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

2013-08-15许国志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差生因材施教

许国志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泉眼镇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124)

小学的教育活动是师生之间是双边互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开发学生的新型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改变单一教育的观念,将教育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一个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是无法保证较高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学生只有经常性地动手动脑去进行问题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的探究才能真正提高小学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得这些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学习主动探寻问题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1 面向全体学生完善学生的整体化、个性化教育

小学教育教学方式对于所有的小学生来说是促进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基本保证,要提高小学学生的学习水平就要从教师入手,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当中要实现在原有教育基础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大部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需要处理好整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关系。

在进行整体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对待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据相关教育数据统计,学习成绩较差的儿童大多数都不是因为自身的智力缺陷造成的,都是由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环境和不当的教学方式造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完全归结到学生的质量问题上,更不能对差生有语言上的侮辱。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差距,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差别化教育的根本保证。

在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初步了解之后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学习能力上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反映在学习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学习能力、气质以及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并以这些差异为基础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关系。在对小学生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很清楚的知道很多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的教学,而这些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必须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育。所以必须要处理好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关系,促进全体学生的最大可能发展。为了实现因材施教,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措施:

首先在教学中要保证教学内容充分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其次要切实转变对差生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是对待差生最好的教育解决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差生进行学习,转变差生对于学习的观念,在日常学习中多关注和鼓励差生,帮助差生克服心理上的问题,树立自信心。同时通过一些实际有效的方法辅导差生,使得他们能够尽快弥补知识上的某些欠缺,在对差生进行辅导时不仅要注重对知识不足的补充,还要多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教育,帮助差生学会学习。

最后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小学生要尽可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一方面要防止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通过对他们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这些学生能够保持较强的求知欲,此外,还要通过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拓宽这些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水平。

在小学教学中通过这些教学措施使得大部分学生保持在一个均衡的教育目标体系当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属于他们自身的最大发展,这也是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全面要求。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小学是进行义务教育的重点,所以要在教育中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2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药创造一切条件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要在教育过程中把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来。

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彼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通过亲切的眼神和赞美的言语来减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阂,使得学生的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气氛,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学。老师也要通过创造各种条件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也可以暴露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学生也通过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不仅是未来社会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教育应该转变教育思想,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以小学生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具有评判和反馈的主要功能,这是调动小学教育工作积极性的关键,通过这个制度能够协调教师日常的教学。应试教育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指向标,教师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考试,学生也为了能够争取高分而学,这成了教师工作衡量的唯一标准。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评价方式应该更为全面,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知识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品格、综合能力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做出综合性评价。通过改变评价方式这一根本性原则来改变小学教育的总体导向,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日常小学教育的方法,提高了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燕学敏.北京市儿童不同学习需要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0).

[2]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11(11).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差生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