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

2013-08-15张海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业绩考核办学资金

张海燕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计划财务处,湖北黄冈438002)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成立了二级学院。由原来院系并存的管理机制过渡到以教学学院为实体,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新体制。因此,原来单级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加之校企合作、订单式教育等校企接轨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深化,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经济活动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也逐步成为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重点。

一、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保证。按照国家关于高校发展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将稳定规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财务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引入竞争机制,划小核算单位,实行独立运行,模拟法人实体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二级财务管理模式。这一模式解决了学校总经费的有限性与二级学院事业发展无限需求的矛盾,在学校有限的条件下,形式上满足二级学院发展的无限需求,这对于深化高校财务管理改革,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一)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虽然是按照二级财务管理模式来运行,但是二级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没有跟上来,或者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导致二级学院的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让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有机可乘,比如出现收入不及时上交、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甚至私设“小金库”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扰乱学校的财经秩序,损害了学校的利益,防碍了资金的高效使用。

(二)二级财务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缺失

我国大多高校在编制二级学院财务预算时,只是根据学校的经费总额,再结合各二级学院的师生数和专业数等指标,按定额的方式直接确定各二级学院的经费预算,基本上不考虑各二级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安排。因此,这种缺乏分析、缺少参与的预算编制方式,导致财务经费得不到合理的使用,所以预算不能有效地执行。

另外,过于关注预算执行的过程,缺少业绩考核和激励等事后评价机制。将大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二级学院费用开支的项目上,而不在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上下功夫,导致二级学院财务管理水平的好坏高低一个样,不奖不惩,从根本上影响办学效益,进而影响办学质量。

(三)经济责任不能落实到人

校院二级财务管理实行领导经济责任制是高校校院二级财务正常运转的保障,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有力手段。财政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院)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财务工作负有法律责任。”因此,在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院二级财务管理机制后,财权有所下放,那么经济责任也应在一定范围内随之转移。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相关制度来明确校内二级学院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导致二级学院的负责人在财务管理上没有制约和约束,财务管理松散,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无形中提高了办学成本。

(四)财务监督审计力度不强

随着学校财权的下放,二级学院管理的资金数量就会增多,除了学校拨给的预算资金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服务与创收资金。但是,财务上对二级学院的资金特别是社会服务与创收资金的审计力度却没有随之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做到经常化,而且缺乏民主监管,导致二级学院的领导掌控资金的权力加大。资金的运作,学院负责人说了算,脱离了学校和群众的监督。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一)加强和完善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制度建设

学校应该以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学校财务制度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二级学院财务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学校出台的相关财务制度在二级学院得不到有效实施,学校除了对其按情节轻重予以一定的处罚措施外,还应落实并加强平时的检查制度,加大二级学院对相关制度的宣传和学习的力度,甚至可以组织相关培训,让二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得到具体和有效的实施。

(二)科学编制二级学院财务预算,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编制财务预算的目的是为了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在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下,预算的编制不仅仅要考虑到学院师生数、专业数等指标,还应该结合二级学院的具体工作安排,提高预算编制的参与度,让资金的使用真正地落到实处。

另外,二级学院的预算执行过程虽然可以了解资金的动向,是预算管理的重点。但是,预算执行的结果也必须加以关注和重视。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不仅可以更透彻地了解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便于对预算进行适度调整,还可以了解二级学院在预算项目上的投入力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率,让预算的编制更加合情合理。在预算信息化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可定期向二级学院报送预算执行情况表,作为年终业绩考核的一部分。既要对符合业绩考核期望的学院进行一定的奖励,又要对不符合业绩考核期望的学院进行一定的惩罚。比如年终综合考核达到期望值或更好,而且预算资金有结余,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相关财务制度考虑以适量资金作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视情况扣除学院一定额度的创收资金或具体责任人的奖金作为处罚,做到有奖有惩。通过对二级学院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实施,促使二级学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达到资金高效使用、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三)以二级学院的事业发展为主,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

学校应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及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兼顾二级学院的事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原则建立健全二级学院经济责任制,明确二级学院负责人在经济工作中的权利和责任。另外,学校应结合激励评价机制,对于落实经济责任较好,并为学院创造效益、节约资金的单位,应给予表彰。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制的单位,应追究其责任。通过强化落实经济责任制,促使二级学院负责人更加重视学院财务管理工作,改进财务管理办法,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达到全面贯彻经济责任制、保证二级学院的事业顺利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对二级学院财务的审计和监督

校财务处除了对二级学院的收支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外,校审计部门也应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二级学院的财务进行抽查和审计,在校财务处监督的基础上进行再监督。并且,就审计结果向学校相关部门及有关教职员工进行公布。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监督和举报机制,实行群众监督。通过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防止和杜绝财务经济问题的发生。

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行质量与效率,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仍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以上解决措施,能够保证高职院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行更加规范、科学、合理,便于提高资金实用效率和办学效益,从而为提升办学质量和内涵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任丽荃,李德民.浅谈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1).

[2]陈晓燕.浅谈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08).

[3]祝红霞,张美华.高校二级院系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研究[J].事业财会,2005(02).

猜你喜欢

业绩考核办学资金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浅析
JAVA定时任务在创业业绩考核平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