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綦江区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2013-09-03廖美平刘显君李家恩何应福

中国蔬菜 2013年15期
关键词:綦江萝卜辣椒

□ 梁 羽 廖美平 刘显君 李家恩 何应福

2012年底重庆綦江区蔬菜面积达到3.33万hm2(50万亩),总产量60万t,总产值10亿元。綦江辣椒、 赶水草蔸萝卜等一批品牌蔬菜已占据国内市场,“饭遭殃”牌辣椒制品、“郑胖子”牌萝卜干制品还入驻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市场。

綦江是重庆的南大门,渝黔两地的结合部。到重庆主城的时间只需30分钟,到贵州遵义、贵阳两地的时间分别为1小时和2小时,到北海只要1天。境内有火车站7个,高速公路出口7个。綦江的蔬菜不仅可以大量供应重庆主城区 市场,而且,还可以供应遵义、贵阳等地市场。2012年底全区蔬菜面积达到3.33万hm2(50万亩),总产量60万t,总产值10亿元。 “綦江辣椒”、“赶水草蔸萝卜”、“东溪米黄瓜”、“万兴芋头”等品牌蔬菜,以及“饭遭殃”、“郑胖子”、“都晓得”等蔬菜制品品牌已占据国内市场。其中“饭遭殃”牌的辣椒制品和“郑胖子”牌的萝卜干制品还出口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市场。綦江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如基础设施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市场波动问题等。如何利用綦江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 綦江区蔬菜产业现状

1.1 火锅原辅料基地基本形成

重庆火锅全国闻名,火锅底料需要大量的辣椒、生姜和大蒜。綦江区通过10年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细化了蔬菜产业结构和生产区域布局,很多镇由原来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发展到现在加种一季蔬菜作物,或者全年只种蔬菜作物。2012年全区辣椒产量达13万t、生姜4万t、大蒜1万t,火锅原辅料基地基本形成。

1.2 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2012年国家农业部抽检(四次),全区蔬菜农药残留综合平均超标率为0,合格率达100%。2009年全区20个街镇全部通过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1.3 龙头企业助推辣椒、萝卜两大产业发展

生产“饭遭殃”牌的重庆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郑胖子”牌的重庆市郑胖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蔬菜加工企业,年需辣椒2万t,萝卜3万t。綦江区加工型辣椒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33.33 hm2(500亩)发展到2012年的0.67万hm2(10万亩),从原来的篆塘一个镇种植到东溪镇、郭扶镇、三角镇等全区20个街镇种植。萝卜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333.33 hm2(5 000亩),发展到2012年的0.33万hm2(5万亩)。中国重庆·綦江辣椒采购会、中国重庆·綦江赶水草蔸萝卜节的成功召开,扩展了綦江区辣椒、萝卜的市场占有率,“綦江辣椒”、“赶水草蔸萝卜”两个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目前艳椒425、小米辣、博辣丰收3号、世农朝天椒4个品种已作为綦江区加工型辣椒(主要加工泡椒、干椒、豆瓣)栽培的主打品种;“赶水草蔸萝卜”具倒棱、化渣、易煮、味甜的特点。辣椒、萝卜两大产业在綦江区蔬菜产业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1.4 土地流转促业主经营初具规模

綦江区蔬菜种植大户80个,全区土地流转0.4万hm2(6万亩),主要种植辣椒、萝卜、莴笋、黄瓜、蕹菜(空心菜)等,总产量6万t,总产值1.6亿元,共解决农村劳动力6 000人。

2 綦江区蔬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低

目前制约綦江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差,阻碍蔬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1.1 道路 綦江区行政村虽然村村有公路,但路况不好,无法正常通车,而且硬化距离很短。

2.1.2 电力 綦江区农网改造已多年,但很多地方的改造不到位,电源不稳、电量不足、电价又高,綦江区的蔬菜温床育苗、食用菌种植和蔬菜设施栽培用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1.3 水源 綦江区中型水库(蓄水1 000万m3)1个,小(一)型水库(100万~1 000万m3)18个,小(二)型水库(10万~100万m3)109个,山坪塘4 131口。看上去数量庞大,但实际上遇旱灾时缺水严重。綦江区耕地面积4.87万hm2(73.05万亩),旱灾之年,90%的蔬菜缺水,如2006年大旱,全区98%的蔬菜受灾,50%的蔬菜绝收。

2.1.4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低,原因是多方面的,道路不畅、支路不通、电力不足、田块小等影响蔬菜机械化的操作,无法提高劳动效率。

2.2 蔬菜面积扩大,老基地面积缩小

綦江区城镇建设用地、工业开发用地占用了很多的老蔬菜基地。到2012年底,綦江区的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15%上升到30 %。文龙街道和古南街道最近两年征地666.66 hm2(1万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种植水平较高的老蔬菜基地,通惠区133.33 hm2(2 000亩)空心菜基地全部被征用。

2.3 蔬菜业主、种植大户增多,但专业水平不高

近几年綦江区蔬菜种植业主、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但他们多半对蔬菜行业不了解,对蔬菜的投入产出比认识不够。蔬菜属于投入成本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在规划上考虑欠周,实施过程中必将力不从心,蔬菜质量、产量难得到保障。

2.4 大宗蔬菜多,特色蔬菜少

綦江区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多是大宗蔬菜,除了辣椒品种更新换代较快以外,其他蔬菜品种更新较慢。

2.5 传统种植多,设施蔬菜少

全区蔬菜种植面积3.33万hm2(5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只占7.6%。目前为止,地膜覆盖栽培面积0.17万hm2(2.55万亩),小拱棚种植面积 666.66 hm2(1万亩),蔬菜大棚种植面积133.33 hm2(2 000亩),遮阳网覆盖栽培面积66.66 hm2(1 000亩)。

3 綦江区蔬菜产业发展思考

3.1 全力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1.1 道路建设 通惠的空心菜能销往贵州、重庆,主要是由于良好的道路和便利的交通。重庆德宜信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市郑胖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几家食品加工企业最后安家落户在文龙街道通惠园区,其根本原因也是看中了良好的道路和便利的交通。石房村公路路况差的时候,萝卜2元·kg-1;村公路修好后,同样的萝卜,在同样的季节销售价格可以卖到8元·kg-1。道路的建设不仅影响到蔬菜能否走出去,更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因此区政府应贴近群众,根据实际,将綦江区村级公路硬化好、维护好,让山里的农民走出来,从而增加綦江蔬菜的经济效益。

3.1.2 电力建设 原来的农网越来越不能适应农村用电的需求,应重新规划农村用电。在农村,除考虑家用普通用电量外,还要考虑家用微型机械的用电,以及农村产业化建设用电,如蔬菜基地、食用菌生产用电。綦江区应该重新进行农网改造,让菜地有充足的电能供给。

3.1.3 水利建设 綦江区农业委员会与綦江区水务局应加强沟通,加强合作,水务局参与蔬菜产业的规划,把水利设施建设融入蔬菜产业规划之中。綦江区应该着力新修水库,管护好现有水库和现有的山坪塘,扩大蓄水量,加强蔬菜基地池、沟、渠灌溉系统的建设,保证涝能排、旱能灌,蔬菜生产稳步发展。

3.2 搞好土地整治,加速土地流转

綦江区人均耕地面积667 m2,比较分散,即使土地进行流转,也不利于机械化操作。所以应该集中连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田、土、路综合治理。允许村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蔬菜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蔬菜。

3.3 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努力推行蔬菜机械化作业

蔬菜进行设施栽培(如地膜覆盖栽培、大棚栽培、遮阳网栽培、防虫网栽培等)更能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的食品安全要求。蔬菜实行机械化操作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可以让更多的村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实现劳动力转移。

3.4 打造叶类蔬菜、反季蔬菜、特色蔬菜品牌

加工型辣椒产业和赶水草蔸萝卜产业是綦江区蔬菜的两大支柱产业。全区辣椒、萝卜专业合作社29个,与辣椒、萝卜有关的加工企业41个。从蔬菜基地的建立、种子的提纯复壮、蔬菜加工企业的培育、鲜菜及加工成品的销售,綦江区蔬菜方面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两个产业展开,加工型辣椒产业和赶水草蔸萝卜产业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应该保持、巩固和完善这两大产业。与此同时,根据市场需要,充分利用綦江区特殊的自然优势发展叶类蔬菜、反季节蔬菜及特色蔬菜。

3.4.1 叶类蔬菜 利用綦江距离重庆,贵州遵义、贵阳较近的地理优势,选择不同海拔区域发展绿色叶菜生产。海拔400 m以下作为早熟叶菜区;海拔400~800 m作为晚熟叶菜区;海拔800 m以上的中高山作为有机叶菜区。让“綦江叶菜”走出綦江,建成重庆叶菜生产第一区。

3.4.2 反季蔬菜 綦江区海拔800 m以上的耕地有1.33万hm2(20万亩),土壤、气候非常适宜发展夏季蔬菜, 调节8~10月蔬菜淡季。綦江区可发展反季蔬菜0.33万hm2(4.95万亩)。

3.4.3 特色蔬菜 “东溪米黄瓜”、“万兴芋头”是綦江区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种,目前,这两个品种种植面积较小,市场供不应求。米黄瓜早熟,味佳,植株生长不需搭架,露地栽培4月上市;万兴芋头可以周年供应,所以这两个品种可适度扩大种植规模。另外根据市场变化,适度发展观赏型蔬菜,如橘红南瓜;药用型蔬菜,如柴胡。

3.5 实行蔬菜标准化生产,进行蔬菜全程质量监控

全面开展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工作,对食品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的检测力度,对蔬菜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实行标准化管理。对卖假肥料、假农药的,对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严惩不贷,严把蔬菜市场关口,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3.6 设立蔬菜可持续发展基金,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3.6.1 在蔬菜生产、加工、营销上设立风险基金 蔬菜市场很难预测,在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环节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设立蔬菜风险基金,在蔬菜产品市场出现疲软,蔬菜产品不能正常进行销售的时候,政府支出风险基金,可以把当事人的损失降低到一定程度,对下一年的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设立蔬菜风险基金有利于搞好农民的菜园子、商人的菜摊子、消费者的菜篮子,有利于綦江区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3.6.2 设立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基金 蔬菜市场千变万化,蔬菜新品种不断涌现。设立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基金,建立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基地,可系统地、科学地筛选既适应綦江区蔬菜生产环境,又适合市场需要的蔬菜新品种。这对于指导蔬菜的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綦江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6.3 设立蔬菜新技术运用基金 綦江区设立蔬菜新技术运用基金,鼓励菜农、蔬菜种植大户、蔬菜专业合作社等运用新技术,如蔬菜嫁接技术、蔬菜机械化作业技术等,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尽快转化,把綦江建设成渝南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大区, 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猜你喜欢

綦江萝卜辣椒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辣椒也疯狂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辣椒之争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奋力抗击新冠肺炎开展防治工作
拣辣椒
萝卜蹲
买萝卜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