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唇腭裂528例临床分析

2013-09-01王道和陈阳顾建英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腭裂唇裂先天性

王道和 陈阳 顾建英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上海 200032;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上海 200011)

唇腭裂是目前国内外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畸形,以唇裂多见。本研究收集了近年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住院手术的528例先天性唇腭裂与面裂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类分析,以为从事唇腭裂专科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唇腭裂治疗研究中心2006年6月—2007年11月收治528例唇腭裂住院患者,因2例患者同期进行了2处手术,故手术例数为530例。

1.2 方法 按照国内外常用的先天性唇腭裂及面裂分类方法[1]进行临床分类,并对患者的性别、籍贯、伴发其他部位的畸形、手术时年龄、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 果

528例患者中,男性313例,女性215例,男女比1.46∶1;本地患者83例,非本地患者445例;手术时年龄2个月~36岁,平均手术时年龄6.95岁;术后住院时间1~15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4 d;伴发畸形0~3种,平均伴发畸形数0.44种。本组资料中先天性唇腭裂与面裂的构成比从高至低依次是腭裂(41.10%,217/530)、唇裂(37.31%,197/530)、牙槽突裂(9.10%,48/50)、腭咽闭合不全(6.63%,35/530)、腭心面综合征(3.60%,19/530)、面横裂(1.70%,9/530)、Robin 序列征(0.95%,5/530)。

各分型与性别、伴发畸形情况、手术时年龄、术后住院时间的统计见表1~3。各类型先天性唇腭裂及面裂左右侧比较见表4。

表1 不同分类唇裂的类型与构成比、性别比、手术时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伴发畸形(n=197)

表2 不同分类腭裂的类型与构成比、性别比、手术时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伴发畸形(n=217)

表3 面横裂、牙槽突裂、腭咽闭合不全、腭心面综合征、Robin序列征的性别比、手术时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伴发畸形

表4 各类型先天性唇腭裂及面裂左右侧比较

3 讨 论

3.1 唇腭裂发病率的变化 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唇裂患者明显多于腭裂患儿,但本研究显示,唇裂患者少于腭裂患者。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唇裂暴露在外,其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均小于腭裂手术,因此,许多唇裂患者选择当地或非专科医院完成,使本中心就诊的唇裂患者比例下降;也可能由于近年来超声影像学仪器性能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孕妇产前检查制度的规范和知识的普及,孕妇在妊娠4个月时行超声影像检查常常可以得知胎儿颌面部有无畸形,部分孕妇得知自己的胎儿有先天性畸形时,随即终止妊娠。随着国内产前普查制度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严重畸形的唇裂患儿也有可能明显减少,但在孕期难以明确诊断的唇隐裂患儿将有可能增加。本研究唇隐裂患者的构成比较以往文献有明显上升,熊兵等[2]2002年报告仅为0.015%,而本研究高达5.08%。

3.2 唇腭裂改变临床治疗 欧美上个世纪70年代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模式[3]提倡对唇腭裂患者的治疗模式由早期的单一外科治疗为主向多学科综合治疗发展,临床上称之“序列治疗(team approach)”。近年来,这一治疗模式已逐渐被国内唇腭裂研究学界所接受,并得到了一定的普及[3-4]。目前国内一些唇腭裂专科治疗中心已在喂养、手术、正畸、语音、护理、心理等多方面展开个体化治疗。然而国内唇腭裂治疗重心仍偏重外科治疗、忽视功能康复。2009年王国民等[3]对中国唇腭裂序列治疗现状的报告中指出,2008年国内有107篇唇腭裂临床研究相关的文献,其中有关手术、正畸、语音和护理方面的研究占89.72%,但鲜有关于喂养和心理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几乎没有长期临床随访结果和循证医学方面的报告。本研究发现,目前上海地区唇腭裂患者初次手术时年龄和发达国家相近。528例患者中唇裂首次手术平均年龄为0.74岁,腭裂首次手术平均年龄为4.24岁,均小于熊兵等[2]报告的数据。本研究中上海地区患者仅83例,非本地患者445例,年龄较大的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几乎都来自非上海地区。在唇裂各类型中,单侧唇隐裂与双侧混合性唇隐裂的首次手术平均年龄分别为4.03岁和4.51岁,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并且患者有在多个医疗机构就诊的经历,这与唇隐裂的畸形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唇隐裂患儿唇部的皮肤连续性并未中断,有些患儿家属误以为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唇部的畸形能有所改善;也有部分患儿家属难以接受将唇部皮肤完全切开的手术方式,担心术后瘢痕影响患儿局部的外观。

本研究中528例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1~15 d,平均住院时间5.54 d,明显低于2010年滕永健等[5]报告的11 d。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的长短与医疗质量、手术方法等有关。国内唇腭裂临床领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早期主要以“模仿和学习”为主发展到现在以“改进和创新”为主。本研究患者腭裂术后的临床资料充分说明了这一发展的过程。

[1] 王国民,穆雄铮.唇腭裂及面裂的临床分类[A].马莲.唇腭裂与面裂畸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38.

[2] 熊兵,赵敏,成挺,等.5459例唇腭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5):294-296.

[3] Wang G,Yang Y,Wang K,et al.Current status of cleft lip and palate management in China[J].J Craniofac Surg,2009,20(Suppl 2):1637-1639.

[4] Vargervik K,Oberoi S,Hoffman WY.Team care for the patient with cleft:UCSF protocols and outcomes[J].J Craniofac Surg,2009,20(Suppl 2):1668-1671.

[5] 滕永健,杜婉丽,王燕炯,等.甘肃省唇腭裂临床路径设计中的手术日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9):1045-1047.

猜你喜欢

腭裂唇裂先天性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产前超声诊断单纯Ⅱ度腭裂1例
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技术在评价胎儿腭裂中的应用价值
腭裂患儿分泌性中耳炎与鼓膜置管相关研究进展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小儿唇裂术后系列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国内腭裂语音治疗及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双侧矩形瓣法修复双侧唇裂术后上唇短小畸形
从唇裂继发畸形修复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术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