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路径探寻

2013-08-15袁奋光

社科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生活化政治

袁奋光 赵 进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20世纪初胡塞尔在他的《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首次提出了“生活世界”这一极富生命力的概念。他认为,生活世界“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上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1]胡塞尔所构建的“生活世界”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科学世界”而论的。“生活世界”这一新话语体系的出现,也使人们根据时代潮流形成了新的思维模式,领悟到了教育也是与人的整个生活世界相关联的,教育同样需要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必须回归生活。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内涵

目前中国学界普遍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现实生活为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应从大学生的实在生活出发,关注大学生的实在生活需要,以自我教育为根本出发点,最终能使大学生在体验生活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内涵的理解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一)从本体论层面理解——从生活出发并回归生活

“从本体论层面来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从生活出发,围绕生活的需要、生活的问题而进行的。”[2]生活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从生活中取材,它强调教育内容不应是一种抽象而脱离现实生活基础的“道德理想”,应从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社会的、思想道德的、价值与困惑的问题出发并且确立其具体内容,主动自觉的用个体善的生活去引导非善生活;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复杂问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最终使得受教育者可感、可知和可践。

(二)从价值论层面理解——追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告诉我们: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具有社会属性。即人是“现实的、实践中的人”。也就是说我们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不能离开所生活的社会,更不能离开现实生活的世界。我们之所以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从根本上表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应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管理、控制和约束大学生的工具,而是要更加明确地把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开发人的潜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宗旨,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享受人的尊严、人的幸福等权利,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3]

(三)从方法论层面理解——通过实际的生活开展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采用诸种方法所构成的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要把实际生活的实在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途径之一,生活世界是最大的课堂,教育是最具象的爱。具象化的教育方式就是将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内容融入现实生活,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中的兴趣和乐趣,从而将正确的价值观植入他们的精神生活世界。陶行知曾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应将教育延伸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角落和个人,以生活为契机,不断地丰富、积累、扩大大学生生活经验和反思自身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生活是对人最直接、最经常也是影响最持久的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真实根基和目标指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源于大学生生活,为他们的生活而服务,同时它也必须在大学生生活中进行,这样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真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大学生们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路径的原因

中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交汇的这样一个历史新时期,处于思想最活跃、最敏锐阶段的大学生们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交往等都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化,同时他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挑战。生活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精神性的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就必须是反映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过程,并重视对从事实在活动的“现实的人”的研究。我们认为任何忽视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都难以奏效。

(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不足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无力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重要原因就在于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不足,导致其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软弱无力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教育内容不仅没有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更没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存在“假、大、空”等多种弊端,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者只顾将自己埋在各类研究中进行自己的学术性研究,不屑于到学生生活中去亲身体验生活或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因此,这就必然脱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于生活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指导意义,这也必定会使学生对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信心,在内心更不易于接受和认同。

2.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不足还表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颇为薄弱。“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体系,且实现路径少之又少,导致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不良现象,使教育者往往一厢情愿地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世界取代学生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4]最终,使大学生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这样的观念,只知道学校给自己既定的未来“标准生活”是什么样,而不知现实生活该如何去度过。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往的教育方式仍比较单一,过多的侧重于正面正规式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单调形式,这往往会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化和形式化。同时,这种单调的、枯燥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方法不仅忽视了大学生多样的性格特点,更远离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原型,进而很难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

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理想化、内容的理论化或是方法的简单化,错误的原因都在于无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本质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出现异化现象,遂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

(二)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路径的意义重大

生活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学生等重大弊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严重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进行认真深刻的改革和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强调应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准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大学生应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积极参与,使大学生从被动适应到积极主动参与并创新,从而形成全面而主动的思想教育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大学生现实生活内容并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生活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引导大学生适应当前的生活,还引导他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能关注大学生的当前生活,切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疏通他们当前思想政治观念的困惑和迷茫。”[5]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化,才能打破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狭隘视界,才能真正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源。因此,当下探寻出一条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新路径探寻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所导致的教育低效性也引起了它自身教育价值的动摇。笔者认为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路径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探寻:

(一)从“现成生活”视角出发——走出“现成生活”

所谓“现成生活”是指人们沿着别人已经确定好的方向发展或听从命运随意摆布而指向的生活。身处于现成生活中的人们,其丰富的发展可能性有可能会被遮蔽或埋没,并被迫失去或主动放弃追求理想未来和改造现实生活动力或能力,因而很难充分体现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生存在着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教育内容出现单一化和教育方法简单化等。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反而会出现一定的疏远感或逆反情绪,这就必然会严重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使自己跳出这种不太被接受的教育模式,努力寻找更好、更适合自己“教”,以及学生主动自觉“学”的可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大学生群体的实现生活所引发的实践活动过程,大学生接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是为了自己以后更好地生活。大学生需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去提升自身素质,进而将真正的自我作用于现实的生活,使现实生活变得更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依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理性反思和重构中寻找新的生长点,注重大学生现实生活,更新教育内容,选择新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一味地抱着已有陈旧过时的教育模式不放,使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与大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处于高度隔离的状态,在这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永远难以奏效。

(二)从“可能生活”视角出发——自主创建“可能生活”

所谓“可能生活”是指个体明智地理解和选择自己所拥有的发展可能性,在改造现实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去创造的理想生活。“可能生活”与过去已有的和现在已经实现的生活相对,它不是在过去已有生活基础上的机械性重复,也不是自然延续着现实的生活,而是人们在积极主动地理解现有文化成果和现实生活内容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并创造出新的生活。

当代大学生要创建出属于自己的“可能生活”,需要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发展可能性有着充分、深刻和清醒的认识,并能够主动地从这些发展可能中选择和创造出合理的、适合自身的生活目标和生活内容。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改造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会自主创建未来可能生活,尽可能地处理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利用自身已有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新人。高校必须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展现丰富的发展可能性,鼓舞并激励学生产生创建可能生活的动力,使他们能够做出合理选择并利用这些发展可能,创建可能生活和改造目前生活。高校应最大可能地培养大学生主动认识事物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开展活动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自然地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特点展现出来,发挥出其潜移默化的实效性功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在呼唤每个大学生都能走出种种“现成生活”,自主创建“可能生活”,在参与社会变革的过程中更充分地享受生命尊严、实现生命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

总之,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努力实现现代化、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去提升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开发其潜能并促使其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1]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与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64.

[2]佟英.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及实践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0.

[3]柏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

[4]杨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5]孙晓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初步探析[J].新课程学习,2010.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生活化政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