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导动机”所折射的西方音乐创作观念的发展

2013-08-15延劭楠

社科纵横 2013年1期
关键词:瓦格纳交响曲脉络

延劭楠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主导动机,是一个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时能够碰到的音乐术语,其英文标注为Leading motive,德文标注为Leitmotiv,另外还有“主导主题”(如《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中对于此术语的解释)这样叫法。

一、主导动机的基本理解

从相关辞书中的定义来看,主导动机——在标题音乐、戏剧音乐中,象征某一特定人物或事物、境界、概念的具有特征的动机(或主题),并将其进行种种变化、反复出现而使乐曲达到统一、具象化。如瓦格纳后期的乐剧创作中就广泛采用了这种手法(见《简明音乐小词典》 王凤歧 编上海音乐出版社)。笔者在平时课堂上通常都是举例说明其概念,例如,引用青年学生们都十分明确含义的一组数字“5201314”(其含义为“我爱你一生一世”)作为一个代表特定形象的旋律,想象自己完成一部音乐作品,而每次当这一特定旋律出现时就相当于音乐语汇所代表的特定形象在抽象的音流中的出现。但每次出现都会使用作曲技法来进行变化,以营造不同情境下特定形象的变化。一个有些抽象的概念藉此容易理解并掌握了。

其实,概念本身的理解是很容易的,而如果要深入挖掘其承载的信息与内涵时,相对就要困难很多了。

二、主导动机的发展脉络

从主导动机自身分析,其形成由来已久。最初发展阶段的主导动机手法主要体现于音乐创作的技法范畴。巴洛克时期,在巴赫的赋格曲中应已初具雏形,只是可能其中的动机更多地体现了纯音乐技法扩展变化的思路,而缺乏如上述概念中所限定的特定的形象、场景等。进入古典主义时期,在贝多芬的第三、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中均采取了典型的动机式主题写作手法。

之后的发展,主导动机的特征逐步清晰明确,虽然在称谓与创作者的处理手法上有所区别,但明显经历了相互具备传承关系的发展脉络,而这条脉络主要体现于从韦伯、柏辽兹、李斯特到瓦格纳的创作实践之中:

1.韦伯:其对于主导动机手法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其德国浪漫主义歌剧代表作《自由射手》(Der Freischutz,又名《魔弹射手》)之中。他在歌剧序曲中运用特殊的减七和弦来象征剧中人物萨米尔的魔力,并且将这种动机含义贯穿于整部歌剧。这一手法对于后来的柏辽兹、瓦格纳,甚至理查·施特劳斯都有重要的影响。

2.柏辽兹:他的主导动机手法是以“固定乐思”(idee fixe)的名义出现的。在他的两部标题交响曲代表作中都有所体现:在《幻想交响曲》中,作曲家根据自己的情感经历,将一个代表“情人”的主题通过各类技法的发展变化贯穿于五个不同的场景(即乐章)之中,将五个乐章的交响曲统一为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音乐小说。继而在取材于拜伦长篇叙事诗、由中提琴作为主奏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Harold en Italie,应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邀请而作)中运用中提琴呈示哈罗尔德的主导主题,描绘这一悲剧人物的音乐形象,使交响曲整体趋向戏剧化。柏辽兹这种主题变形手法在之后李斯特、瓦格纳身上都得到了延续。

3.李斯特:他在作品中广泛运用了传统的动机发展手法,即对于单个主题或动机的发展与变形,这一点与柏辽兹的“固定乐思”与之后的瓦格纳的“主导动机”都很相似。李斯特将这一手法普遍运用于自己的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之中,以充实单主题、单动机的交响性思维,发挥各类乐器的独特音色,创造丰富的音响效果。

4.瓦格纳:在主导动机的发展脉络之中,瓦格纳是最终集大成者。在他的乐剧中主导动机手法被全面运用,尤其是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制《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之中,他使用二百多个简短、鲜明的主导动机,使全剧音乐像一部连续不断陈述的复杂的交响乐。这些主导动机的拟定经过精密全面的考虑,它们随着剧情的发展而产生种种的变化,构成了庞大的音乐体系。剧中人物没有明显的戏剧性动作,各个角色之间只有大段的讲述、争论和商议,而每一个角色出场或介绍都有固定的主导动机相伴随出现。为了避免每个主导动机不断再现或重复的单调乏味,他用丰富多样的和声与复调对位手法使每个主导动机的每次出现都具有变化或新的陈述特点。

三、梳脉络,理观念

我们梳理了巴赫到贝多芬、再从韦伯到瓦格纳的这一脉线索,首先明确的是音乐创作观念从纯音乐语汇、创作技法,到传达戏剧性矛盾冲突的转化,体现了从纯音乐技法发展到综合艺术注重文学性与戏剧性的发展轨迹。究其根源而言,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从大型创作体裁角度看,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从历史、传奇、诗歌、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需求创作素材、启发创作灵感的状况非常普遍。而其中的代表人物恰恰是器乐体裁领域的柏辽兹(标题交响曲)、李斯特(标题交响诗),声乐体裁领域的瓦格纳(乐剧)。而柏辽兹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沉沦》(La damnation de Faust)又体现出既非纯粹交响曲,又非清唱剧、歌剧的双重特征。

主导动机手法的发展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意识希望随时代发展、通过音乐作品更多地体现文学性与戏剧性的时代特征。古典音乐创作传统被打破,展现出音乐创作观念的综合艺术发展倾向。而如果我们将视野扩展至更广阔的历史长河中,审视西方音乐历史的发展,不难发现如此集大成的综合艺术恰恰遥遥体现着古希腊文明的璀璨光辉、体现着对于艺术源头的综合性的回归。古希腊音乐具有综合性质,同宗教祭祀仪式、诗歌和舞蹈密切关联。而从古希腊悲剧、喜剧源于宗教祭祀仪式的层面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古希腊艺术的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的多重综合性。联系对比主导动机手法的发展脉络,可见古希腊艺术体系及其成就对于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依然绵延不断。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

[2]黄腾鹏编著.西方音乐史[M].敦煌文艺出版社.

[3]王凤歧编.简明音乐小词典[M].上海音乐出版社.

[4]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

猜你喜欢

瓦格纳交响曲脉络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瓦格纳及其超越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遇见”瓦格纳(大家拍世界)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名人相册 歌剧巨匠:瓦格纳
周末交响曲
“知行并进”与“从做中学”理论脉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