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初探

2013-08-15艾海霞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困生习惯因素

■文/艾海霞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困生”这一问题一直困扰我们教育工作者,普遍现象及其严重后果引起了我的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是我分析数年物理学困生成因和转化的策略探索与大家交流。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1.家庭的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尤其是父母关系不和、单亲、家庭成员有不良嗜好的家庭,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学习不重视,慢慢地变为学困生;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容易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及逆反心理,缺乏家长的正确疏导,孩子的学习深受影响。

2.主观的因素。学困生的认知因素的原因,一是相关的知识不足,基础知识差。就连课本知识的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大多靠死记硬背。二是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学习热情,甚至产生了“厌学”的念头,最后形成了学困的状态。三是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存在学习障碍,这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检查和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

3.非认知因素。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或障碍的主要原因还来自于非认知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成就动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任务是难以完成的,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相应能力。二是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对老师、学习的逆反、对抗心理。教师过低的评价或态度不良,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成绩下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专门与老师作对。三是意志薄弱,懒于学习。表现为认识不到学习的价值,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知难而退,缺乏坚持学习的毅力,学习被动,作业应付,不会的就抄别人,很少独立思考和钻研。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学困生的转化过程。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新知识;课堂上学会倾听,仔细观察,获取关键信息,大胆质疑,勇于开口表达,善于合作,积极参与,课后及时总结、使用、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懂就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合作学习策略降低学习难度,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2.为学困生树立信心,因材施教。学困生主要表现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信心,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方法欠佳,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对这一特殊群体,不能要求过高,要从实际出发,给他们正确定位。树立一个蹦一蹦够得着的目标,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心尊重、关心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用教师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3.激励学困生学习,促进学困生发展。评价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41分,这次得了45分,就应该加以鼓励,让他知道这4分是努力的结果,通过努力就能提高,就会成功。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取得新的进步。

4.家校加强引导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发挥教育合力。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

学困生的转化是艰巨而具有独创性的任务,需要社会、家庭、学校、教师的通力合作。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的误区,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真正走进自主、自觉、主动、合作学习的理想境地。

猜你喜欢

学困生习惯因素
上课好习惯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解石三大因素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