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3-08-15王友刚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航路教学效果思维能力

■文/王友刚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仅是新课程下历史课程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历史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那么,历史教学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探索知识。自学是独立探索知识的一种体现,而预习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方式。预习效率的高低与课堂听讲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预习方法得当,学生可以有效地攻克一些知识难点,然后带着疑问,有计划、有目的地听课。这样,听课效果就会大为不同,课堂教学就会呈现一种轻松、愉快、融洽的交流气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也将极大改善。否则,如果学生事先对教师即将讲授的内容一无所知,听起课来就会很困难,思维也常常跟不上,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启而不发,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是教师必须做好的课前准备工作。那么,怎样做好这一准备工作呢?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常将每节课要阅读理解的相关内容布置成作业,作为课前预习的重要内容,并且作为下节课提问考核的问题。这样帮助学生提出疑问,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上课带着问题去听讲。例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为什么西欧国家要开辟新航路?(其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西欧国家能够开辟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有哪些?)3.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4.西班牙、葡萄牙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涌现出哪些航海家?他们分别开辟出了哪些航路?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商业革命”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什么?在“价格革命”中谁是获利者,谁是受害者,这结果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6.西班牙、葡萄牙对外殖民扩张的地域和特点分别是什么?他们的殖民扩张对殖民地人民、对西欧国家、对民界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内容涵盖了本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学生通过预习就能对这些内容大体上有所掌握,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可着重放在学生独自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上。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思维能力。

二、课堂上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老师唱独角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让其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有效地利用多种途径,为学生思维的发展铺平道路,创造条件。其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指导课堂教学过程,则是根本途径。不过,教学中,我们常遇到“启而不发”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快,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因此,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营造理想、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传统教学形式中的教师权威绝对化,对出自老师之口的“道”只能接受,必然扼杀学生个性、灵性、思维,扼杀学生创造才华。在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求教师树立一种民主平等的观念,要求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淡化自己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为此,教师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端起架子、板着面孔上课的不良习惯,而应该“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议论,力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亲切感,进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课堂、参与教学,这样在平等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相互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表现自我和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激发,个性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现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摸索、总结,就会找到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的目标就会实现。

猜你喜欢

航路教学效果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基于交叉航路影响的航路容量模型研究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基于Event改进模型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