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不同水平中国学习者情态动词使用研究

2013-09-05金华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本族语词频情态

金华 杨 柳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基于语料库的不同水平中国学习者情态动词使用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以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为参照对象,具体对比分析了来自语料库CLEC四个不同学习水平层的中国学习者们使用核心情态动词的情况。研究发现学习者们在CAN与MUST使用上差异最显著;影响学习者词频差异的因素有学习水平、汉语思维、写作题材等;非英语专业学生核心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与语言水平相关;而高低水平的英语专业学生情态动词使用趋向石化。

情态动词;中国学习者;词频差异;CLEC;石化

1.引言

英语情态动词的因其多义性、语义交叉、层级性和心理认知复杂性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语料库的出现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分析工具。借助学习者语料库分析情态动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可真实反映语言的使用特征,实际使用规律,反映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真实面貌。因此对学习者语言特征进行统计后的分析结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语教学的盲目性。(潘璠,冯跃进2000)

用语料库对情态动词可进行多层面和多视角的对比研究:如对比本族语语料与非本族语语料研究 (Hu,Brown&Brown 1982;Hinkel 1995;Aijmer 2002;程晓堂 2007);对比多个不同非本族语语料 (Hinkel,2009);同一个非本族语语料中不同水平学习者之间进行比较等。

研究者们发现非本族语者在选择使用合适的情态动词与本族语者存在较大的区别。例如,东南亚国家的移民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较本族语者更多使用表示义务、责任等意义的情态动词MUST、SHOULD、HAVE TO、OUGHT TO等 (Hinkel 1995)。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表示提议或要求时更多使用语气较强烈的情态动词SHOULD、MUST;而澳大利亚学生相比较会使用语气委婉的HAD BETTER、NEED(Hu,Brown&Brown 1982)。国内研究者程晓堂(2007:9)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本族语学生在9个情态动词使用上有差异。马刚和吕晓娟(2007:17)发现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与本族语者情态动词使用的总体频数上存在显著差异等。

综观国内外研究,研究者们均通过学习者与本族语者语料库间的对比探讨情态动词的使用差异,但是对不同学习水平的英语学习者间情态动词使用情况却极少涉及。情态动词的使用是否与学习者语言水平相关?其具体情况是如何表现?是否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据此,本文以语料库研究法,分别以CLEC中的四组代表不同学习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四级学生,六级学生及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三四年级学生为考察对象,参照LOCNESS语料库,探究不同学习水平的中国学习者情态动词的使用特点。

2.研究设计

2.1 研究的问题

根据Biber et al(1999:73),情态动词可分为核心情态动词,边缘情态动词和半情态动词三大类。本文主要考察核心情态动词 CAN、COULD、MAY、MIGHT、MUST、WILL、WOULD、SHALL、SHOULD 在不同水平中国学习者书面写作中的使用情况。

2.2 语料来源

本研究语料来源为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简称CLEC。语料主要来自学生的试卷作文及自由作文等。参照的英语本族语语料库是由英、美大学生作文组成的LOCNESS语料库(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语料库组成及具体词次分布如表1所示:

2.3 语料分析工具

本研究主要借助计算机和软件antconc3.2.2检索各语料库中情态动词的绝对词频(即实际出现的频率),并计算出相对词频(每10,000词中出现的频率)制作图表分析其使用情况。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水平学习者使用核心情态动词情况对比分析

表1 语料库组成及具体词次

表2 情态动词在各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

首先,通过语料库检索及计算,列出四组不同水平学习者及参照语料库本族语者的核心情态动词绝对频率和相对频率。具体如表2所示。

计算各水平组和参照组的相对差异指数,并以柱形图直观展示。相对差异指数的计算,以St3的CAN为例,可将其相对频率150.4与LOCNESS的39.7差值除以参照值39.7,得数为2.79。该数值能反映学习者与本族语者使用情态动词频率的差异大小。正值表示过量使用,反之则为使用不足。具体表3和图1如示。根据图1和表2,3分析,学习者使用CAN与MUST词时与本族语者的差异最大,同时不同学习水平学习者使用该两词频率差异也最显著。分析中国学习者总体过度使用CAN词的原因与该词为中国学生最早接触的情态动词无不相关。学生熟悉该词且其词义简单,致使学生在写作中过度依赖。而且中国学习者尤其学习水平不高者在书面写作中有普遍的口语风格迁移现象 (程晓堂2007),CAN作为日常交际中常用词汇难免被频繁使用。我们从图表中可得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St3比St4要更多使用该词,而非英语专业学生比英语专业学生更频繁使用该词。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CAN的使用频率上更接近本族语者。因此该词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有更正确的理解和使用。

表3 各水平组情态动词相对差异指

图1 各水平组相对差异指数柱形图

MUST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应用频率与本族语者差异相当明显。由于本族语者对MUST内在义务情态意义的使用要低于其逻辑判断的认识情态意义,而中国学习者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倾向更多使用该词 (谢家成2010)。而且低水平的学习者对其他相关情态动词语用功能的掌握不足没有能力选择恰当的词表达,所以采取补偿策略也会导致过多使用该词。我们分析低水平学习者使用情态动词受母语思维的影响相对较大。从图表中可得出MUST在非英语专业中St3比St4的词频要高,正可以印证低水平学习者更多受汉语思维影响而使用该词。

MUST和SHALL相比较其他情态动词在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学生中词频差异最大。本文分析其原因为,该词的使用与写作题材有较大相关。非英语专业的St3和St4的书面作文来自CET试卷,大学四六级考试的作文对写作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明确的要求,考生必须根据提纲,关键词等进行写作;英语专业St5和St6书面材料与LOCNESS一样以自由作文为主,两个专业学生的作文题材都不相同。限定题材的学习者在写作中,会因话题所需,大量使用某些情态动词表达诉求。比如St3和St4使用大量MUST,和St3的SHALL的高频率,应该就有这方面的影响。对不同水平的中国学习者来说,MUST,SHALL在CLEC语料库中被认为受题材影响较其他情态动词要明显。

学习者使用CAN、MIGHT、WOULD、SHOULD频率均低于本族语者。中国学习者使用这些情态动词的不足与母语思维影响相关(梁茂成2008),汉语中无表示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偏重讲解情态动词原形的用法,而忽略其过去式。学生既缺乏足够的情境去理解又缺使用少相应的练习去应用,致使这些词的使用不足。因此在教学这些情态动词时,教师可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母语思维的强大影响力,用更多语境让学生充分理解因文化及思维差异而导致的语言现象,使其更贴近本族语者的表达习惯 (Biber et al 1999)。

3.2 非英语专业学生核心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与学习水平相关

将St 3,St4与LOCNESS情态动词相对频率的卡方值X2相比较,如表4所示。数据反映St4比St3各词频均更接近本族语者,这表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中语言水平较高的比较低水平者对情态动词词义的掌握及运用都要好。这正符合语言学习发展的方向,即随着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提高能更准确理解及恰当使用某一语言点,更接近本族语者的表达习惯。据此也可以推断,如果能够对非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合理化输入,其核心情态动词语言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表4 St 3,St4与LOCNESS相对频率的卡方值X2

3.3 英语专业学生核心情态动词使用趋向石化状态

将St5与St6的相对词频相比较,如图2所示。我们发现St5和St6的情态动词使用差异非常小 (除SHOULD外),曲线几乎趋向重合。在情态动词没有达到理想的本族语者使用状态下,英语专业学生不受英语水平的影响情态动词使用出现了停滞的现象。刘吉(2007:5)也曾实证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在使用五个情态动词MUST、HAVE TO、SHOULD、OUGHT TO、NEED表达“责任”和“义务”时在使用频次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石化现象是指二语或外语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外语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且未能到达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Selinker在1996年重申对石化现象的定义时指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戴炜栋等 1999)。因此我们认为不同学习水平英语专业学习者的核心情态动词使用有石化趋向。

图2 St 5,St6情态动词相对频率曲线图

结论

本文以英语本族语者语料LOCNESS为参照,具体分析了四个不同学习水平中国学习者们使用核心情态动词的情况,并对情态动词的使用差异作出了原因探索。其中分析了影响学习者词频差异的因素,非英语专业学生核心情态动词使用与语言水平相关及高低水平英语专业学生情态动词的石化现象等这些发现可为中国学习者情态动词进一步研究做抛砖引玉的贡献。同时研究结果能启示教师在情态动词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

Aijmer,K.(2002).Modality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written interlanguage [A].In S.Granger,J.Hung&S.Petch Tyson(eds.)Computer learner corpor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John Benjamins.

Biber,D.S.,G.Johansson,S.Leech,Conrad&E.Finegan(1999).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Longman.

Hinke l,E.(1995).The use of modal verbs as a reflection of cultural values[J].TESOL Quarterly29(2).

Hinke l,E.(2009).The effects of essay topics on modal verb uses in L1 and L2 academic writing[J].Journal of Pragmatics(41).

Hu,Z.,D.F.Brown&L.B.Brown (1982).Some linguistic differences in the written English of Chinese and Australian students[J].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1).

程晓堂,裘晶(2007).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12)。

戴炜栋,牛强(1999).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J].外语研究(2)。

梁茂成(2008).中国大学生英语笔语中的情态动词序列研究[J].外语教学语研究40(1)。

刘吉(2007).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情态动词的使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马刚,吕晓娟(2007).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情态动词研究 [J].外语电化教学 (3)。

潘璠,冯跃进(2000).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思想的转变 [J].外语学刊 (4)。

谢家成(2010).中国英语学习者情态动词使用情况调查[J].基础英语研究(2)。

2012-12-15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补缺假说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启示(编号11YJC 740129)阶段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本族语词频情态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
汉语音节累积词频对同音字听觉词汇表征的激活作用*
情态动词专练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