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

2013-08-15李勇军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学校

■文/李勇军

教师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对待工作、教学和学生的态度,乃至种种教育教学的思维与行为。而所有这些因素,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之所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师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其原因在于:今天的许多学校里,传统的教师文化依然较为常见,与眼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很不“和谐”,这种不“和谐”,突出表现在“独断专行”、“守旧斥变”“、孤立松散”等几个方面。

一、独断专行。教师“独断专行”形成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说是对“师道尊严”的继承。“师道尊严”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而言地位、威望的至高无上,不可冒犯。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往往是集权式的,教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行为都具有钳制作用。在这种连贯性作用下,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教学,就会有意无意地采用类似的方式。最后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师生情感的隔膜疏远、师生关系的紧张对立以及民主意识的缺失;同时,又使教师的管理、教学脱离实际,脱离学生,并最终导致学生个性、自主意识的丧失。

二、守旧斥变。当教师受传统文化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思想方法、行为习惯,就会对其他试图影响、改变自己的外因产生排斥与抵触。这一点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大一统”的特点,如前面提到的语文教学,在统一课文、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考试和评分,甚至统一标准答案的流程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是形式上给学生以自主思考、自由表达的空间,最终总是千方百计“诱导”学生接受自己的“标准答案”,哪怕学生的思考、讨论结果比自己的高明。传统教师文化的这一特点,会造成许多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迷茫、不安,甚至抗拒。

三、孤立松散。孤立松散的传统教师文化,是由学校管理、工作、环境特点,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工作绩效不够科学的考评体系等因素导致的。现实教育环境中,校际之间、校内教师之间的深层交流应该说是比较少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讨、交流就更少了。教师在学校里的教育教学几乎都是在相互分离的状态下完成的,这就从客观上导致了教师在思想、理念、方法上的陈旧和缺少创新、变革,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了教师集体意识、团队意识的丢失。

全面实施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的科学发展,对摒弃传统的教师文化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同时也为构建新型教师文化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依我拙见,新型教师文化至少要体现三个特点:即自主、合作、探究。

无论教育如何变革、如何发展,教师文化中如果缺少了自主元素,教育就会陷入盲目,学校就会丧失特色,教师就会失去个性,学生就会缺少独立人格。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大前提下,教师具有自主意识,并且拥有自主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才能形成一所学校特有的教师文化,学校最终也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一所学校只有具备更多的属于自己的“唯一”,才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不断发展。

团结就是力量。在科技飞速发展、教育不断创新的今天,只有合作,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才能在工作、生活中得心应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教师而言,这里说的合作,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同事间的合作;二是与学生间的合作。由此说来,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行政管理应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做到自主中有合作,合作中有自主;另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合作,转变教师角色,以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增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愉悦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快乐学习、个性发展。

最后,自主、合作的终极目标要落实在探究之上。这里的探究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师个人的自主探究;二是教师相互间的合作探究;三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必须明确:自主不是固守,而是钻研;合作不只是互助,更主要的是探究。

综上所述,在教师文化中注入“自主、合作、探究”这些要素,必然会带来学校文化、师生关系诸方面的巨变,必然会促进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也必然会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新课程探究学校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学校推介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