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人形枕与缠足风俗

2013-09-10李郁

收藏 2013年6期
关键词:瓷枕小脚人形

李郁

美人枕是我国古代人形枕的一种。人形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枕的形制和人的体形基本一样,这类枕直接用人的身体作枕,背部作枕面;另一种是人物作枕座,其上另设枕面。从内容来看,人形枕的人物多为孩童和女子,男子形象极少。而在人形枕中,美人形枕最直接地反映了宋代以后与女性相关的一些习俗。例如缠足习俗,在美人形枕中就有最直接的展示,它让我们最直观地看到宋以后各个时期女子缠足的真实情况。

北宋大诗人苏轼曾作《菩萨蛮·咏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需从掌上看。”这首词写一位舞者想试试宫廷里流行的鞋,但发现鞋太小,穿着脚疼要扶墙而立。此诗被认为是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其根据就是诗中诗人提到用手接触缠足时所感到的“纤小”。因此有人将此词作为北宋已有人率先开始缠足的证明。

但从出土和传世的瓷枕实物看,尚无资料说明北宋年间已有缠足的风俗。相反有北宋初年妇女不缠足的实物证明。图1中瓷枕是1973年河北省曲阳县北镇村出土的白釉女枕,为北宋年间烧制。图2中瓷枕是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出土的白釉女枕,也是北宋年间烧制的。两件枕中的女子都曲腿弯臂,露出一足。从两件瓷枕上女子脚的形状和大小,我们确定她们并未缠足。两件瓷枕中的女子面部丰满,体态丰盈,头挽高髻,服饰精美,说明在北宋年间燕赵一带的贵族女子尚无缠足。

李渔在《闲情偶记》鞋袜篇中也写到:“宋元丰(1078~1085年)以前,缠足者甚少。” 缠足风俗开始能够确认的年代应该是南宋时期。图3是金代美人形枕,女子屈膝侧卧,其腰身圆平微下凹,形成舒适的枕面。左手枕于头下,双腿弯曲,悠闲自如。从枕的背面看,双足的脚趾呈并拢尖细的形状,虽非“三寸金莲”,但也小巧精致,绝非天足。基本可以确定枕中的女子是缠过的小脚。

对于美人形枕所反映的缠足习俗,也有相关的考古发现。1975年福建福州发现的黄昇墓出土了缠足妇女用品:尖头鞋、袜子、裹脚布,现陈列于福建博物院。墓志铭记载了墓主人生于1227年,卒于1243年,死时只有17岁。其祖父曾为朝中重臣,其父黄朴曾为临漳“进士第一人”,后掌管泉州对外贸易大权。她本人还是一名皇室宗亲的妻子。其墓中陪葬绣品极为丰富,其中尖头鞋、袜子和裹脚布让我们了解到南宋时期缠足的一些十分细致的情况。黄昇穿在脚上的鞋长13.3~14厘米,宽4.5~5厘米,平底(图4)。此外在随葬品中还有5双类似的尖头鞋,尺码也大致相同。

从这一墓葬的出土情况及与本文前面提到的几件瓷枕和其他相关资料对照来看,都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即宋金时期确实已经有缠足的习俗,但还仅仅局限在一部分贵族家庭的女子。黄昇出生在富贵人家,又是皇室宗亲,从几件瓷枕上女子的服饰和发型来看,也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女子,她们所穿的尖头鞋大致相似。黄昇的更为精致,鞋头有翘起部分,鞋面为丝绸,周围有绣花。所以说宋金时期缠足的女子应多出于富贵人家。缠足是贵族家庭尝试探索的一种令女子美丽和优雅的行为方式。在缠足的萌芽阶段,“缠足所标示的是贵族式的优雅精致。”((美)高彦颐著《缠足》)。

相对而言,宋金时期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子仍然是天足居多。我们看南宋王居正所绘的《纺车图》中的纺纱妇女,就是一双天足(图5)。另外在四川大足石刻雕像中,可以看到很多南宋各个年龄层次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均为天足(图6)。

宋代瓷枕上小脚明显比清代瓷枕上的小脚大很多,而且并不十分尖细,说明宋代缠足尚是萌芽期,与明清缠足有程度的不同,也就是说“宋代缠足所形成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高红兴著《缠足史》)。这种形制的瓷枕,多产于河北磁州窑和山西长治窑以及河南和陕西一带。磁州窑发祥地是古磁州,是今天的河北省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东接临漳县;有趣的是黄昇的墓志铭中记载黄父即是临漳人,在黄昇3岁时考中进士,后来的经历我们推测应该是其赴泉州任职,全家随之南迁。而黄昇的幼童时代应是在临漳度过的,不论黄昇离开临漳时是否已经缠足,但受当地缠足风俗的影响是必然的。黄昇的缠足和磁州窑美女形枕反映的缠足的一致性,应该是黄河流域区域性习俗的特点。

由此可见,宋金时期工匠所塑造的瓷枕上人物的缠足状况和历史的真实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缠足美人枕的出现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倘若没有其他考古发掘资料,我们依然可以将瓷枕作为历史物证来研究相关的历史问题。

元代的美人形枕比较少。现在磁州窑的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收藏有一件白地黑花的美人形枕(图7)。这件瓷枕上女子的双足和小腿部浑然一体,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足部残缺部位分辨出是一对天足。

同一时期的出土文物也有这样的发现。《河北龙华鸽子洞元代窖藏》(《文物》2004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元代窖藏文物中还有两双尖头女鞋,丝质,做工精美,形制与宋代黄昇墓出土弓鞋基本相似,但在大小尺寸上却有一定区别,元代窖藏尖头女鞋明显要大些,都在22厘米左右,其大小与现代一般成年女性最小鞋的尺寸差不多。”从出土实物和瓷枕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元代的缠足却并没有宋代要求高,可见对于马背上的民族来讲,缠足这种习俗从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普及仍需较长时间,或者可以说,在蒙古族妇女中,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缠足。只是汉族女子仍是沿袭前代的缠足风俗,但缠足的程度并不是很高。

清代、民国妇女的缠足到了极盛时期。这一点我们从清代的多件美人形枕可以窥探一二。清代女子的脚缠得较之前的宋元两朝都小,这一时期三寸金莲之说已经深入人心,女子的脚越裹越小。这两件枕上女子的小脚(图8、9)真实地再现了清代小脚的“瘦、小、尖”。男性工匠在塑造瓷枕的时候,似乎对小脚怀有复杂的创作心态,所以在女子的脚下部做了一个托座,将一只脚搭在上边,使整个足部立体感增强,凸显了脚的小、纤、尖。一件美人形枕,足部所占的空间位置很小,但通过工匠的巧妙烘托,足部成为整件枕的中心所在,这是之前同类型的瓷枕中所未曾见到的现象。这也说明了清代整个社会对缠足之风近乎病态的推崇。 这一时期“小脚不仅成为女子美与丑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缠足史》)。

从美人形瓷枕可以看出,清代缠足女子所穿的鞋已非此前的平底,而是高底。当时还有弓底,有的小脚鞋还装有鞋跟。这样的小脚再穿上有弧度和高度的鞋子,双脚的行走功能极度弱化,所以大部分富贵人家的女子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而产生了中国女性中的“大家闺秀”群体。另一方面,各类弓鞋从视觉上使双脚更小,这意味着社会上追求小脚已经到了极端化。

清代美人形枕多出自山西、河北、陕西、河南,而在其他地区和窑口出土的缠足美人形枕并不多见。这也验证了一些学者的观点:“黄河流域是清代缠足最为炽盛的地区,长江流域缠足风气要逊于北方,而在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缠足之风并不普遍。在缠足最盛的地区,又以今天的山西大同,河北宣化为最,妇女尤其讲究脚小。”(《缠足史》) 这说明缠足最盛、最讲究的区域,工匠对缠足女性题材较其他地区有更敏感和炫耀的心态。

虽然清代缠足风俗已经极盛,但仍有另类的女子。这件清代女枕中女子的双足就是天足(图10),也因此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一位男子。但从人物的服饰、妆容和发型来看绝非男子。这说明,在缠足极盛的清代,还是有部分女子没有缠足。如果认为清代女子无一人不缠足,是对这种习俗的误解。任何时候,观念和社会行动都是有差距的,这件瓷枕上美丽而并未缠足的女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责编 耕生

猜你喜欢

瓷枕小脚人形
世界上走路最快的人形机器人
瓷枕
瓷枕,透心凉
瓷枕·凉殿·蒲扇·夏衣
会变形的人形机器人
人形蔬菜
小脚猫迟到了
第16集 人形手机
中班综合活动:脚丫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