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

2013-08-21李应硕王剑峰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7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流域指标体系

李应硕,王剑峰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 长春 130021)

流域是以河流为网络、分水岭包围的在地域上具有明显边界的区域,也是组织和管理国民经济、进行以水资源开发为中心的区域。流域的发展不仅是流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问题,更是一个以水资源水环境为约束条件,以人为主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复合系统。流域综合规划的目的是确定流域水利发展战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切实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和评价流域综合规划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于未来改进和完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的水利综合规划,保障流域综合规划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和原则

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1)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资源开采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2)《水利产业政策》;

3)《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5)《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6)《东北地区振兴规划》;

7)我国及流域内各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8)《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9)《松辽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

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规划》;

11)《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

1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13)《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

14)《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

15)《中国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16)《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17)《松花江和辽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

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流域复合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诸多要素构成的,根据各层次,各要素之间的特点及关系,把流域复合系统分为4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子系统。

2)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因为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多层次的空间系统,是动态和静态的统一。所以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既有动态指标也有静态指标。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要尽可能量化,而对于难以量化的,可用定性指标描述。

4)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同时考虑指标数据收集的方便性以及可靠性。

2 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松花江水利规划系统的复杂性(涉及到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其它影响和制约的因素,在此选定了松花江流域水利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以总概括为6个功能组,即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发展协调度、发展调控速度和发展均衡度,从而建立松花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规划测度指标体系,这6个功能组由表1中所有指标组成。

2.2 评价模型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指标冗余度和区分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模型,分析并评价流域综合规划对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其中指标权重的测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2.2.1 评价模型的建立和指标的量化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多元的,既有经济目标,又有非经济目标;既有增长目标,又有结构优化目标;既有效率目标,又有公平目标。从理论上讲,各种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兼顾,但并非在任何时期都能兼顾所有的目标。为了使部分目标处于最佳状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其他的目标。为了最终实现各项目标,可以采取动态策略将各个目标分先后阶段分别实施,其中每一阶段要保证部分发展目标处于最佳状态。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可替代性(但当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达到威胁人类生存的极限值时,它们是不可替代的),以此为基础,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特点,建立如下的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可以把多层次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设定为:

其中B为指标权重,R为指标即量化指标。

2.2.2 评价的时间尺度

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复合系统向理想状态逼近的动态过程,区域发展度的轨迹是一条组合Logistic曲线,在长时间尺度上看似平稳的发展过程,在短时间尺度上则存在波动,而且这种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在短时间内评价指标不可能都得以改善,但在较长时间内却是有可能的,因而评价的时间尺度不宜太短。我们以10年作为评价的最短时间尺度,以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

2.2.3 可持续发展评断依据

在确定评价基准年和评价时间尺度之后,计算松花江流域发展度Xi(i=1,2,…,m)。水利发展条件的改善促进松花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度的改善,表现为松花江流域发展度的增大,即可持续发展指数(即d X,是X的一阶导数)大于零。参照区域发展度的判据,一般的可持续性的判断标准:1)可持续发展指数值d X,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发展指数值d X<0,不可持续发展。

表1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经验判断,给出判断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依据如表2所示。

3 评价结果

根据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及其他影响和制约的因素,考虑到具体的可操作性,在此筛选了能反映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见表3。此外,根据《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我国及流域内各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松辽流域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6—2020年)》等报告中的相关规划文件,得到所筛选指标在2007年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2个规划年的具体数值,见表3。

表3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及理想值

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多个专家和当地政府部门决策者的意见,可以确定各指标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得出表5的评价结果。

从表5可知,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下:

表5 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指数

1)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根据表5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在2007,2020,2030年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的数值均大于零,说明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不仅是可持续的,而且其对于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逐渐增强

2007,2020,2030年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值逐年增大,说明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逐渐增强的。

2007年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值为0.340,表明2007年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比较弱,呈弱可持续性发展态势,因此,需要重视对水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规划,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和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由耗水型经济结构向节水型经济结构转变。

2020年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值为0.697,表明在完善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和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情况下,到2020年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对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逐渐增强,呈现准可持续性发展态势。

2030年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值为0.813,表明经过水资源更为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到2030年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化的趋势。

3)未来要更重视流域综合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相适应

评价是为规划服务的,即通过评价发现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加以改进。上述分析表明,水资源短缺是未来松花江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在2030年以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趋向于饱和状态,开发的潜力也会减弱,因此在松花江流域综合规划过程中,要强化节水方案的规划和实施,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同时要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未来要更重视流域综合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相适应。一方面,要重视流域综合规划对于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与环境保护,将水利因素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使得流域综合规划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中也要重视经济产业结构的再调整,使未来的产业结构能够适应未来有可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流域指标体系
压油沟小流域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