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爱留守儿童的几点建议

2013-08-15赵亚平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班主任儿童生活

■文/赵亚平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已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我对关爱留守儿童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关爱留守儿童从心开始

农民工只有春节时才能和自己的孩子较长时间在一起。平时的学习、生活都只能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进行了解,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而没有及时询问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事。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会在心里留下疑问: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是不是不再关心我了?诸如此类的想法都会让小学生充满疑虑。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更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教师暂时充当家人的角色,当一回他们的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平日里多关注这些孩子的言谈举止,多组织一些团体性的活动或学习一些励志故事,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明白父母在外打工也是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环境,不要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感到孤单,让他们坚信:我能行,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自理、自立。一方面,班主任应该协同各任课教师多关心、多留意这些学生。利用课间和在校休息时间多与这些同学交流、谈心,学习、生活当中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也和家庭的温暖一样。

二、组织丰富多样的生活技能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丰富的校园生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更多地与人交流、互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激励学生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我们以丰富多彩、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吸引和转变学生的兴奋点,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小学生不会觉得乏味,总是想着如何去参加活动,怎样来展现自己的能力,结束后还相互聊聊心得体会。在这些活动中,辅导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对孩子们来说,有意义、快乐的校园生活就会占据或填充孩子们心里的孤单。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更应该在这些方面做实做细,让孩子们沐浴在班集体家一般的温暖中。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我教过的一个留守儿童李某,他聪明、好动,就是懒惰,上课爱做小动作。平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让人感觉很头疼。你找他一谈话虽然能改正并保持一段时间,但是会经常出现反复。学期初学校举行学生生活技能大赛,分年级进行。我鼓励班里所有的同学参加,报名时我就用激将法,说他平时懒散惯了比赛肯定不行。结果人家自己报了三项,都不同程度得了奖。班会上我给大家分析了他比赛得奖的情况,以此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同时还表扬了他。自那以后,他慢慢地不做小动作了,开始做笔记认真学习了。由此看来,对一些个性学生我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感化方式还是能将他们拉到正确的道路上的。

三、加强家校联系,让学生的成长更实在

留守儿童回到家里常常面对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人们常常会溺爱孩子,对他们缺乏必要的管教,疼爱胜过了教育,甚至忽略了他们的缺点。学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多与家长联系。运用电话、家访等形式,多与孩子们沟通。不浪费周末的时间,合理安排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课外作业,让学习变得自然,让求知变得有意义、有价值。我记得那年有个男生,性格有点内向,学习很认真,但是收效甚微。我了解到他是在亲戚家寄宿,父母也都出去打工了。看到其他同学渐渐进步了,自己却还是原地踏步心里非常着急。我找他谈心:除了学习,你最想做什么?他告诉我说是想见父母。结果等到父母亲春节回到家时,我们通过电话的方式分析了他的情况,他父母在我的开导下带他一起外出打工,一学期下来小孩子进步真是不小。家长非常感动,还主动打电话道谢。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学生的学习怎么会搞不好呢?

四、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

尽量完善寄宿制,把每一个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这样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爱又可进行更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重多问题,让他们也能跟其他儿童一样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汇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同时,学校还可以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是势在必行。从心开始,切实地关注他们的成长,让他们在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猜你喜欢

班主任儿童生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生活感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