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青年诚信体系建设

2013-08-15韩丹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3期
关键词:诚信体系评价

□文/韩丹凤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当代中国青年即将跨入激烈的社会竞争当中,成为新中国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投入到不同的岗位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而诚信就是保障我们顺利完成任务,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力保障。如果中国青年缺少诚信,那么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谈不上实现自我价值。

一、中国青年具有普遍的诚信观

诚信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国内许多学者对中国青年诚信状况做过调查,总结出了一些影响中国青年诚信的因素。诚信对中国青年有着深远的意义,是中国青年立身处世的准则。对某校中国青年诚信状况的调查表明,有76%的中国青年认为诚信极为重要,是事业发展之根本;有20.3%的中国青年认为诚信很重要,是修身齐家之原则,有7.3%的中国青年认为诚信一般重要,是正常交往的前提。可见,大多数中国青年对诚信的保证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诚信是人性的闪光点,是搭筑人与人感情桥梁的基石。

二、当前中国青年诚信缺失主要表现

(一)自我评价不足。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正确的自我评价将会使中国青年正确地对待自己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且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当自我评价不足时,将会使自己定位不准确,处于消极的被动状态。当自己期望与现实的差距甚大,无形之中诱导中国青年做出不诚信行为。

(二)心态浮躁。据统计,截至2012年大学扩招已经迎来了第13个年头,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15%的速度递增。到了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增加到了1,200万人。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学术精神相应地遭到破坏。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质就是大学扩招,而这其实是以降低分数,放低标准为代价的,从而使学生平均素质降低、鱼龙混杂。这使抄袭论文、学术造假、混文凭等种种破坏学术精神的现象增加。

(三)就业期望值过高。部分中国青年对求职的自我定位过高,大学经过四年的学习锻炼,自身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人生阅历等都得到了提高,因而对工作的地域、性质以及薪酬比以前更高。表现在首选大城市,大企业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反应平平,求职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高收入。而且受父母期望、社会导向等影响,多数中国青年想找到“铁饭碗”,进入公务员系统和国有单位。当自身缺乏对就业形势清醒的认识或就业期望值过高时,就极易导致择业违约现象的发生。

(四)道德教育体系的弱化导致中国青年对诚信认识不足。教育是一个民族希望的所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升学考试,把取得高学历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的第一标准,但却忽略了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导致中国青年对诚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甚至个别学生没有诚信观念。

(五)社会不讲诚信之风导致中国青年逃避对诚信的遵守。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公民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但仍存在某些为了金钱不顾伦理道德,挖空心思骗取钱财,败坏社会公德的事情发生,中国青年容易受其影响,错误的认为守信者吃亏、失信者得利,导致中国青年逃避对诚信的遵守。有些家长及亲戚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子女面前树立了消极的榜样,给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六)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措施不完善。法律的强制功能,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法律的强制功能是法的其他功能的保障。当法律法规的这种强制力得不到实现时,法律法规将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大众的权利与利益将受到损害。这些与我们的中国青年也息息相关,由于对学术造假、择业违约等行为缺乏完善的法规条例,加之监管力度不到位,这使一些中国青年的背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种不诚信的行为。

三、加强对中国青年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正确认识自己,提高综合素质。对自我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的认识,同时也包括对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期望,就业选择的认识。现在部分中国青年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过高的认识自己,另一种是过低的认识自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青年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中国青年学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中国青年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具备在新环境中不断学习、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师德教育。应试教育的同时,更应提高对师德教育的认识,大学课堂是对中国青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全体教职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中国青年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促进青年诚信度的提高。

(三)加强对社会的监督,形成良好的风气。社会监督既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有助于民主政治道德建设。社会监督的功能不仅在于它对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出现的弊端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监督,可以为民主政治道德的健康发展起到保健的作用。加强对社会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诚信事情的发生,使中国青年处于相对和谐的环境中,自身道德素质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中国青年信用评价体系,以科学的体系完善诚信教育。诚信素质的培养,最关键的是建立中国青年的个人诚信档案,记录中国青年日常诚信的行为,并使之系统化、全面化,形成一个科学的中国青年诚信评价体系。高校助学贷款本是实现教育平等的阳光政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屡屡遭遇到拖欠,有些人弄虚作假,利用假证明骗取国家的补助,而却用这笔钱够买奢侈品、高端电子产品,等到了还款时间却以各种理由推托,严重阻碍了这项惠民政策的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中国青年诚信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学校应对中国青年在校期间各种表现,如学习、社会活动、娱乐生活等方面,进行真实的记录和客观的评价,并把这些信息记录到评价体系中。按照这一体系对学生进行评奖评优,把这一体系作为考查学生入党,批准学生贷款的主要依据。以期诚信评价体系成为中国青年的另一张“身份证”。

[1]卢飞霞.中国青年诚信及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2]姜伟.中国青年诚信状况调查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猜你喜欢

诚信体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