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之我见

2013-08-15范江蓉陈芳芳范建英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发展

范江蓉 陈芳芳 范建英

(1.平顺县教育局 山西长治 047400;2.平顺县实验小学 山西长治 047400;3.平顺县中五井中心校 山西长治 047499)

当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愈来愈成为人们认同的教育思想。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需要,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等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高品质的教育就是要促动所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发展中获取成功,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大家共同探索的话题,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的链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主人,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即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那么高效课堂的构建到底意义何在,为什么成为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中怎样才能实现高效,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真正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

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

1 教师方面

在实际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知识的主人,克服教师的唯我独尊,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作为“高效”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堂上,教师应视自己为“路标”,指引学生驶上“高速公路”。

(1)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即:让我们的教来适应学生的学,而不能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以充分尊重学生为目的。教师设计的教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每节课,把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把总体构想、构成部分、教学方式、时间分配、思考及练习设置等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明确编者意图,微观上了解学生,通过学生的掌握情况大胆地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需要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做到课堂上有效的预设生成,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目标。把精心备课、准确讲解、能力训练、学法指导这四者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2)教师准确的定位。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的状态是评判一节课是否高效,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我们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教学中心,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3)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同一组学生,用同一篇课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课堂结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最适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上课时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高效。

(4)科学的学法指导。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5)适当的激励机制。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实行分层次教学。要想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不同,提出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普遍的关注,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达到学生的共同提高。比如:1)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就是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2)要把学生的每一点积极性,每一点热情保护起来,让他生长起来,壮大起来,运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6)构建高效的课堂。运用现代的课堂教学结构让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标中提到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新的教学理念。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发展。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应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实用的导学案。好的导学案在讲授新课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应注重规范、注重技能,应体现基础技能、体现规范与反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复习课应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要体现知识主脉,体现规律方法,体现能力的培养。

2 学生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课前预习不仅仅是看看书本,更重要的是思考一些问题,查找一些资料,想一想为什么或这样行吗等一些问题。只有学生的预习到位了,听课才能有的放矢,会抓住重点、难点,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

(2)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上课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做到重点的内容有勾画,书本上没有的要记在空白处或笔记本上。

(3)课后巩固习惯。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的重要内容的重要环节,坚持先复习后做题,把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3 结语

总之,我们要借助新课程理念的指引,完善课堂结构,把构建高效课堂这项艰巨的任务抓实抓牢。既要在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全体教师经过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课堂发展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