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州市乡村旅游总体布局与产品开发探讨

2013-08-15郑文俊

关键词:旅游区柳州市柳州

郑文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新的消费需求和新的生活方式。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载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2],也是西部地区发展乡村经济的有效途径[3]。柳州市具备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野乡趣和独特的民风民俗,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资源基础。近年来柳州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较迅猛,但总的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尚需进一步整合、建设和发展,这将有利于促进柳州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一、柳州市乡村旅游开发条件

(一)区位与交通条件

柳州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东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150公里,西南距广西首府南宁264公里。柳州突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体现在:属于休闲度假1小时范畴。柳州市城区距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仅1小时车程,柳州周边将成为柳州市民和到柳游客的最佳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立体交流网络;柳州以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融入大桂林旅游圈之中。

(二)乡村旅游资源条件

1.自然景观资源。柳州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百里柳江,百里长廊”,环柳地带湖光山色、古树清泉、茂林修竹、水瀑奇洞等自然景色一应俱全,山水林泉瀑各类景观相互辉映,为柳州增添了许多浪漫情调和诗情画意,也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

2.人文景观资源。柳州蕴藏了丰富的人文资源。柳江的九厅十八井是客家文化的缩影,中渡古镇历史悠久是鹿寨文明发祥地,北部融水、三江的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还有各种节日庆典。民俗村、古城镇、古建筑等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资源是柳州发展乡村旅游的特点和优势。

3.农业景观资源。柳州农业旅游景观资源主要分为三类:生产基地,如果、林、花卉、蔬菜等种植基地,鱼塘莲藕等养殖基地以及各类观光农园等;生态娱乐产品,如林中野营、果蔬采摘、钓鱼狩猎等;生态美食产品,如土特产、纯天然绿色食品、农家野味等。

(三)客源市场条件

从柳州市人口分布、组成、文化习俗、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看,柳州市发展乡村旅游有着稳定广阔的客源市场。柳州工业经济发达,客源市场消费潜力庞大。柳州下辖六县四区,总面积1.86万km2,总人口360万人,其中,建城区106km2,市区人口110万人。

二、柳州乡村旅游发展问题诊断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柳州市蕴藏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部分地区也已经得以开发,但目前尚处于一种分散的无序经营状态,下属区县各自为战,各区县资源优势各有特点,三江县及柳江县乡村旅游发展较好,其他县区相对较弱。

(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目前柳州已有的乡村旅游以 “农家乐”形式为主,主要项目就是观光、娱乐,而其他如度假山庄、商旅休闲等很少涉及,产品过于简单。

(三)基础设施落后

许多村镇的服务设施虽然齐全,但在购物、娱乐方面欠佳,问题是挡次差别大,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旅游区接待水平较低。

(四)交通体系不畅

虽然柳州城区到各区县都有公路连接,但进入郊区后路况较差,行车较困难且需绕道而行,乡村景区可进入性差。道路和交通系统是制约柳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三、柳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乡村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绿色为主体”的开发思路,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通过五个结合(即: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紧密结合——搞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紧密结合——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与新农村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扩大农民受益面、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与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紧密结合——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农业经济结构转型和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城乡建设和人文生态的共荣互动、实现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城市化、实现精品乡村旅游区周边区域景观化。

(二)发展战略

实行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建设、体系化发展战略。具体体现为:在旅游发展模式上,实现乡村旅游由散点到线连成面的转换;在发展目标上,实现由依托工业带动经济转向依托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转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使乡村旅游成为柳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引擎;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注重物质与非物质性资源并重的开发方式;在旅游项目策划上,凸现柳州市乡村文化的特点和田园休闲文化主题性;在运行体制上,强调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基础上发挥政策导向的作用;在市场开拓上,突出重点,重视特色,强化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旅游环境的优化;在旅游要素配置上,在完善传统六大旅游要素的同时,重视文(文化)、讯(旅游资讯)、境(环境)、科(科教)、制(制度)等乡村旅游发展要素的建设,构建要素完整、行业互补联动的乡村旅游体系。

四、柳州乡村旅游总体发展布局

(一)总体布局

根据重点功能凸显、市场需求导向、系统化部署以及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对柳州市乡村旅游资源综合禀赋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结合市域地理环境、交通格局和发展前景,针对特定的市场需求和旅游发展趋势,对柳州市乡村旅游进行布局。

具体布局为:“一圈一带七组团”,形成“七星捧月”的总体格局。一圈:近郊环城乡村旅游圈;一带:柳北民族风情旅游带;七组团:成团—百朋农业观光采摘旅游区、鹿寨中渡古民居旅游区、进德—里雍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洛满凤凰河乡村度假旅游区、柳北园艺观光旅游区、融江亲水休闲旅游区、融水三江民族风情旅游区。七组团各具特色、风格迥异,成为柳州市民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把柳州市作为 “明月”,七组团为七颗“星”,环绕柳州市形成“七星捧月”的格局。

(二)开发思路

“一圈”:近郊环城乡村旅游圈。依托于柳州市形成环柳州乡村旅游圈,。此环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产品,开发面向国内外游客的田园型乡村社区,形成与柳州城市景区、景点互补的产品格局。

“一带”:从三江经融安和柳城至柳州的柳北民族风情旅游带。此带以民族风情为主题,以自然风光和建筑景观为载体,开发具有民族风情的乡野游憩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一个原生态的乡村游憩空间,打造柳州乡野风光旅游长廊。

“七组团”:(1)成团—百朋农业观光采摘旅游区:成团、百朋镇紧贴柳州市区,本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打造城郊乡村游憩区,以本地居民的短期休闲旅游为开发重点。以已具规模的百朋双季玉藕、鲁比葡萄品牌为龙头,进行经济果木种植和开发,重点开发采摘庄园等观光参与性旅游产品项目,并在此基础进行产业链拓展。(2)鹿寨中渡古民居旅游区:充分发挥中渡古镇古民居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以中渡古镇为龙头、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为骨干、外围景点为辅助的景区+社区型乡村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国内外闻名乡村旅游胜地。(3)进德——里雍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发挥靠近主城区的区位优势,以生态农业模式及特色作物种植优势为依托,围绕“百里柳江、十里长廊”风光带开发,以立冲和三定岛为开发龙头,开发生态农业、科技农业旅游,游客参与休闲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4)洛满凤凰河农业度假旅游区:以凤凰河景区为开发龙头,利用该区山水林泉四个大类资源,重点开发高端度假产品,带动周遍区域开发商务培训、会议、温泉度假、森林游憩等类型旅游产品。(5)柳北园艺观光旅游区:凭借柳北、柳城农业资源优势,依托柳州市区强大客源市场,将园艺观光旅游产品作为乡村旅游开发开发重点,注重游客参与度,加强游客体验度,建立柳州园艺之乡。(6)融江亲水休闲旅游区:以丹洲、大洲岛、鹭鹚洲为核心,利用融江两岸秀美的自然风光,进行亲水休闲区域开发,并辅助以农家民俗、古城游览等项目开发,打造区域乡村亲水休闲旅游节点。(7)融水—三江民族风情旅游区:在融水和三江旅游现有发展基础上,以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以苗、壮风情为主要文化内涵,深层次的挖掘融水和三江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完善设施,加强宣传营销,打造区域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

五、柳州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开发

(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1.把握优势、突出特色。根据各区县特色资源或资源组合,以突出乡村特色和城乡差别为原则来开发并组合旅游产品,避免旅游内容雷同重复,力求形成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的局面,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2.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关注各区县乡村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拓宽旅游形式,避免乡村出游的季节限制和旅游形式的雷同。借鉴国内外各类形式乡村旅游方式,如市民农园、休闲农场、产业观光等。

3.产业链本地化和经营者的共生化。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共生化,鼓励村民参与旅游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本地产业链。

4.面向中高端市场。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休闲渔场等乡村旅游产品系列。

(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1.乡野乡趣乡村体验游。(1)农业园观光:以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园艺场地、绿化地带、产业化农业园区、特种养殖基地观光为主。(2)农作介绍:建立农作物博览馆,以实物、文字、图片、影视等方式集中展示农作知识和技术,建立农作体验园,让游客亲自进行农作活动。(3)乡村野趣:开展垂钓、捕鱼摸虾等活动,还有果实采摘等。(4)乡村娱乐:传统的竞技游戏,如爬树、登山等。乡村系列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于趣味性,以柳江县成团镇大荣草莓观光基地、百朋镇万亩绿色莲藕生产基地、白见村板朝屯的农家乐、里壅天竺园农庄等特色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品牌的建设。

2.闲山逸水休闲度假游。充分满足现代人追求生态、回归自然的高层次休闲需求,进一步开发融安大洲旅游度假村、红茶沟森林景区等休闲度假圣地,丰富其功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在柳州打造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谈为一体的休闲山庄和市郊度假别墅群,使游客可以忘却城市喧嚣,放松身心,营造“漫看天际云卷云舒”的休闲、惬意感觉。

3.古风古韵文化遗产游。主要是参观代表过去的地方,了解过去的历史。重点开发目标包括“九厅十八井”曾氏大庄院、中渡古镇、长安骑楼街等。古文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以保护为主,坚持精品战略。大力营造古村古镇的旅游氛围,深入挖掘各种遗产景观的文化内涵,并精心设计表现、补充诠释使之神动,寓无形于有形,将古色古香的韵味发挥到极致。

4.侗歌苗舞民族风情游。民族风情的开发集中在北部的三江县和融水县。围绕侗家和苗家特色村寨,从建筑、饮食、服饰、礼仪、信仰等方面展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深入挖掘其特色节日庆典,开发新的旅游点,突出苗、侗民族多姿多彩、千姿百态的万种风情。

[1]黄郁成.乡村旅游开发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1(12).

[2]赵黎明.发展乡村旅游,改善农村民生[J].旅游学刊,2010(9).

[3]杨竹清.重庆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6).

猜你喜欢

旅游区柳州市柳州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
柳州柳侯祠祭田在鹿寨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