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荒”凶猛“如何用钱”更加重要

2013-08-29

财政监督 2013年16期
关键词:钱荒存量利率

● 叶 愚

新闻综述: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资金拆借利率保持在3%-4%的低水平状态,自2013年5月末以来,中国资金利率持续上升。进入6月份,金融市场的资金紧张状态非但没有缓和,反倒愈演愈烈。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回购利率达到30%,7天回购利率达到28%,各大国有银行纷纷进入融资大军。更严重的是,不少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支付困难更加严重,实体经济“贫血”对经济稳定、就业的冲击不可小视。当前,“钱荒”并非根本缓解,表现之一是,贷款利率呈攀升之势,广州银行业集体提高抵押贷款利率,其中邮储银行上浮达40%。与此同时,上海、天津、广州、云南等地大部分银行均取消了房贷8.5折的优惠利率。

评论员观点:

这场来势凶猛的“钱荒”看来还在持续。“钱荒”的本质是支付困难,至少是一种到期风险,是金融危机一定程度的体现。其影响所及,首先是给人们心理带来了冲击,影响市场主体的信心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银行安全、股市下行不能不让人忧虑。更持久的冲击是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企业贷款更加困难,融资成本更加高企,企业再生产和扩张能力受到抑制,稳增长、保就业的目标难免受到冲击。

“钱荒”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多数个体会受不同程度的损失。银行“钱荒”,急需资金的企业和居民难解燃眉之急;股市“钱荒”,存量资金流出,增量资金不济,结果就是“跌跌不休”,多数股民损失惨重;其他资本市场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黄金市场的惨跌就是一例。实体经济“贫血”,居民收入从何增长?“饭碗”由谁来造?务必总结其原因、吸取其教训,防止更大的一场“钱荒”、更严重的泡沫破裂。

世界都羡慕中国的高储蓄率,当前,广义货币量超过100万亿,金融机构备付金为1.5万亿元左右。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备付金保持在6000-7000亿元即可维持日常清算,备付金超过1万亿属于备付金充足的情况。央行的判断,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既然备付金充足,货币供应量过剩,那为何还会出现“钱荒”呢?

银行中期存款规模考核、央行调节滞后或实施“无刺激”的货币政策、热钱外逃等因素叠加当然是原因,但“钱荒”的根本原因还是存量货币“放错了地方”。不产生效益的过剩产能占了一大块,政府融资平台也攫取了数以十万计的存量资金。银行体系也在加大杠杆,表外业务量增大也使大量的流动性流入了错误的地方。近段时期,银行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向长期项目,这一现象受到广泛关注。这样的理财资金投向的项目到期风险是双重的,一是短理财资金沉淀于长期项目,如果没有新的理财投资接济,银行自身就有面对投资人的到期风险;二是理财项目的收益不可靠,无法到期还本付息,又是一重到期风险。表外业务的利润诱惑使各银行纷纷将表内业务转为表外业务,这样不仅逃离了监管还获得了巨额收益,却留下了较大风险。

“钱荒”之际,以钱炒钱的游戏并没有收敛,理财产品大卖,游资在股市上炒作,高利贷越来越疯狂,资金却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去追逐政府融资和政府主导的投资等权力经济,去制造金融资产泡沫。

这次“钱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央行给各商业银行敲响的警钟,在危机到来之前发现问题、减少杠杆总比危机到来时泡沫被迫破裂要幸福得多。“把钱用在更合适的地方”是解决“钱荒”的治本路径。中央提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消费升级以及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的要求,这些政策都要在加强流动性管理中得到落实。

猜你喜欢

钱荒存量利率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腐败存量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宋朝“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