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同时启力的“五驾马车”

2013-08-15

社会与公益 2013年2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遗产物质

谈起“非遗”,由于其多样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除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外,政府之职责必然要求其发挥核心作用。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并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因此本刊记者连线了湖南省文化厅。分管“非遗”项目的社会文化处窦雪松在厅长周用金的安排下接受了本刊独家采访。

窦雪松: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各国政府采取行政、技术、财政、法律等措施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国际上看,强化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管理职能,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因此,省文化厅这些年顶着资金困难的巨大压力,相继做了几件大事。如建立了湘西自治州首个国家级项目——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了全省2个生产性“非遗”保护基地,如龙山土家族织造机、怀化侗景织造机;全省有220个项目,并两年一次组织评审向国务院文化部推选。拥有2个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然而我们的努力中也存在普遍性问题:1、普查力度不够、观念滞后。一是轻视或忽视民间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在认识和实践及法制建设中,“文化遗产”被“文物”所取代,“文物”保护被等同于对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不到足够重视;三是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一种客观必然,主张任其自生自灭,无须保护;四是认为目前国家财力有限,无暇顾及,等经济高度发达后,再进行保护。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宣传不到位,一些地市级民众保护意识相对淡薄。当前,很多人对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明白,特别是在年轻人眼中,认为这些都是没有用的、过时的东西。由于思想意识的不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大加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速度,也提升了保护难度。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的态度常常是“漠视”或是“无所谓”,缺乏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政府的宣传力度广度不够,我们能做的事情,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力度、速度比起来,还是太弱了。3、缺乏对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旧的民风民俗已经很少被年轻人所接受和欣赏,尤其是城市化使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持续地向农村渗透,造成农耕文明所遗传的文化符号、信息资源潜移默化地人为变异和溶蚀,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土壤。4、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物资文化遗产的本质在于文化的“传承”,其核心是传承文化的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的加快,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不少传承人因年龄已高或后继乏人,其所掌握的技艺随时都有可能失传。

同时,在传承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及人才的培养,导致传承渠道不畅。教育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重视和价值认知,教育与非物质化遗产保护、传承严重脱节。我国大学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科极度缺乏,无法在短时期内培养提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的社会人才。年轻一代的公民越来越远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在充斥着网络、选秀、圣诞节的环境中,而丧失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而政府站在外围,只是一个“观众”,无动于衷。5、人力和财力投入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目前很多地方财政有限,何况有些偏远地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6、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据最新报道,2010年8月23日,中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此举标志着中国将以更规范化措施保护不断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具体措施与法规细则等的信息,终究无人知晓。

因此,总的来说,立法的加强、党政机构认识和觉悟的提高、资金财力的投入、组织机构的建立完善、人员的培训体系机制建立这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