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灵魂

2013-08-15王俊拴

社科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关怀人文

王俊拴 赵 菲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提出对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1]。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更能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它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最终是要通过人的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潜能的发挥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2]。根据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分析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以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弘扬“革命精神”、“集体主义”,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高和发展,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由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追求变得比任何时代都需要得到强调和满足,这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反差。正如海德格尔在审视当今社会的面貌时发出的感慨: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像当代这样对人拥有这么多的知识,但任何时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少的懂人[3]。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教化”,突出强调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符合一定社会规范的公民,却忽视了对人的本质的基础性关怀。将人文关怀的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取向的重新定位,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本位到人本位的变化,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内容和体系的构建,毋庸置疑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倡导的“人文关怀”就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在充分肯定人、尊重人、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的同时,启发人、引导人、完善人,形成以受教育者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从教育哲学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全面提升人性的层次,建设人的本身,探问人的存在价值和追求人生终极意义密切相关,它肩负着关注人的自身发展、解读人生价值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4]思想政治教育的“属人性”与人文关怀的“属人性”是一致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属性在本质是统一的。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之中,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价值和个体性价值的有效统一,才能真正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因此说,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迈向现代并得以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党我国的教育工作中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在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美誉度”与“知名度”并没有成正比例出现,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美誉度”,就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应根据现实的社会要求及时更正教育过程中不合理的部分,寻求一种科学的良性发展。人文关怀的提出便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思路,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或影响。要实现这种教育效果,就要做到在教育过程中双方的良好协调和沟通并让受教育者感到有用性。将人文关怀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让受教育者更多的感受到“关怀”而非“说教”,可以“让人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外来的或强加于人的东西,它并不是与人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相违背,而是相一致的”[5]。只有先让受教育者在此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发展与满足,才能进一步提高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

胡锦涛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所以,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价值,努力实现受教育者的自身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其根本旨意就是以人为本,立足于现实中的人,从现实中人的需要出发,并最终回归到人以及人的发展。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效和作用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体需求,而不是异于受教育者个体需求的外在灌输。所以,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和关键、对受教育者尊重和关心以及对受教育者发展的关注。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着丰富的内涵,按照从自在到自为的层次可以将它阐述为关怀生命、关心价值和关注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尊重是人文关怀的逻辑起点。“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6]是研究考虑问题时的出发点,离开现实存在着的人来谈人文关怀,一切都是空谈,都是无意义的。人是人文关怀的对象,离开了现实存在着的人,人文关怀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就决定了人文关怀的基础是对现实生命的关怀。

“关怀生命”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是泛指在内心里尊重、理解、同情一切生命,关心、珍惜、爱护一切生命。狭义的仅仅是指对人的生命的关怀。关怀生命的意义即关怀个体的存在的价值,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真”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就是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认识和把握。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出现了很多漠视生命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来实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使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第二,对个体价值和个人正当利益的关心是人文关怀的内在要求。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比较看重社会价值和集体利益的实现,把个人的权利和需要放在次要位置,却忽略了个人价值和权利的实现可以更好促进社会、集体利益的发展。人文关怀强调要关心和实现他们的个体价值,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正当利益需求,是对人的本性需求的回归。

人的价值即这个人的有用性或效用,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和发挥,不仅是外界的客观要求,也是自身的内在追求,体现了人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是衡量现实中人的有用性的重要指标。价值即“善”,所以,关心个体价值可以理解为对“善”的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从年龄上主要是青年学生,这一代人年轻而充满活力和朝气,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看重自己的个性发展和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个个体对个人权利的追求也会逐步增加,所以人文关怀对个人价值的关心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

第三,关注现实的人的发展是人文关怀的目的和归宿。关注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最高追求,如果说关怀生命和关心价值是物质方面的追求,那么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就是从物质上升到精神境界,是由自在向自为的转换。因此,人文关怀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人文关怀的最高追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二者是一致的。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因此,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可以视为对“美”的追求,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是人通过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从而达到自由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者的沟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完善和发展人格,从而做到真正的塑造人、培养人、提升人,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

三、人文关怀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忽视了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的现实关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发挥。首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做人的工作,只有“以诚相待,以情相待”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的灌输而轻视对学生情感的关怀,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理论灌输想要得到的教学效果,反而使学生感到知识的生硬、对老师和课程的反感,遂使思想政治教育失效。其次,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理解了列宁的灌输论,致使我们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存在重视施教主体,轻视受教主体的现象[7]。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让他们接受理论教育,并不能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更不能起到由内化到外化的转变,从而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后,忽视了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关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总是把有关政策或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模式的标准,以此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然后以此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8]从而轻视了学生的个体利益,甚至否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正当需要,这样做并没有使思想政治教育落脚于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不从学生的角度和利益为出发点也就注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会迷失方向。

在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因势利导,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路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为现阶段一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事业的展开提供了核心和价值追求。同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将“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提到了新高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提出了新方法,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种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理念,与以往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同,它是一种全方位的发展,要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的核心便是“以人为本”。这与人文关怀的本质是相同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根本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线,是社会以及全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社会的发展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又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发展的终极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使人不再只是社会发展的“某种局部劳动的自动的工具”,而是与社会历史发展协调一致、共同进步的。人文关怀通过充分地肯定人、尊重人、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使人获得关怀生命、关注人生的主体自觉意识,使人能够“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提出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目标的现实基础。

[1]胡锦涛.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5.

[2]鲁洁等主编.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248.

[3]周国文.人文话语与历史的选择[M].海风出版社,2003:31.

[4]伍揆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

[5]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0(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66-67.

[7]臧文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3).

[8]蓝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J].教育与职业,2006(32).

[9]黄正泉,王健.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之魂[J].现代大学教育,2007(3).

[10]徐金超.人文关怀: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取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9(8).

[11]闫爱红.加强人文关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取向[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4).

[12]袁本新,王丽荣.人本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7.

[13]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关怀人文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