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毕业生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调查——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

2013-09-04马雪明

体育科研 2013年5期
关键词:考试成绩问卷中考

马雪明,曹 嵘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加快《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同时,也为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张扬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上海市积极地在进行改革和探索,力求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细节与政策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给体育中考的可信度与实际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日常体育考试成绩的评定中,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使得体育中考成绩的公平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受到了质疑,同时也给最终的体育成绩统计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基于此,本研究力图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学校主管部门等人员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了解体育日常考试成绩评定的实施现状以及对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建议和意见,找出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调查现状,分析不同的评定方式为日常体育考试成绩的评定可能带来较好的效果,从而为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1 上海市体育中考实施方案

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由日常考核和统一考试两部分组成,总分为30分。其中日常考核为15分,统一考试为15分。体育统一考试分设4类项目。第一类项目(满分为6分):长跑(男生1 000 m,女生800 m)、游泳(男女均为200 m);第二类项目(满分为3分):50 m跑、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游泳(25 m);第三类项目(满分为3分):垫上运动、单杠、双杠、横箱分腿腾跃;第四类项目(满分为3分):篮球、排球、足球。每位考生应参加4类项目的考试,可以在上述各类项目中各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项目作为考试项目。

日常考核包括平时体育考试项目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项目两个部分,平时体育考试项目由七、八、九年级的体育测试项目组成。七年级:1000 m跑(男)、800 m跑(女)、跳高、支撑跳跃、武术、50 m跑、实心球、跳绳、双杠;八年级:1000 m跑(男)、800 m跑(女)、跳远、垫上运动、篮球、50 m跑、实心球(原地侧向)、单杠、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九年级:1000 m跑(男)、800 m跑(女)、垫上运动、武术、50 m跑,实心球(侧向移动)、横箱分腿腾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评定项目中,七年级: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1000 m跑(男)、800 m(女)、坐位体前屈、50 m跑;八年级: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1000 m跑(男)、800 m跑(女)、握力体重指数、跳绳;九年级: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标准、1000 m跑(男)、800 m跑(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立定跳远。

《体育与健身》学科学期考试成绩以各单项测试成绩之和除以测试项目数,即为学期考试成绩,学年考试成绩以两个学期考试成绩之和除以2,即为学年考试成绩。换算日常考核成绩标准:85分~100分计2分、75~84分计1.5分、60分~74分计1分、59分以下计0.5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按照其规定的评分标准、各项目权重和等第进行评定,其测试成绩换算日常考核成绩标准:优秀得3分、良好得2.5分、及格得2分、不及格得1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1

以上海市长宁区初中毕业生日常体育考试为研究对象。

2.2 方法2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等大量的信息资源,收集了大量有关体育中考、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的文件、资料等,为本课题研究开展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2.2.2 特尔菲法

将拟定的“调查问卷初稿”发放给学校体育方面的有关专家和部分省市级教研员,请他们帮助修改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几轮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一定效度的“调查问卷”终稿。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修改完成4种调查问卷,一种是面向家长的调查问卷;一种是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一种是面向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一种是面向学校领导、有关专家问卷。

2.2.3.1 调查对象

本文以长宁区延安中学、北新泾中学、娄山中学、天山中学等20所学校的学生、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和分管领导作为调查对象。

2.2.3.2 调查过程

2011年2月-2011年3月,在长宁区延安中学、北新泾中学等20所中学中共发放家长问卷70份,回收问卷64份,有效问卷62份;学生问卷300份,回收290份,有效问卷288份;教师问卷共计发放90份,回收90份,有效问卷90份;领导问卷共计发放30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30份。

2.2.3.3 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问卷效度检验:4份问卷编制过程中,曾多次征求体育教育专家、学校体育教育主管领导、教研员等的意见,对问卷的结构、内容、适应性和针对性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问卷有效性较高。

问卷信度检验:为了保证调查回收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资料的可信度,信度检验依据“重测法”的测量理论,在调查的对象中随机抽取30人在初测两周后进行问卷第二次填写,通过两次问卷结果差异程度来检验问卷信度。

经过信度检验,两次检验的相关系数达到0.86,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此同时,问卷的编制过程还广泛征求了基层的体育教研员、一线体育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

2.2.4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用大型统计软件包和spss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中考加入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作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4类人群中有90%左右的师生、家长、领导认为体育升学考试中加入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能够促进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并有70%的学生认为体育升学考试中加入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能促进自己自觉从事体育活动,从而增强了自己的体质,培养了体育学习兴趣,端正了体育学习的态度,使得自己对体育课也更加重视。

表1 体育中考加入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所起的作用调查表TableⅠ Function of Adding Daily PE Examination Evaluation to PE Senior High School

由于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及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体力活动大为减少,造成学生体质下降。因此,将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加入到体育中考,有利于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从而在终身体育思想的理念下,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社会和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和重视。

3.2 学生家长对学生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关注度

调查显示:47%的初中学生家长“不清楚”或“不太清楚”日常体育考试成绩值在体育中考成绩中的比例,没有意识到日常体育考试成绩在体育中考中所处的重要位置;51.6%的学生家长“不清楚”或“不太清楚”初中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的实施状况。这一状况与学校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的机制以及学生家长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关注度有关,说明学生家长对体育中考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关注度不够。

3.3 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可信度

日常体育考试成绩加入体育中考总成绩,占体育中考总成绩的比重较大,真正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这项改革措施本是为了督促学生平时重视体育、重视自身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然而,近年来,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追求体育中考成绩的高分,在日常体育考试成绩的评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多满分的现象,使得日常体育考试成绩的评定缺少真实性,可信度不高。在日常测评中含主观因素较多,日常体育考试成绩往往由体育教师进行单一的评定,缺少政策中规定的学生日常体育成绩考核应由任课体育教师、班主任及1位分管行政领导等3人组成小组,共同评分。由于技能项目的测试,缺少定量的评分标准与多元的评价体系,又涉及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因此体育教师在打分时常会有顾虑,甚至会出现“家长打招呼、领导干预、老师打高分”的问题出现,所以这些都会影响到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可信度。

调查结果反映出,46%的学生认为在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过程中,对公平性不是很满意,47%的学生对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的方式不是很满意,55%的学生认为日常体育考试成绩的监督管理机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统计结果显示,认为成立“监督组织机制”非常好的专家及领导为21%,体育教师为16%,学生为15%;认为比较好的三者分别为37%、31%、17%。可见,专家、领导和体育教师对“监督组织机制”认同度较高,而学生的认同度则偏低。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机制缺乏监督和组织管理机制,也反映出了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混乱、可信度不高,需要这样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来提高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的公平性和可信度。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15%的专家及领导、16%的体育教师和20%的学生认为监督组织机制不太好,还有15%的体育老师和7%的学生认为非常不好。通过调查了解到,一方面在于体育日常打分中缺少多元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同一时间参加考试的学生人数众多,组织有些混乱,相互影响较大。

3.4 日常体育考试成绩档案管理情况

调查显示(见表2),在日常体育考试成绩档案管理方面,有93%的体育老师认为档案缺乏完整性;84%的老师认为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档案不易保存。日常体育考试成绩加入体育中考是对中学生3年学习情况和锻炼情况的一个客观的反映,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出勤率、参加活动、体育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材料难以保存完整,并且家长及学生很难查找3年的成绩和评定。在调查中发现认为日常体育考试成绩管理比较合理和非常合理的仅占26%。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认为档案管理合理的体育教师仅为16%。由于现有的日常体育考试成绩管理,通常由体育教师及学校进行管理,易出现因为追求升学率及考入重点学校,随意更改日常体育考试成绩的现象,造成了日常体育考试成绩档案管理的混乱。

表2 中学体育教师对日常体育考试成绩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表Table Ⅱ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aily PE Examination Archive Management of the Middle School PE Teachers

3.5 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内容

调查显示,80%的学校领导认为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价的内容不够具体,73%认为评价标准不够统一,而63%认为评价中缺乏定性评价,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学生之间没有太强的可比性,也容易挫伤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学校领导及一线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广大体育教师对于教学中的具体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充满了无限的渴望,在调查中发现在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中有65%的体育教师没有设定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领域的评价标准。通常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测评成绩进行打分,这对一些个体差异很大的学生显然是不公正的,并且评价方法、评价方式单一,缺少多元性评价。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日常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使教、学、考有机结合,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实现中考体育的真正价值是当前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初中毕业生体育日常分评定的完善举措

4.1 明确和统一日常体育考核项目

根据中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结合中学生体育教材内容和体育中考对学生考核项目的要求,把中学阶段需要学习的体育考试内容和项目合理分配,按照体能、技能、技巧等分类,把各项目合理搭配、安排进入中学各个年级的体育学习中去,按照各个项目进行考核,并且规定哪些项目是必测项目,哪些项目是选测项目,同时根据《国家体质健康评价标准》以及对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要求,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这样在全区中学内,各个年级的测试项目就做到了统一,评分标准也做到了统一,这样就便于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比较,也便于日后体育中考最后总成绩的计算和统计。

4.2 明确体育日常分评定的内容

体育日常分的出台与实施,并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过程与手段,通过这样的日常分评定机制促进全社会都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水平,促进学校、教师认真实施体育与健身学科《课程标准》,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注重日常体育锻炼和学习以及知晓体育锻炼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对于体育日常分的评定,不能够单一地采用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到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态度,关注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情愿表现,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体育日常分出台与实施的价值,真正地促进学生注重日常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

体育日常分评定应该具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要求,才能够做到公平和公正,真正体现出体育日常分出台的价值。评价的标准应包括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技能测评记录、体育学习态度记录、体育学习的出勤率以及个性化评语几个部分,各区教育局可以形成统一评价的表格,下发至各个学校,这样便于体育评价内容的统一和统计,做到体育日常分评价内容的统一。

4.3 规范体育日常分打分制度,提高体育日常分评定的可信度

体育日常分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规范体育日常分的打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够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是每个学校、每个体育教师值得思考和考虑的问题。因此,要以表格的形式,为每个学生建立日常体育表现档案,每个学校成立体育日常分评定组织管理监督机制,同时体育日常分评定不再采用单一的体育教师打分制度,而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多元评价制度,这样每个学生的表现就会很清楚地显示在体育日常分记录表上,学生的体育日常分评定表定期反馈给家长。这样体育日常分就能够做到公开和透明,提高了体育日常分评定的可信度,也避免了为了追求升学率,领导对日常分评定的干预。

4.4 建立电子档案,加强体育日常分的档案管理制度

体育日常分的档案和管理关系到每个中学生切身利益,因此怎样才能够更好地保存好学生日常体育表现的材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跨度较大,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时间比较长,其次,每个学期体育课较多,学生需要学习的体育项目也比较多,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比较繁杂;再次,在中学生3年的体育学习中,有时是由不同的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学习并进行评价。所有这些都会对学生日常体育分评定材料的保存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建立学生体育日常分档案,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便于管理和保存学生的体育日常分档案,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体育日常分评定的电子档案,教师定期把学生的日常体育评定记入电子档案,这样既便于对学生体育日常分评定的保存和管理,又便于最后初中毕业时体育中考成绩的统计,也增强了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1

5.1.1 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实施在提高体育教师、体育学科的地位,促进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和学习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1.2 学生家长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关注不够,有待于加强宣传。

5.1.3 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信度不高,易受领导的干预。

5.1.4 学生日常体育考试成绩评定的主要问题在于:评定材料难以保存完整,资料管理混乱;评分内容不够具体和评价标准不统一,难以比较学生间的体育成绩。

5.2 建议2

5.2.1 为提高现行过程评价的可信度低,建议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袋,通过电子档案袋,将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和运动技能详细记录下来,并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不能随便修改原始数据,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5.2.2 每学年中定期对学生进行教学测评抽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对技巧性项目制定定性评价方案,并采用学习评价主体多元性的方式,即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方式,确保打分机制的公平、公正性。

4.2.3 建议通过体育学习评价系统测评参加活动、锻炼情况、学习态度、出勤等情况,同时此系统应满足师生和家长能共同使用及随时进行评价的要求,以减少因不能及时上机自评、互评和调课上机而产生的麻烦,从而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效果。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

[2] 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3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

[4] 台湾海洋大学师资培养中心编.课程领导与有效教学[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135

[5] [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那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 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9):20-21

[7] 吴维宁.新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7:176;21-22

[8] 易凌峰.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M].课程•教材•教法,1999,(11):10-12

[9] 龚亚夫,罗少茜.英语教学评估:行为表现评估和学生学习档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3

[10] 冯生尧,谢瑶妮.英国高考中的表现性评价:中心评审课程作业[J].比较教育研究,2006,42

[11] 王斌兴.论课程实施中学生表现性评价[J]教育探索,2005,(7):23-24.

猜你喜欢

考试成绩问卷中考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中考“三数”大扫描
跳过去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斯诗私塾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