定时候又会被发帖者本人转发,持续转发下去,就形成了循环转帖。这种快速膨胀的信息传播,导致的结果是微博用户对公共事件的持续关注和舆论反应。

二、从“郭美美事件”看微博对我国社会舆论的影响

1.问题的提出——微博炫富

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颇受网友的关注。微博昵称“郭美美baby”,真实姓名郭美玲,湖南人。但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由此马上引发部分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强烈关注,甚而产生非议。

“今天小白限行把小MINI开出遛遛~开着有点不习惯。”这是6月21日凌晨,“郭美美Baby”发布的一条微博。脸庞稚嫩、打扮时髦,再加上名包、名车、别墅,有图有真相,“郭美美Baby”迅速成了网民关注的焦点。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多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此外,还有网友将其与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联系起来,“建议查查是啥关系”。

6月21日早上,腾讯微博上出现了一个名为“郭长江RC-”的未认证微博与“郭美美”互相关注,其发布的三条微博,发布不到两个小时,就引来了诸多网友的口水,不少网友认为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微博。

在漫天的质疑声中,6月21日晚23时,“郭美美Baby”再度现身,发布一条微博称,其所在的公司是与”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简称“红十字商会”。微博中写到,“我们负责与人身保险或医疗器械等签广告合约,将广告放在红十字会免费为老百姓服务的医疗车上。之前也许是名称的缩写造成大家误会”。

至此,新浪微博上大家都在关注一个ID为“郭美美Baby”的用户,其实这幕后的微博推广策划正在悄悄地进行中。

2.郭美美炫富事件引发了网民的舆论关注

郭美美的炫富行为引起众多微博用户的关注,讨论的战场也从微博扩大到网络社区论坛等,从而引发网友的广泛议论和对中国红十字会的强烈质疑。虽然中国红十字会和新浪微博都在网络上对“郭美美”事件作出回应和解释,但年轻、名车、豪宅……使得网民很难将其与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组织联系在一起。在一片哗然的舆论声中,网民们一致认为,中国红十字会管理人员拿着从社会募集到的善款,满足自己的物质追求,过奢侈生活。更有甚者认为郭美美是红十字会某高层豢养的“二奶”,红十字会拿着民众给予的善款败坏社会伦理道德等等。随后,网友又自发调查中国红十字会的种种机构运作,怀疑中国红十字会的日常工作存在问题,进而质疑、反对我国的整个慈善事业。郭美美炫富事件引发了网络舆论的硝烟。

3.郭美美炫富事件引发了新闻媒体的舆论关注

诚然这股强烈的网络质疑反对舆论也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和跟进报道。2011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究竟谁是郭美美》的报道,附带《除了声明更需要证明》的评论,质疑红十字会对整个事件的声明。6月29日央视又播出《郭美美事件始末》,盘点事件全过程,并详尽报道了红十字会的回应和解释。而随着“郭美美”事件新的进展,6月30日央视《东方时空》栏目再次播出《郭美美事件真相调查》,针对网友新的质疑,报道天略集团董事长丘振良否认认识郭美美,也否认见过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

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郭美美”事件的跟踪持续报道中看出,网民的质疑和网络舆论已成为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线索。“网络提供了舆论滋生和放大的平台,传统媒体成为舆论最终落地的‘助推器”。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舆论开始借助传统媒体,扩大影响,携手推进民众舆论的影响和作用。传统媒体对“郭美美”事件的跟踪报道,把反对红十字会、否定慈善事业的舆论传播到网络社区之外,引发了社会民众更广泛的反应。

2011年8月份,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报道,红十字会捐款数目急剧减少,深圳媒体更是报道“郭美美”事件之后,深圳红十字会一个月仅获得100元的捐款,同时“郭美美事件”引发的“红会信任危机”使全国各地红十字会血液中心遭遇“血荒”,中国红十字会就这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4.郭美美舆论事件推动中国公益机构管理制度改革

公众质疑的迅速蔓延,导致中国最大的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炫富事件披露后,“尽管郭美美”本人、为其进行身份认证的新浪网以及中国红十字会、北京市警方等,都通过各种方式,证明“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根本就不存在,系“郭美美”本人杜撰。但如此大规模的社会反应并非单纯是网络上的“激进行为”,而与民众近年来累积的对红十字会的不信任感密切相关。

“郭美美事件”开始不到一个月,中国红十字会连续多次澄清,多次作出改进机构运作模式的表态,在邀请审计机构进驻后,还迅速召开会议,承诺捐赠款物公开、财务管理透明、招标采购公开、分配使用透明等等。“郭美美事件”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进行制度管理改革。至此不少网民认为,自己参与其中的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在中国红十字会“整改事件”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5.郭美美舆论事件的深思

微博用户的零成本发布信息,造成了网络信息的过量,加之转发机制可以使信息快速流通,增加审查的难度,给内容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截至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为9000万条,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过300万。“郭美美事件”中,从2011年6月23日23时开始,关于“郭美美”的微博48小时内达到110526条。4天内,相关微博已达到723965条。当下,人们都乐意选择微博交流。人们期许将现实的不尽如人意的情感能在虚拟世界中得到释放。有些人每天差不多需要花费8个小时在微博上,最多的时候会发上几十条微博。有些围观成瘾的人成为“微博控”,一上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放弃睡眠时间,下班微博,上班也微博。这些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微博,他们每天都会不自主地上微博,关注微博,经常无缘由地反复刷新微博,这直接导致上班时间工作懈怠不认真,影响工作效率。不仅如此,微博成瘾还会影响生活的各个方面,往往会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疲惫,精神衰弱,更严重的会导致焦虑症产生。专家表示,因为过度沉迷于微博的虚拟世界,容易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的缺失,导致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隔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其实微博上有一些是纯粹的炒作行为,那些参与围观的微友们完全被利用了,不仅是围观,往往会产生负面的舆论影响。

三、提升微博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通过郭美美舆论事件可以看出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加强微博管理和舆论引导,确保微博健康良性的发展,是推动网络信息公信力建设、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推进微博实名制

推行实名注册,即真实身份注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创建身份识别,不仅可以规范网民在微博中的发言行为,有效遏制谣言的产生,也是防止网络诈骗、维护网络知识产权的重要措施,对公民自身安全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2.加快网络立法

伴随新型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趋势,也给微博的监管带来了一系列难题。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微博的法律,有些间接可依可引用的相关法律条款,对个案也许有效,但对普通案件却明显依据不足。因此,在完善现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建立相应的微博管理法律体系,确保公民权益和国家安全。

3.建立监测体系及重大微博事件应急机制

对微博内容进行管理,离不开监测技术的发展。仅仅依靠人工进行搜集和浏览,无法及时、准确、全面把握微博舆论的敏感内容和传播趋势,普及和完善“倾向性分析技术”,识别带有较强烈的特定感情色彩的内容;“海量数据快速处理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微博的分级(如对达到一定量级粉丝数量的微博或者微群群主必须实行实名认证)、分类监测体系,对重点监测人群进行身份识别和认证,同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重大微博事件应急预案,积极构建微博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4.加强正确舆论引导发挥微博积极作用

不同于传统媒体,微博环境下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也都有机会成为“意见领袖”。政府部门主导的微博网站必须担负起“把关人”的责任,培养具有大局观、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理论高度的“意见领袖”,使其能够在热点话题和热点事件出现时,主动承担起澄清事实、揭露真相的责任,实现对微博平台上网民情绪的调节,引导网民理性、科学地看待问题。另外,建议加强对党政干部微博专项培训及制度建设,搭建好党和政府的微博平台,做好信息公开和互动,特别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灾害和事故等的微博发布,营造良性的官民互动氛围,让突发事件的微博信息交流传播进入良性轨道。

伴随着微博用户爆炸式的增长,微博应用在当今社会的新媒体时代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加上内容、主体、业务极度聚合,微博的作用正在被进一步认识。另外,微博在与传统媒体形成成熟的互动后,形成更丰富的舆论生成和引导格局,新形势下也给监管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因此,在整个网络传播系统演进的进程中,我们应秉持积极引导、有效管控的原则,充分发挥微博信息交流、舆论监督等积极作用,同时利用微博信息发布平台和发布反馈机制,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增强政府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力度,有效促进微博的快速健康发展,切实维护网络传播秩序,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昕初.浅析网络微博中的议程设置[J].今 传媒.2011(06).

[2]陈先红.郭美美事件:微博江湖“真”“假”困 局[J].人民论坛.2011(21).

[3]贺小桐.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征 及其成因研究[J].新闻传播.2011(05).

[4]周丽,刘飞.从“郭美美事件”看微博时代舆 论领导权的转向[J].新闻研究导刊.2011(08).

[5]杨海,蔡惠.微博中公众议程的形成过程— 以“郭美美事件”为例[J].江南论坛.2011(09).

[6]王丹柠.由“郭美美事件”看微博舆论监督的 特征[J].新闻传播.2011(09).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电视台)

猜你喜欢

微博舆论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博的有效运用思考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