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德文化观简析

2013-08-15魏俊雄

社科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样态卢梭康德

魏俊雄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2)

一、康德文化观的提出

康德开始研究文化问题是因为卢梭把文化(或文明)同人的发展对立化起来,卢梭认为“人就其天性说是善良的。……当人变成社会的,人就变得邪恶了。”[1](P231)因此,“最初的人类社会,是人类最幸福的时代”[1](P51),“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1](P46)可以说,“人的苦难的真正根源就在于人的所谓进化。”[2](P480)在卢梭看来,当前的“文明人”是整天毫无怨声地带着枷锁生活,终日惶惶,只知道生活在他人的意见之中,或者说可以说,对自己生存的意义的看法都是从别人的判断中得来。而之前的“野蛮人”却过着他自己的生活,是决不肯向枷锁低头的,他们宁愿在风暴中享自由,也不愿在安宁中受奴役。所以,他认为,人类越发展,越不自由,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人的“一切进步(指脱离自然状态而言)只是个人完善化方向上的表面的进步,而实际上它们引向人类的没落。”[1](P45)

康德把卢俊的观点颂扬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崭新纪元,说它是前无古人的“我们时代的伟大发现”[3](P25)。但是康德并没有仅局限于对卢梭所提问题的价值肯定,更重要的是把卢梭颠倒的研究问题程序又颠倒回来。康德这样说到:“卢梭是从综合入手,并且以自然人为起点;而我则是从分析入手,并且以文明人为起点。这个起点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在人类的思想观念之中,文明……是标明了人类的本性和特征。……想要弄懂人的人,却必须从人类的创造力量和创造成就之中,即从他们的文明中,去考察他们。”[3](P26-27)康德由此成为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从哲学高度阐述文化概念本质的思想家。

二、康德文化观的主要论述

康德论述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部著作中:

康德在1784年撰写的《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中这样说到:大自然使人类的全部秉赋得以发展所采用的手段,就是人类在社会中的对抗性,正是这种对抗性“才唤起人类的全部能力,推动着他去克服自己的懒惰倾向,并且由于虚荣心、权力欲或贪婪心的驱使而要在他的同胞们——他既不能很好地容忍他们,可又不能脱离他们——中间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于是就出现了由野蛮进入文化的真正的第一步,而文化本来就是人类的社会价值之所在;于是人类全部的才智就逐步地发展起来了,趣味就形成了,并且由于继续不断的启蒙就开始奠定了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想方式可以把粗糙的辨别道德的自然秉赋随着时间的推移面转化为确切的实践原则,从而把那种病态地被迫组成了社会的一致性终于转化为一个道德的整体。”[4](P46)

在1785年写的《人种的性质》中又说到:人的天然使命是什么?高度的文化。什么状况使这一点成为可能的?公民社会。动力是什么?完善自身和竞争、劳动。

康德最明晰详尽的表述文化概念是在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下卷)“目的论判断力批判”中。其中,康德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在一个理性存在者里面,他能具有的达到任何他自己抉择的目的之能力的创造过程,因而也就是一个生存于自由之中的存在者之能力的创造过程,就称为文化。因此,唯有那能够作为最终目的(我们从人类方面把它赋予自然界)的东西才是文化。我们还要说,人的个体的世俗幸福,以及人作为主要的手段在无理性的外部自然界中建立秩序与和谐这一单纯的事实,都不称为文化。”[4](P47)

在1797年的《宣告即将缔结的哲学上永久和平的条约》中,康德把文化当成人的本质规定,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开来,并赋予文化以道德自由的意义。

1798年出版的《实用人类学》中,康德说到,人是他自己的终极目的和一切文化的真正目标。

三、康德文化观要义

纵观康德对文化的表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康德的文化观要义:

1.文化本质论

从本体论意义上讲,文化是人区别于自然万物的本质规定,是人自行抉择并不断地确立目的以完善和发展自身的能力,是人自己驾驭自己的全部内容。因此,文化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价值的根本体现。从实践过程意义上讲,文化是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必然历史过程。文化就是人自身生命的创造,它是不断建构人的自由本质和解构人的非人成份并以此实现对自然、人、社会三者关系的合理协调的历程。人在这一历程中不断完善,成为属人的人。

2.文化与自由

自由问题是康德哲学的出发点。康德认为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首要的本质特征,自由概念的核心是自由意志,自由的基本含义就是主体以自身为目的、自己决定自己、自己支配自己。自由包括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从本体存在角度讲,自由是文化的先验前提,从实践层面讲,自由又是文化的终极目标。而自由也就是人的自由,所以,从根本上说,人才是一切文化的真正目标,人才是目的,任何一个人不能把人当作工具。实现公民社会中的高度文化,发展人、完善人,是人的天然使命。

3.文化与道德

康德认为个体为了实现其全部生活内容与生存方式的自由,那他在选择运作文化时,必然要去寻找使其在目的与方式两方面皆获得属人特征的意义对策。这个对策就是“个体要符合道德律令”,因为道德律令的实质是自由,而自由又是文化的先验前提,所以文化的结果必定是道德。在康德看来,虽然以自由为本质的道德是超验的,但是,通过个体的文化抉择,这种超验的本体价值就会转变为感性现实的自由价值。这样,现实的个体不仅是追求快乐、享受幸福的存在,而且也是一种献身责任、具有道德良知评价的存在。总之,通过文化的抉择,道德便成为个体的普遍自由形式,成为“个体永恒而运动着的人生态度,成为个体的一种存在使命和生活风范、一种在现实情致中具有肯定意义的自我意识,是个体生存与展开的主体证明,并成为个体在自身中发现他自己生活意蕴的源泉。”[5](P57)

3.文化类型

康德把文化分为“技能文化”和“教育文化”两种类型。“技能文化”是指人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物,康德把这种外部的、技术上的文化类型称为文明。“教育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产物,康德把这种无条件的道德自由、理性的自由选择和人的完善称为文化——教育文化。“技能文化”对于达到人的目的来说是必要的,然而它不能帮助意志来确定和选择它的目的。只有“教育文化”才能进行理性的自由选择,以摆脱对外在自然事物的依赖。在人类发展史上,文化有可能会像卢梭所描述的那样落后于文明,但是,文明迟早要让步于文化、教育、人性的发展,因为只有文化才是自然的终极目标。如果我们把文明当成主要目的而服务于人的幸福时,它就易于产生消极的作用。只有“教育文化”才决定我们人的生命价值,保障人的道德进步,使人具有人格、自由和尊严,使人真正成为“人”。

4.文化样态

康德将文化理解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因此他根据其“批判哲学”对人的经验存在、本体存在和实践存在的界定,把文化也相对应地分为“what”、“be”和“How”三种样态。“what”是人经验存在的文化表征和功能,是文化的第一种样态。“what”样态的文化就是“发现经验界的感性生命活动存在着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与人自身存在着什么关系。其文化历程显现为人类的认识过程,成果即是科学知识。”[5](P59)“be”是人本体存在的文化表征和功能,是文化的第二种样态。文化的“be”样态是人之本真、文化之本源,是全部文化的基础,是把关于存在的一切可以认识的和可陈述的扬弃后剩下的存在价值,是对人所以为人的终极关注。这个“be”样态的文化只能是自由。自由不证自明,永无终结,因而也“不能确切地被人类预见到”[6](P151)。“How”是人实践存在的文化表征和功能,是文化的第三种样态。文化的“How”样态是指人与世界主客体关系的建构过程,即人以自身独特的创造性活动去发现存在和本质的新意义过程,是向客体和主体提出询问并要求自己做出回答的过程。文化的“How”样态要求人类不断地规划自己怎样行动,从而确立超越个体有限性和集体定在性的行为模式,不断建构自己的存在价值、发现自己的本质意义、发展自己的主体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是现实的人通过把握外部世界、确立自我本质完成驾驭主体、操作客体的行为过程。文化的“How”样态就是通过行动颁悟自己和理解世界,因而文化的“How”样态具有一种真正的解放性质。文化是一个永不自明又不断昭示、永无终结又不断确立的人类战略对策过程。

[1][法]卢梭.李常山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法]卢梭.何希衡译.忏悔录(第二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卡西尔.刘东译.卢梭·康德·歌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2.

[4]范进.康德文化哲学[M].北京:中国文献科学出版社,1996.

[5]张政文.康德的文化立场与审美维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

[6]康德.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猜你喜欢

样态卢梭康德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