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设计

2013-08-15袁平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概念科学

袁平

(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教育局装备办 辽宁铁岭 112000)

有专家说: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不了解教学对象,不清楚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即使设计出了教学活动,也是不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经历这样的教学活动也是不会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的,也就是说是达不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1 从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技能水平出发

1.1 前科学概念的定义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他们对这些概念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即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

1.2 从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出发的意义

每位学习者必须以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这是惟一的可以与个体已拥有的知识、经验或概念相联系的学习途径。孩子们所学的东西不是对环境观察的复制,而是自己思考和处理的结果。

例如,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学生的前概念是——给物体力(敲、打、碰、撞、磨、揉、弹、吹)物体就发出声音,而科学的概念,即物体发声的本质,物体受到外力后发生了变化,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振动形成了声音。而这种物体发声本质(科学概念)的建立,是在学生前概念给物体力(敲、打、碰、撞、磨、揉、弹、吹)。

前科概念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是此岸,要达到科学概念的彼岸,必须从此岸出发。

另外,在考虑学生前科学概念的基础上,还必须考虑学生的技能水平,你根据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技能水平,如果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技能水平,无法完成你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不可能有效。

所以,要想有效的设计教学,就必须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技能水平。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效。

2 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

2.1 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在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上位目标(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课标》中的具体内容标准为基础。第三,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

2.2 体现科学学科特点,确定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目标

科学课堂教学目标由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所组成。在制订目标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和设计每一维度的预期目标。但由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达成预期并不一定一致,(三个维度的目标不是齐头并进的)因此,应根据各维度目标的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在目标的设计上有所侧重。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科学知识不是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中心,也不是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3 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主要方式,探究活动设计的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那么,怎样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哪?我想应从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3.1 钻研教材

理解: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含义是设计好课堂中心目标的前提,(课程目标是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是设计科学有效探究方法的基础。为能准确地制定出中心目标和设计科学有效的探究活动,必须要认真的钻研教材。

例如,《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第一幅图,一小孩用蜡烛感觉热空气在哪里,为什么小孩伸出的是两只手?再如,《声音的产生》一课,为什么画一幅图一个小孩吹一个放了些细盐的塑料瓶?等等,不理解好教材中这些内容,怎么能设计出有效地教学活动。

实践:教师要对探究活动中的每一个实验都要事先亲自实践,发现和预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和实验结果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过程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结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以充分发挥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例如,《七色光》一课,制造彩虹:水的多少;镜子的倾斜度;手电的高度、远度、角度都怎样时最有效。教师应事先实践,以便对学生进行最有效的指导。

使用: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创造,形成自己的东西。避免按教材的顺序一字不落的教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看书的内容和时间。方法性的和结论性的内容不能让学生提前看书,方法和结论都是需要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活动解决的问题。阅读性的内容可以适当时间让学生看书。什么内容可以看书,什么时间看书。什么内容不能看书,我们要很好把握,避免把握不当造成教学失去效果。

3.2 提供有结构的操作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让学生与材料亲密接触,是科学活动中重要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蕴涵着典型的科学概念的材料,会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会带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次的体验和经历。

我们小学科学课教学,大都是通过学生对材料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来揭示规律和建立概念,这样,我们在教学时就要给学生准备观察材料和实验的仪器设备,为了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能顺利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揭示规律、建立概念,我们要对提供给学生的观察材料和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有效的设计,使其提供给学生们的观察材料和实验仪器更加合理、有结构,使学生的观察操作更有效。

例如,前面提到的《沉与浮》一课,如果给学生提供两组:体积相同重量不同,重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材料让学生研究,是否更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另外,不能把一节课给学生提供的几个实验的材料一次性的提供给学生,要分期分批的发放和收回,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课堂,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操作,才能顺利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不然的话就一发而不可收。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概念科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幾樣概念店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