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交替深化《商品识别与养护》课程改革的探讨

2013-08-15王玲娟孙建韧李明雪

河南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商务岗位分类

王玲娟 孙建韧 李明雪

(1.大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黑龙江 大庆 163255;2.大庆油田电力集团,黑龙江 大庆 163255;3.大庆油田矿区事业部物业一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255)

2012年,是我院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走向成熟的一年。几年来在院系两级领导的支持下,商务管理专业与庆客隆的校企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成为ICA合作伙伴和东北培训基地。为此12级新生有幸成为第一届订单班的学员。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依据商务管理专业高职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方案,以商务管理岗位群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依据以社会需求确定主要工作岗位、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职业能力体系、以职业能力体系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结合合作企业要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同步进行。

1 设计出发点

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通过实地考察,与庆客隆商贸集团等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商务管理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归纳出该企业商务管理一般岗位技能,主要工作岗位,业务技能。通过实地考察和分析该企业商务管理专业卖场营运的主要工作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及完成业务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基本技能,依据递进式岗位职级分层能力分析,根据员工级与经理级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课程。《商品识别与养护》是员工级必备的专业技能,是商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商场从业人员必备的核心技能与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企业总体活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其从事某一具体岗位工作时能够与企业思路相一致,懂得怎样与其他工作任务的衔接与配合,能够为岗位提升作基本素质、能力和知识的铺垫。

2 课程任务的变化

该课程基本任务包括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订单班《商品识别与养护》的主要任务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商品识别内容和方法。切实达到工学交替,做中学,学中做。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熟悉商品识别的基本知识、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执行。比如食品,哪些商品是食品,商品质量要求应该是什么、商品是如何分类的、如何识别和鉴别;常规识别方法和食品标识以及储存方法及养护;如何提高商品的价值;主要大类商品的组成、化学成分、主要品种、特征、和性质;学会商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商品的包装、运输、保管和销售技术方面的操作技能。

本课程强调对商品管理、商品鉴别技术、商品检验技术和商品经营能力的训练,强调商品技术与商品经营管理的结合。不仅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更为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从事商品销售、商品采购、流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工作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达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境地。

3 课程设计思路的深化

《商品识别与养护》学习领域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对职业活动的深入分析,在多个工作岗位任务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确立了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照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职业行为,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出行动领域。

3.1 理论课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思路,从市场营销岗位国家职业标准和市场开发与商管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入手,采用“倒推法”构筑《商品识别与养护》理论课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理货员和售货员岗位要求,实施边讲边练的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3.2 实践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实践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校企双方依据卖场实际流程调整授课内容和实践环节。《商品识别与养护》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是以商务管理专业学生为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内容项目化,学生身份职场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情境为依托,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6个工作步骤进行设计,其内容的选择是根据任务的操作过程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完整流程的技能。

比如商品分类模块教学与实践设计。了解商品分类中基本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品类管理的理念。观察实训室现有商品分类存在的问题,收集资料并整理。同时安排学生卖场实际考察,参考庆客隆超市的实际分类,并听取卖场品类处长的实际介绍,进一步认识分类与品类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理货员、售货员的身份整改模拟超市分类的问题并进行诊断,完成报告。这样学生从理论到实际的学习,切实加深了对商品分类的印象,真正掌握了商品分类问题,并且以主人翁的身份整改,避免将来到实际岗位再犯同样的错误。

4 知识、能力方面的变化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能根据所处理问题的需要,寻找、阅读有关手册、标准、规范、参考书、文献资料并理解其内容。安排学生适当时间的认识实习,接受岗位训练,自觉发现问题,强化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比如通过现场认识实习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的实现效果非常好。在售卖中能够自觉发现顾客的需求和培养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不断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基本业务的能力

5 教学内容方面的变化

由于高职学生基础比较差,但学生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商品识别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我们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整合《商品识别与养护》课程的教学内容,强调知识传授的趣味性。改变过去先讲授理论再实训的授课方式。而是边讲边练,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下传授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认识实习,使其在实际岗位上体验商品识别与养护技能,收到了良好地教学效果。

具体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商品认知和主力商品识别。根据企业需求,在第一模块中重点熟练商品分类及其相应基础知识,明确卖场的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原则和方法。在卖场中能够准确找到顾客询问商品的具体位置和类别。模块二中强化食品、纺织品及日用品等项目的感官识别、储存、选购及保养方法。每个项目中要明确商品的基本质量要求、分类、主要成分(消费者购买的理由之一)、伪劣识别的方法和技巧。

6 考核评价

6.1 校内理论与实践考核评价方法

校内分为单项项目考核和综合试卷考核各占50%.采取小组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公平公开公正,让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6.2 现场理论与实践考核与评价方法

由企业课、处长讲授、现场考核,随机系统测试、岗位师傅和课长打分的方法评定。所有成绩计入企业人力招聘系统的数据库,作为定岗的依据之一。

订单班的教改是个大的系统工程,而《商品识别与养护》只是其中一门基础课,但是可以通过订单班课改,促进整个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培养学生诚信做人,做事,抓好商品质量关,学会扎实的商品识别与检验的真本领,正确引导和指导消费,减少浪费,节约成本。

经过几年来与企业的合作,收获非常大,企业对学生非常满意。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商务管理专业的教改也逐渐成熟,摸索出一条满足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院与企业的双赢的目的。

猜你喜欢

商务岗位分类
分类算一算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分类讨论求坐标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