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季香菇地栽技术

2013-08-15李宏彦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装袋菌袋麸皮

李宏彦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 河北承德 067400)

香菇是木腐菌,俗称黑色森地菇,有较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及保健作用。由于它的味香、浓郁、鲜美,食口性好,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栽培方法也不断得到创新,由原来的段木栽培进化成袋料栽培,由棚架式改变成地栽,降低了栽培成本,扩大了栽培面积,大大提高了香菇的产量。地栽香菇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利用的场地多,栽培产量高,一般每666平米8000-10000棒,可产菇1-1.2万斤,产值4-5万元。具体栽培持技术如下:

1 地栽场地的选择

香菇地栽的场地可同玉米间作也可利用退耕还林的速生杨行间,也可采用冷棚栽培,但都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条件好,排灌方便,不积水,不淤泥,生态环境好,能东西向做畦交通方便的地块。

2 选择适宜的品种

应选用适合夏季栽培的,抗逆性强,尤其是耐高温的优质、高产品种。在河北承德一带应选用135,905,香66、C26等品种。一般1月至2月装袋接种,3月至4月发菌,5月上旬地栽,5月下旬-10月下旬出菇。

3 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

应选择当年采伐的阔叶树木及枝叉加工的木屑,禁用隔年朽木、松柏、杉木的木屑。木屑的颗粒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通常为0.5-0.8cm。在培养料中通常加入一定量的麸皮、玉米芯粉、糖、石膏等。常用配方有:配方1:木屑78%、麸皮19%、玉米粉1%、蔗糖1%、石膏1%;配方2:木屑45%、玉米芯粉38%、麸皮15%、蔗糖1%、石膏1%。

4 拌料装袋

按着选定的配方备齐原材料,按定量比例将木屑堆摊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再将麸皮玉米粉或玉米芯粉石膏按比率均匀撒向堆面,反复搅拌均匀,蔗糖用水溶化,分次加水依次喷洒于干料中,直至均匀吸水,湿度达到60%左右。原料拌好后要堆放45-50分钟,使其充分吸水。料袋通常采用15.5cm×57cm×0.03mm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配料要做好计划,必须当天配料当天用完,防止杂菌感染。采用装袋机装料,一般3-4人操作,一人装料,一个装袋,将袋套入出料口,一手用力顶住袋底慢慢往后退,直至装满,一人负责扎袋口,一定要扎紧扎牢固。要检查是否有木屑刺破薄膜,如发现要及时用胶带贴住,并将袋表面擦干净,套上套袋封好口,整齐码放好。

5 灭菌消毒

目前通常采用常压灭菌蒸气锅炉,堆放式高温灭菌,当温度上升至90℃时打开所有通风口通风10分钟,继续升温到100℃保持20小时,再闷2小时即可。

6 接种与菌丝培养

当料温冷却至28℃以下,即可移入接种箱或无菌室接种。接种前要对接种箱或无菌室接种用具进行密闭熏蒸30分钟消毒。每袋均匀排列4个接种穴,接种应掌握将菌种紧紧挤入接种孔内,让菌穴和菌种密切吻合,不留间隙,菌种微凸于穴面,这样有利于菌丝萌发后封住接种口,防止杂菌侵害。每袋栽培种可接种25-30袋栽培袋。

菌丝培养的环境要求清洁、干净、干燥、遮光、即能保温又能随时通风。温度应保持在22-27℃,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发菌要在闭光条件下进行,菌袋要“井”字形叠放,接种孔朝上,当菌丝直径长到6cm时结合倒垛将接种孔转向侧面。发菌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如发现菌丝蔓延缓慢,末端变细、不白、不整齐,可用铁钉在菌丝外延1.5cm处刺孔,深1cm,当菌丝发满全袋时进行全袋刺孔12-15个。发菌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发现有污染的要及时采取措施或清除。

7 地栽畦的整地与栽菇

菌袋发好后就要进行地栽畦的准备,以采用冷棚式地栽为例。首先要清理干净,整平,为管理方便做畦时靠边的一般摆放两排菌袋,作业道50cm,中间的摆放4排菌袋,畦深度5-8cm。不提倡干栽,一般采用湿栽法,即将畦内灌水,待水渗后成泥浆状将菌袋脱袋后向砌砖一样嵌入三分之二,要注意保持菌袋裸露面洁净,为防止畦面积水菌袋面要高于过道地面,发现有空隙和裂缝要及时埋严。栽完后棚内温度要控制在15-24℃,空气相对湿度80-90%,阳光掌握在“三分阳,七分阴”,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喷2-4次水,一般经过10-12天就可完成转色过程,达到红褐色。

8 催菇与出菇管理

(1)菇棒经过转色期后要检查棒内含水量是否达到70%,如达不到就应浇大水,将菌棒的含水量提升至70%左右,温度控制在24℃以下,空气湿度撑握在80-90%。催菇的方法可采用,拉大昼夜温差(8-20℃)和机械刺激震动方法,促进菇蕾的原基形成。当菇蕾比例达到70-80%时就要再继续拉大温差,控制菇蕾的形成,防止出菇过密。出现出菇过密现象要采取疏菇,一般每潮每棒留6-8朵大小一致且分部均匀的菇,其余疏掉,以减少养份损失,提高优质菇产量。

(2)出菇前期管理。地栽香菇多是反季栽培,第一茬菇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自然气候条件适合香菇的生长发育,但气温逐步提高,此期气候多为干燥少雨,应注意喷水和控制相对湿度,即要保湿也要加强通风,降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促进香菇子实体的持续生长发育。

(3)出菇中期管理。此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中旬,正是自然气温最高,光照强烈,多雨湿度大的季节,管理上主攻目标是遮阴,降温,通风,防雨,防积水。可采取高遮阳率的遮阳网遮阴,加强棚室通风,尤其是晚上,要浇井水降低畦面温度,防止高温烧菌棒,要固定好棚膜,防止大风大雨的袭击。将温度尽量控制在24℃以下,空气湿度80-90%,以利于子实体的发生。

(4)后期管理。此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下旬,气温逐部下降,环境条件适合香菇的生长,但菌棒经过前两期的出菇营养大量消耗,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也相应减少。管理的主攻目标是拉大温差,夜晚降到12℃以下,白天增光提温,水份采取湿干交替,冷热刺激。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最大限度的提高出菇能力。

9 适时采收

当香菇长至五六成熟时,菌幕尚未完全破裂时就应及时采摘,采收时切不可把菇脚残留在菇棒上,以免引起腐烂造成损失,也不可带走棒料,影响菌丝体愈合。要尽量保存菌盖上的鳞,以免擦伤菌盖。装菇时要防止木屑等杂物混入菌褶部,保持鲜菇的清洁卫生。

[1]安沫平.北方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25-136).

猜你喜欢

装袋菌袋麸皮
麸皮掺假咋识别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新型液动食用菌装袋机的设计要点与应用*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板栗的塑料薄膜袋贮藏技术
麸皮价格为何再次上涨?
固定菌袋插杆
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
五种小麦麸皮烷基酚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初步的机制研究
小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