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2013-08-15范永星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文/范永星

编辑 陕西省府谷县特殊教育学校

“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学过程中比较科学的、常用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呢?下面谈一谈我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为合围而坐,便于分组合作。但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少之又少,经常只是一句“下面请大家合作学习”或“请小组讨论”,孩子们并没有学会怎样合作。如有位教师教完一篇童话后,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本。5、6分钟过去了,有三个小组还无法开始表演,原来他们正为角色的分配争执不休。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加上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未能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的交流合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地发挥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优势,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的。同时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独立思考、学习、探究的时间,让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切磋探究、交流、解决问题。所以只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就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的现象。

二、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要先分组,再分工,如每个小组有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和汇报员。分工之后就要分配学习任务,即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极积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决不能放任自流,而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当完成的任务,以引导讨论顺利、有效地进行,以免形成“优等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因此,合作学习中应处理好组内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在划分小组时要牢牢地把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便于小组内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三、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明确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给出小组的学习目标,目标中不仅要求这个小组能完成某个任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合作,共同进步,从而使小组成员不仅自己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尽力帮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取得成功。

其次,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为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只能是组内优等生的“一言堂”,会剥夺大部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使合作学习只流于表面形式而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大部分学生足够的思考、合作的时间,重视生生互动,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由于主体性得到彰显,学生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总之,只有保证了合作学习的时间,才能保证合作的质量。

四、加强对学习小组的全程管理与评价

校有校风,班有班风,一个集体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就能形成良性循环。一个学习小组也是一个小集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应该帮助学习小组加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而实现这点关键就是教师的评价,并且是有系统的、延续性的评价。我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确立好学习小组后,便与学生约定以某种固定的方式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一个星期或一个月进行一次评比,评出优胜组,这种激励方式对小组合作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应该在正确的合作学习观念的指引下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和真抓实干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地锻炼学生,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从不同思想的交流中,汲取更多的知识。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