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师爱”激发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2013-08-15雍菊英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犯错误师爱爷爷奶奶

■文/雍菊英

在农村小学从教十三年的经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难题。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甚至寄养在远房亲戚家中。大部分看护人年龄大、文化素质差,对于孩子疏于管教,要么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要么溺爱;对于孩子的学习从来不管不问,只管孩子的吃饱穿暖。长此以往,这些孩子身上便出现了一些问题:性格孤僻,不善于交流,和同学不能友好相处;学习上懒惰,不爱动脑筋,经常性拖拉作业,学习成绩难以提高;不关心集体,对班级荣誉很漠然;个人品质方面,爱撒谎,喜欢恶作剧,甚至有偷窃的毛病。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便很容易成为学困生或问题学生。这些孩子的问题,仅仅是因为爱的缺失造成的吗?我认为,缺乏自信心是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大多数留守儿童成为学困生、问题学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下面结合我的工作经历,就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关爱是拉近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培育学生自信心萌芽的养料

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心里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亲情离散的孤独感。爱是这些留守儿童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教师如果能给学生多一些关爱,让这些缺失了父母呵护的孩子得到母爱般的师爱,无异于沙漠中的行走者遇到了绿洲。生活中,关注这些孩子;学习中,关心这些孩子,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师爱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师爱可以让学生克服胆怯,有敢于表达的自信心。

二、耐心对待,宽容错误是促进学生自信心产生的根本途径

对于小学生来说,犯错误是经常性的,特别是留守儿童。同样的错误这些孩子往往是反复出现。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几乎是所有小学教师的美好愿望。其实,作为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心理阶段特征决定了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再加上这些留守儿童平时缺少父母的引导,屡教不改的现象就很自然出现了。面对留守儿童,教师应该摆正心态,耐心地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允许他们犯错误,并且不厌其烦地纠正他们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不断犯错误的留守儿童不丧失自信心。

三、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是学生自信心迅速建立的催化剂

教育专家曾说过:赏识和赞扬是教师给予学生最丰富的营养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和父母长期缺乏交流,很少得到父母的赞扬。老师的赞扬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来说,就如同给春天里的小树送去了阳光和雨露,给炎炎烈日下的长途跋涉者送去了凉伞和甘泉。所以,当这些留守儿童身上有了一点点的闪光点,教师绝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哪怕是今天的作业全错了,但学生的字写得很清楚,你在指导作业改错时,不妨真诚地告诉他字写得很清楚。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作业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字也会更加的清楚漂亮。这就是肯定和赞扬让孩子自信心树立的结果。

四、正确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爱,是学生自信心不断成长的肥沃土壤

留守儿童的心理很脆弱,自信心很容易受挫。仅靠教师的关心,他们的自信心是很难茁壮成长的。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的纽带。教师可以利用班会、主题队会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各个行业人员工作时的情景资料,特别是建筑工人、清洁工、送水工等底层劳动人民的工作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外出工作的辛苦、感受到爷爷奶奶养育自己的不易。但他们从不喊苦喊累,都是源于对自己孩子的爱,只不过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的繁忙而忽略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经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其实自己并不孤单,而是一直处于家人爱的呵护之中。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回报爱。每当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及中秋节这样特殊的节日,教师要提醒孩子们给远方的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道一声辛苦,帮年迈的爷爷奶奶做一次家务、洗一次脚并真诚地说一声谢谢。组织这种活动的目的在于缩短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学生的自信心在师爱、父爱、母爱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

爱是所有孩子健康快乐、积极阳光的源泉。面对留守儿童,教师只要多一点点爱,自信而灿烂的笑容必定会展现在他们脸上。

猜你喜欢

犯错误师爱爷爷奶奶
我的爷爷奶奶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我的爷爷奶奶
智珠二则
向爷爷奶奶致敬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我的爷爷奶奶
以师爱诠释教育
犯错误找家长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