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主体性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13-08-15吴晓明

时代金融 2013年12期
关键词:理念政治思想

吴晓明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一、主体性教育理念

(一)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内涵

主体性教育理念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民主化、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民主的、宽松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划、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自主地、能动地、选择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简言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启发、培养、发展、建构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活动,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依据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为基础,表现为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原则

第一,以学生文本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强烈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第二,主体间性原则。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为主体、互为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平等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双向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互动。

第三,开放性原则。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单一的封闭的教育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确立开放观念,以变应变,全方位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三贴近”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要围绕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始终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台阶、见实效竞争意识的学生个体。

二、主体性教育理念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作用

首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民主和平等意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存在着单纯的行政化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尊重大学生主体个性的前提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科学引导,加强管理,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悟出人生,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者要树立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启发和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的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次,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方式多采取做报告、开会、讲课等由外部灌输的方式。但长期地使用这种方式就会使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不良后果。我们要明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有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摆到平等的地位上,进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考、共同探讨、素质拓展、心理游戏等活动等双向交流,使大学生增强主体感和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观望为渴望,化理想为行动,促进思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最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互动过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过程,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配合与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大学生的认同和参与程度。

三、主体性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制度建设,强化养成教育,推动大学生在良好习惯中成长

制度规范教育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将制度赋予一定的文化符号,将“他者”的制度文化转化为学生“自在”的内在律令和外显行为。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成为制度的制定者之一,这样有利于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在制度的执行上,养成教育要与思想教育工作相联系,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这样,大学生能更加理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要求,达到在良好行为习惯中自我成长。

(二)坚持以赛促学,培育良好学风,推动大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低年级,以过程管理为主,以目标管理为辅,强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独立的心理适应能力。高年级,以目标管理为主,以过程管理为辅,强调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自我规划和发展的能力。对低年级同学,加强大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和适应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高年级同学,低年级养成习惯的基础上要加强督促和管理,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严格管理,耐心引导,深入了解,有的放矢。其中学科竞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它有利于学生深化课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两个方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

(三)引导社会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推动大学生在知识运用中成长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使课堂知识更加丰富化、生动会,从而最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各项目标得以实现。

[1]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王晓蓉,陈传林.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探讨[J].思想工作探索,2002,(3).

[3]戴树根.试论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122-123.

[4]杨建.主体性教育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6.

猜你喜欢

理念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