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态权力下的“精神病指标”

2013-09-18本刊编辑部

时代金融 2013年31期
关键词:重性卫生部郑州市

据相关媒体10月9日报道,从2012年10月开始,拥有900多万人口的河南郑州,一个引发争议的指标任务被层层下发到各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医务人员被要求筛查本辖区内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总数的2‰。这意味着他们要在1000个人中至少找到两个重性精神病。这个任务被纳入卫生部门对社区医院的考评中,若完不成将面临上级的扣分与督导。

点评: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郑州市搞出的这个“精神病指标”,堪称形式主义的巅峰之作。其依据据说是根据原卫生部办公厅2012年7月6日印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考核评估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的。按照原卫生部的“评估方案”,2012、2013、2014、2015年重性精神病患者检出率分别要求达到2.5‰、3‰、3.5‰、4‰,每少0.5‰,东、中、西部省份分别扣4、3、2分。郑州市规定的2‰,实际上已经低于上级制定的标准。

相信原卫生部规定的“检出率”不会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其依据大约是基于往年的调查统计数据,以及精神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年的患病率未必意味着现在和将来“必定如此”。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多寡是个客观数据,在没有筛查之前就搞个想当然的“指标”来考核,简直比刻舟求剑还要荒唐。此外,即便有充分的医学证据表明人群中确有不低于2‰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这些患者也不可能非常均匀地分布在每一个社区。这个道理就好比全国平均工资并不能说明某一个群体或某一个行业的工资水平。

对于“精神病指标”的荒谬之处,相信郑州市的每一位社区医护人员都心知肚明,无奈上峰有令,也只得硬着头皮完成“指标”,挖地三尺也要从每1000人中找出两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于是乎种种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记忆力不好容易忘事的、喜欢一个人坐着发呆的……但凡言行举止与常人有异,均被视为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在册。

定一个“指标”大张旗鼓筛查精神病患者,其出发点当然可以从好的一方面理解,比如郑州市卫生系统人士提到的“定期检查”、“免费发药”、“协助病人融入社区正常生活”等,总之是为了关爱市民精神健康,尽可能地为精神病患者提供贴心的医疗服务。但要知道,这里“筛查”只是手段,“关爱”才是目的。而现如今在“指标”的压力下,“寻找精神病”成为郑州市社区医生的头等大事,几乎耗尽了所有精力,真正的目的反而无暇顾及——郑州市丰产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时小琴说,有病人家属问她登记了能有啥救助,她没法作出任何承诺。

“精神病指标”本身就是一种病,一种权力病态,它的名字叫“指标化管理”。自上而下层层下达指标在某些社会管理领域已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很方便地对基层管理者进行量化考核,坏处是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而言失之于简单粗暴,弄不好还会造假成风,变成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郑州市的“精神病指标”就是这种懒政思维的极致表现。

猜你喜欢

重性卫生部郑州市
郑州市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郑州市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郑州市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江北区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江西 免费救治重性精神病患者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