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与城镇艺术化

2013-09-17李亮中国艺术研究院byLiLiang

雕塑 2013年4期
关键词:艺术化城市化城镇

■ 李亮(中国艺术研究院) by Li Liang

城镇化与城镇艺术化

■ 李亮(中国艺术研究院) by Li Liang

Urbanization and Art Up of Town

Urban and rural culture and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memory,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living cultu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It is a Chinese characteristic to separate urbanization from civi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new engine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areas, carrying the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human development. Every region has their ow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urbanization needs to suit one's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do in Rome as Rome does. It needs to keep the town and cultural context in the premise of the rational use of social resources. Urban art emphasizes o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to maintai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inheritance. Its role is the unique local cultu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towns distilled out core cultural cohesion, and with this engine to build related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urban economic strength,and to improv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aste in art.

就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已经进行的城市化与即将展开的城镇化是有区别的,城市化是大规模的城镇成为城市的过程,城镇化是乡村人口集中后成为镇的过程,城市与乡村是相对应的,有城市才会有城市化,城市化就是城市不断发展完善,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由乡村型社会不断向城市型社会转化的过程。将城镇化从城市化中分离出来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中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口,仅发展城市不可能实现大量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因此提出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小城镇,通过小城镇的发展吸纳大量农村人口,并在战略上将城市与城镇的发展融为一体的思路,而新一届政府也将大力发展城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城镇与乡村的文化和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的重要部分,是文脉的活态的延续,是中国人血脉相连的文化符号。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的生活模式与社会网络,北方的四合院、山西大院、南方的安徽民居、闽南民居,基本都保留在城镇这一级别的区域里。

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社会发展是缓慢而有序的,乡村集镇的发展更是凝结了无数代人的财富与智慧。当身处那些千年古村、古镇之中,房前屋后、庭院里、树荫下,仿佛能看到时光在默默流淌,能听到故事在轻轻诉说,心中在与古人悄悄对话。城镇化不能以摧毁这一切为代价,换来的却是千城一面的尴尬。在新的城镇化进程中,旧的城镇生态无疑要受到工业化、市场化的冲击,而如何使这样的地域差异与文化差异得以保存,是城镇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居住条件、交通等方面的改善与提升,我们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巨大影响和破坏,诸如环境污染,城市拥堵等等。城市和乡村作为我们生活的家园,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与梦想,在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但要发展,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要面对我们相同的城市记忆与内心的精神归宿。我们失去了童年时对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的美好而纯粹的记忆。

纵观中外,工业化与城市化在带来诸多问题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我们当然不能因噎废食、举足不前。城市化与城镇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潮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边远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承托着人类发展的需求与渴望。但是正因为其不可逆,在推进时更应该经过深思熟虑。然而我们甚至看到,在很多地方,在对未来的城市面貌尚未明确之时,对过去的破坏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种发展手段。这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所扼腕痛惜的,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反思的。

既然城镇化是发展的必然,那么如何发展则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思考和努力的,如果依然按照城市化的思路发展城镇,那么就很可能会出现新的“鬼镇”与“空镇”。

系统谋划城市发展是一项极具战略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工作,需要进行经济预测、经济活动空间布局、土地供需预测、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整合、城市发展与环境协调等内容。然而,我国现有规划体系显得支离破碎,不利于指导城市空间的合理开发,缺少效率和可持续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机整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等主要规划体系规划显得尤为迫切,而基于整体规划的系统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建设发展最重要的规划主要有五个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5年)、城市规划(20年)、土地利用规划(15年),以及近几年开展的国土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刚刚开展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规划法要求各规划之间衔接和整合,但是由于体制、技术、方法、数据等原因,这些规划(“三规”或“五规”)之间的衔接和整合多流于形式,而缺少实质内容。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城镇,在工作当中我们发现现有城镇设计基本沿用城市规划导则,在乡镇层面的设计中经常看到类似CBD、硅谷、各种商圈的概念,这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与环境的破坏,所以城镇化不能简单地复制城市化,需要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持城镇风貌与文化脉络。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中国的城市化与城镇化之路任重而道远,在任务与目标面前需要大量的研究与学习。我们是否可有更好的选择既能够使城镇得到良性的发展又能够使城镇的环境与文脉得以延续呢?

在城市化建设方面,在上世纪60、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广泛将艺术引入城市的设计当中,制定了著名的“百分比法案”并独立于政府之外成立公共艺术委员会,引导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因为唯有艺术,才能使独特的城市风格、面貌得以体现。它可以突破技术与风格的界限,以独一无二的形式,赋予城市无法复制和替代的个性形象。所以,在国外城市化过程当中,艺术尤为被城市的执政者、规划和建设者所关注。因其所创造的符号价值,往往以极小的代价,而能为城市的宣传推广带来轰动的效应。当年法国人赠送自由女神像给美国时,大约花费200万法郎,而如今在旅游和城市宣传中则为纽约带来了上百亿美元的效益,甚至成为了美国一个国家的标志,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包容的价值取向。另外、西班牙22@创意街区、法国“左岸”、北京798艺术区都是在艺术家的大量投入设计、创作下产生的具有地标性的城市环境改造项目,是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发展的典范。中国的公共艺术发展时间不长,认识也尚不全面,制度及模式上也不成熟,但是作为文化艺术参与城市建设的做法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惊喜。

中国的许多城镇在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历史的见证,有许多能够挖掘的文脉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不加以保护,有很多印迹将被城镇化的进程湮没。中国传统建城立镇的方式多以优美自然地理条件为依托,大的山水布局成为城镇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通过艺术的设计和能工巧匠的雕琢,形成众多闻名遐迩的古镇,譬如江西婺源、内蒙古室韦、山西张壁、云南的和顺古城等等,保持着传统的习俗与文化传承,他们大多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但是在城市边缘有更多没有被发觉的名镇正在消亡,而一旦进入城镇化的建设序列里,瞬间将拆除这些印记,而使这些保存百年甚至千年的印记在我们手中消失是一种对历史的漠视与亵渎。

城镇艺术化是对应城市公共艺术的执行方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城镇化建设思路。它不以具体的局部空间作为目标,而是在城镇区域内将城镇的发展历史、文化得以彰显,通过对景观系统、建筑风格样式、山水布局、文脉的人文化设计,使城镇的特色得以体现,之后再进行专项的布局,以保持城镇的风貌为基础,其他城镇的运营系统为辅助。城镇艺术化是使城镇的特色与自身文化个性得以延续的一种思考方式与工作方法。城镇化不同于城市化,城市化基本格局在一、二线城市进行,人口密集,工业、服务业相对集中,并且有各种严格的规划进行控制。而城镇则相对分布在中心城市边缘地带或边远地区,形成时间长,人口结构呈下降趋势,便于将农村人口逐步集中,打破原有的二元格局,降低大范围城市带来的生态压力。

城镇艺术化强调视觉的传达与表现,保持具有历史传承的文化特点,在进行城镇建设的初始阶段,由专门的学术机构和院所通过对城镇的地貌、历史文脉、环境等条件进行研究,确定可行性的整体视觉传达要求和目标,并制定城镇艺术化方案。每一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点,而城镇艺术化将这些元素提炼整理出核心文化凝聚力,以此为引擎打造相关产业,扩大城镇的影响,增强城镇的经济实力。另外,在城镇艺术化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范围面积的拆迁,如果原有的城镇布局能够承载居民的生活指标,只要加强城镇管理,尽可能保持原生态的生活规范及习惯,但需要对实用功能加以改造,使其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

城镇艺术化是如何进行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探索,在未来彰显个性与魅力的社会结构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中国既成的案例中,韩云飞先生设计的“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以艺术家的视角,结合城镇的具体特点,设计并实施整个项目,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同时,利用现代元素很好地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是对城镇艺术化方面的有益探索。

当然,城镇艺术化不能解决城镇化的所有问题,但是它可以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和记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中得以延续,使城镇的物质化记忆得以保存。我们希望看到具有艺术、文化参与的城镇化建设能够使更多的城镇得到尊重,希望有更多的不同风格、样式和文化的城镇在我们身边存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使我们能够在喧嚣的时代寻找到宁静安逸的生活。

猜你喜欢

艺术化城市化城镇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地铁车站装饰装修的艺术化设计与应用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文化边城镇远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