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我国大学校友会工作创新探析

2013-08-15何志武刘上海

关键词:校友会母校校友

何志武,刘上海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的宏伟奋斗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正进入教育理念革新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攻坚期。我国高校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改革目标,在众多领域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校友会工作有成为学校中心工作的发展趋势。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剖析国内外大学校友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针对我国当前高校校友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高校校友会工作机制创新的措施和思路,以供广大校友会的研究者及实际工作者参考。

一、我国大学校友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大学校友会是沟通校友和母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校友是支持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最忠诚力量之一。校友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公共关系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育人资源和物质资源。学校是支撑校友前进永远的精神资源。通过校友会这个平台,校友能够找到归属感和荣誉感,更好地在各自的岗位上服务国家和社会,建功立业;而学校则通过校友会平台,增强凝聚力,聚集各类资源,更好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传承文化。

注重发挥校友会平台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纵观国外一流大学的校友会工作,我们不难发现校友会在办学中早已处于核心地位。其一,欧美大学的校友会具有独立地位,校友会专职工作人员较多。据统计,哈佛大学校友会专职工作人员270人,哥伦比亚大学200多人,霍普金斯大学174人,斯坦福大学149人,兼职工作人员无数;其二,以校友捐赠率来衡量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早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据了解,在美国,很多名校的校友捐赠率已经突破30%,普林斯顿校友捐赠率高达61%,排名榜首,哈佛大学的校友捐赠率亦高达48%;其三,国外大学校友会网络发达,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联系高度紧密。最著名的当属美国耶鲁大学的“骷髅会”,该组织成立于1832年,最开始是为了给移民美国的英裔精英分子的后代建立一个互助关系网,随后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大力支持和资助会员从政或经商。经过176年的发展,“骷髅会”成员中产生了三位美国总统、上百位内阁部长和数十个大家族财团等。

虽然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友工作,但比较而言,国内高校校友会工作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其一,相当多高校管理者对校友会工作认识不到位,普遍重视不够,大多机构不独立。据笔者对部分高校校友会工作的调查了解到,一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大学校友会工作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主要是为增进校友与学校感情,联络校友服务,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不大。因此,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校友会都没有独立设置,基本上挂靠在高校校办或者规划处等职能部门之下;其二,我国高校校友会专职工作人员较少。据调查,国内高校校友会专职工作人员90%以上都在10人以内,即使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号称拥有数十万校友的校友会,其专职工作人员与国外同类大学相比也相差悬殊;其三,国内高校校友会工作理念落后,工作方式单一,校友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不太明显。笔者了解到,国内高校的校友会工作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办学思维中,校友会工作无法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基础工作相比,其功能定位为服务学校这些中心工作,只能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校友会主要是联络校友、象征性地几年开个会、点缀一些项目合作等等。其实,这是对校友会工作的误读,校友会工作事关学校凝聚力的加强、办学声誉的提高、服务社会及产学研合作水平能力的提升,是我国高校开放办学、协调创新的重要平台。

因此,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国高等教育下阶段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推进校友会工作改革,要求高校拓宽办学思路,瞄准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创新,合作开放。在这样一种全新的背景下,为高校校友会工作提供广阔的舞台,迫切要求高校校友会为学校发展添砖加瓦,从而校友会工作也大有作为。

二、新时期校友工作创新途径

毫无疑问,我国高校把握教育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找准教育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校友会工作提升学校中心工作之一意义十分重大。围绕如何做好校友会工作,更好地服务校友,扩大学校开放办学力度,增进多方合作共赢局面,结合本文作者从事校友会工作的实践,提出从组织机构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三方面创新校友会工作的措施和思路。

(一)着眼长远,加强校友会组织建设

首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强化校友会工作机构,合理增加专职工作人员,增强校友会工作能力;其次,巩固和拓展校友分会工作。校友分会是校友会的基层战斗堡垒,是联通校友和学校最重要的纽带桥梁。学校校友会应该工作重心下移,着重加强校友分会建设,建立健全校友信息资源库,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活动,切实服务校友。

(二)立足发展,加强校友会工作机制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校友会的工作效能,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校友会工作的改革创新,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校友会常态化工作机制,着重建立健全如下五个方面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1.加强信息沟通常态化建设。首先,建立校友网站,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其二,建立健全校友资源库,实现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联络;其三,校友会常态化向全国校友发送信息,问候校友,分享校友的佳讯,传递学校发展成就,传送校友情;其四,定期出版《校友》等杂志,及时寄送各校友分会及部分校友。

2.加强日常工作制度常态化建设。其一,校友会理事会议的召开、章程的制定和修改等工作形成制度,常态化运行;其二,建立校友联络员制度,每年从应届毕业班中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友联络员,加强校友与学校、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系,传承母校历史和文化,传递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责任和情感;其三,设立校友奖学金,并确保相关工作运行常态化。

3.加强校友走访常态化建设。每年定期回访校友和校友分会,通过这种常态化的回访活动,关心校友成长,支持校友进步,增进校友与母校的情感。

4.真心关爱贫困校友。学校校友会应筹措专项资金,对一些贫困校友进行重点帮助,保障他们及家人的基本生活,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爱和鼓励,弘扬母校注重人文关怀的悠久传统。

5.加强校友工作机制的研究和探索。校友会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一个新的突破口,是高校转变办学思路,突出合作开放的重要举措。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校友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整合各种资源,进一步加强校友会工作的研究,探索校友工作的机制和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校友工作先进的理念和好的经验,不断创新校友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着力服务,切实加强校友会平台建设

1.加强“三服务”平台建设。革新服务理念,把校友会及分会打造成为一个“三服务”平台,即校友会及分会应该为校友所在企业和当地经济社会服务,为当地校友服务,为母校服务。只有坚持“三服务”理念,校友会及分会工作才会焕然一新,充满青春和活力。

2.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确立服务国家地方及产业需要,以服务校友、学校和社会为中心,协同创新,构建校友和母校互利共赢的新模式,聚集行业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为社会提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科技支撑,助推校友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1]石慧霞.我国大学校友会现状及出路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5 (4).

[2]顾寅生,宋桂兰.开发校友资源促进学校发展[J].教育探索,2002(3).

[3]贺美英等.对高校校友资源的再认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6).

[4]谢隽.英国剑桥大学校友工作介绍 [J].校友会资讯周刊,2000,(10).

[5]王树人.高校校友工作研究 [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230.

[6]孙健.浅谈我国高校校友工作[J].新余高专学报,2004(1).

[7]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William W.Tromble.Excellence in Advancement Applica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M].An Aspen Pub-lication.1998.

[9]Arnold,Gertrude Lee.PhD Friend Raisers And Fund Raisers:Alumni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 In Large,Public Universities[D].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3.

猜你喜欢

校友会母校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告别母校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
你知道爱因斯坦的母校在哪儿吗
母校情
校友风采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
2017知名高校校友会与江苏侨务工作座谈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