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霉菌防治蔬菜病害应用技术

2013-09-10董瑞利谢学文贺字典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3年21期
关键词:哈茨木霉霉菌

□ 董瑞利 谢学文 贺字典 李宝聚

木霉菌防治蔬菜病害应用技术

□ 董瑞利 谢学文 贺字典 李宝聚

董瑞利,硕士研究生,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 号,110866,E-mail:Druili369@163.com

谢学文,贺字典,李宝聚(通讯作者,研究员,E-mail:libaoju@ caas.cn),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100081

生物防治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生物农药施用则是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应用面积最大的措施。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生物活体包括昆虫、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目前,国外已有多种微生物杀菌剂成功上市,其中细菌性杀菌剂有假单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Shordam,2000);真菌性杀菌剂有木霉菌、粘帚霉菌等(张化霜,2011;Lumsden Rd et al.,1996)。国内外对真菌性杀菌剂的开发一直给予很大关注,目前已有20多个属的真菌被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实践,其中开发产品最多的植物病害生防制剂是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同时,由于木霉菌适应性强,防治谱广,也是目前研究较多、较有前途的生物杀菌剂之一。

1 木霉菌的分类

生防木霉菌(Trichoderma Persoon)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的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植物体表面等生态环境中。木霉菌的形态特征复杂,稳定性差,关于木霉菌的种类鉴定一直比较混乱。1969年Rifai首次提出了木霉属的分类系统,将木霉属分为9个集合种(species aggregates),即哈茨木霉(T.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康氏木霉(T.koningii)、钩状木霉(T.hamatum)、黄绿木霉(T.aureovirid)、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小球木霉(T.pf l uliferm)和多孢木霉(T.polysporum)。1991年Bissett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引进了组(section)的概念,将木霉属分成了Hypocreanum组、Longibrachiatum组、Saturnisporum组、Pachybasium 组、Trichoderm 组共5 个组(Bissett J,1991)。

其中,哈茨木霉、钩状木霉、绿色木霉、多孢木霉、康氏木霉、棘孢木霉等8种木霉被较多的用作生防菌,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已有制剂登记生产。

2 国外木霉菌应用概况

自1932年Weindring发现木霉菌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以来,绿色木霉、哈茨木霉、康氏木霉、钩状木霉等木霉菌在国外作为拮抗菌被使用。欧洲最早将木霉菌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例如,西班牙Monte教授采用哈茨木霉和绿色木霉混合开发了生防制剂TUSAL,用以防治甜菜和园艺作物的真菌病害,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并对该制剂对农业环境微生物的影响进行了测定(徐同,2005)。美国是北美洲研究使用木霉菌制剂的典型代表,目前登记的木霉菌制剂就有13种之多。涉及到哈茨木霉、绿色木霉、钩状木霉、多孢木霉、棘孢木霉、粘绿木霉等6种木霉,其中单剂11种,复合剂1种,与木霉菌相关的制剂1种。亚洲对木霉菌的研究相对较晚,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色列生产出了哈茨木霉产品(Trichodex F-stopTri002和Superesivit)来防治腐霉菌引起的蔬菜猝倒病(李静,2007)。韩国Chung教授研究开发的木霉菌制剂YC458在防治温室多种蔬菜灰霉病上取得了与杀菌剂同样的防治效果。越南河内农业大学的Tran N.Ha(2010)利用木霉菌来防治一些土传病害和叶部病害,已有康宁木霉可湿性粉剂、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绿色木霉可湿性粉剂、木霉菌悬浮剂等木霉菌制剂在越南登记和销售。其他地区也都在进行木霉菌的开发和应用。新西兰国家生物保护中心通过连续10 a(年)的研究,成功开发了木霉制剂Trichodry和Trichoflow来防治生菜和洋葱菌核病,剂型包括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片剂等。

3 国内木霉菌应用概况

我国对木霉菌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经多年研究,于1998年开发出以绿色木霉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一种生防制剂。近年来,我国对木霉菌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已有防治猝倒病、立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灰霉病、霜霉病等叶部和果部病害的木霉菌制剂注册登记并投入生产(表1)。根部病害以拌种、灌根处理为主,灰霉病、霜霉病等叶部、果部病害以叶面喷雾为主。

4 木霉菌的拮抗机理

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包含多种机制,一般认为有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产生抗菌类物质、产生细胞壁溶解酶类等4种形式。

4.1 竞争作用 木霉菌腐生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和繁殖快,可迅速利用营养和占据空间,在抑制病原真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2 重寄生作用 木霉菌可以寄生于立枯丝核菌、腐霉菌、疫霉菌、霜霉菌等约18个属,29个种。木霉菌寄生于病原真菌菌丝上,并产生木霉孢子,最后病原菌被木霉菌全部覆盖。

4.3 产生抗菌类物质 许多木霉菌产生挥发性或不挥发性的抗生素类物质。这些抗生素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三类:①具有显著挥发性的抗生素,产生这类抗生素的木霉菌被认为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②具有水溶性的抗生素如一些萜类化合物;③肽类化合物,具有离子载体活性。

4.4 产生细胞壁溶解酶类 木霉菌产生各种细胞壁溶解酶。研究证实木霉菌在寄主诱导下进行趋向生长,并在接触、缠绕和穿透过程中分泌各种降解酶,如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糖酶和几丁质酶。这些酶可以破坏病原真菌的细胞壁,起到防治真菌病害的作用。

5 木霉菌防治蔬菜病害应用技术

鉴于木霉菌作为生防菌的重要性,国内外已开始研究开发出了木霉菌的生防制剂。已有50种以上的木霉菌制剂注册上市,包括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片剂等,通过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叶面喷施等方式防治生产中的真菌病害。使木霉菌能够更好地发挥抑菌活性,对探索木霉菌防治蔬菜病害应用技术尤为重要。生产上必须在合理的时期针对不同植株采取不同的施药方式和手段,才能使木霉菌的抑菌活性发挥到最佳。

5.1 拌土防治蔬菜苗期病害 土壤处理操作简单,且能促进木霉菌迅速定殖,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田间施药方法,适用于预防及早期发病的防治处理。

一是自制生防制剂:采用质量比为6∶4的米糠与稻壳作为培养基质。所加水分与基质的质量比为1.2∶1,混匀。按质量比40∶3的比例向其中接种木霉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为1×107个·mL-1,混匀,用塑料布封好。25℃、黑暗培养3d(天)后,置于12 h(小时)日光照射下培养15d(天)即制成木霉菌土壤处理剂。将木霉菌土壤处理剂与苗床土按l∶100的比例均匀搅拌,然后播种,可以有效防治由终极腐霉菌、立枯丝核菌、小菌核菌、尖孢镰刀菌及交链孢霉等土传病原菌引起的苗期病害(高克祥等,2000)。

表1 我国登记注册的木霉菌制剂

二是用商品制剂:用活孢子2亿个·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g拌苗床土200kg,可防治多种土传病害。

5.2 定植时蘸根防治辣椒疫病 辣椒定植前,用活孢子1亿个·g-1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稀释200倍进行蘸根处理,然后定植,可以防治辣椒疫病的发生。

5.3 定植穴施药防治土传病害 可以在移栽时每穴施活孢子2亿个·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2g,木霉菌制剂上覆一层细土后将幼苗移入穴内,覆土浇水,可以控制由腐霉菌、疫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根腐病的发生。

5.4 植株喷雾防治设施蔬菜病害 低温高湿的大棚里,开花前,在灰霉病、菌核病发生的初期,每667m2用活孢子2亿个·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按150~200g的制剂用量喷施防治,连续用药3次,1周喷施1次,可以有效预防灰霉病和菌核病的发生,湿度大防治效果好。在霜霉病零星发病时,每667m2可用活孢子2亿个·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按100~150g的制剂用量喷施防治,连续喷施2次,间隔期5d(天);随后在霜霉病发病高峰期,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可以明显减少烯酰吗啉的用量。

6 展望

在倡导绿色农业的大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因此生物防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生防木霉菌制剂作为最早研究和应用的生物农药制剂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广受重视,将会在蔬菜病害防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虽然木霉菌研究的较多,但研究和开发人员多集中在大学和科研单位,木霉菌制剂真正由企业大量生产并投入应用的还比较少,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木霉菌制剂多为活菌制剂,其田间应用常常受温度、湿度、雨水及化学农药等多种因素的干扰,田间试验性状表现极不稳定,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田间施药环境条件,促进拮抗木霉菌群体的定殖能力和生存能力,可提高木霉菌制剂的防治效果。

高克祥,刘晓光.2000. 小霉菌防治苹果腐烂病的生物防治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13(专刊):81-85.

李静.2007. 木霉菌制剂防治蔬菜土传病害及gfp基因转化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论文,浙江,杭州.

徐同.2005.木霉在工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国际学术动态,(3):17-19.

张化霜.2011. 微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农药科学与管理,32(11):22-25.

Bissett J.1991. A revision of thegenus Trichoderma. Ⅲ.Section Pachybasium. Can.J.Bot.,69:2373-2417.

Lumsden Rd, Walter J F, Baker C P.1996.development ofgliocladium virens fordamping-offdisease control.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18):463-468.

Shordam.2000. Bacterial Control of Plantdiseases.Biosci Bioeng,89(6):515-521.

Tran N. Ha.2010. Using Trichoderma Specie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s in Vient Nam. J. ISSAAS,(16)1:17-21.

2013-10-2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5,201303112)

猜你喜欢

哈茨木霉霉菌
外源赤霉素与氯化钙对哈茨木霉生长的影响
穴施哈茨木霉菌肥对黑帅西瓜生长的影响*
泉州市平菇木霉病菌的分离及鉴定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叶片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木霉和杀菌剂联用对橡胶榕白绢病菌的抑制作用
木霉及其代谢产物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哈茨木霉菌剂在西瓜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哈茨木霉防治草莓灰霉病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