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南市旅游文化发展战略思考

2013-08-15章卫平

关键词:淮南豆腐旅游

章卫平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资源,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 互动、共赢发展,是加快培育我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撑产业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

(一)历史文化遗址众多

这里是淮夷文化、蔡楚文化、汉文化的重要传承发展地区,文化遗址众多,历史价值巨大。淮南境内古墓葬分布广泛,战国至汉代墓葬就达1000多座。黄歇墓、廉颇墓、刘安墓以及目前保存较好的战国晚期楚国贵族墓葬——武王墩,名列其中。淮南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州窑”遗址,有著名的 “淝水之战”古战场遗址,有将生命起源向前推进2亿多年的“淮南虫”古化石遗址,以及古茅仙道观等历史文化遗址。

(二)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历史巨著《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收录了农历历法“二十四节气”,记载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伯乐相马等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成语典故、豆腐文化等,这些都是淮南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源泉。古老的八公传说、舜耕山传说等赋予淮南独特地方文化魅力。淮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特色鲜明。目前,有花鼓灯、火老虎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1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登记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5个。

(三)煤炭文化富有特色

淮南缘煤而建,因煤而兴,有着得天独厚的煤炭文化资源条件。而以大通、九龙岗地区日寇侵略中国、掠夺中国矿产资源、残害中国矿工罪证为代表的大通“万人坑”日军侵华罪行遗址,是中华民族屈辱史的见证。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资源教育最好的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资源。

(四)旅游品牌不断提升

淮南市的少儿舞蹈艺术享誉全国,被中国舞蹈艺术界赞誉为“淮南现象”,连续举办了享誉国内外的国际少儿舞蹈艺术节。淮河文化风情万种,“东方芭蕾”花鼓灯享誉海内外。淮南是豆腐的发祥地,八公山豆腐风靡海内外,中国豆腐文化节连续举办19届,成为极具号召力的中国品牌节庆文化活动,已经被评为“中国节庆产业十大品牌节庆”。

(五)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淮南境内的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 “三山鼎立”,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抱”,中心城区、西部城区、山南新区“三城互动”,已形成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水林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拥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于一身的“皖北第一名山”八公山,拥有国家湿地公园、皖北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于一身的的焦岗湖,还有4A级旅游景区上窑森林公园和“珍珠泉水不干,茅仙洞出神仙”的茅仙古溶洞。

二、淮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相比,与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预期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文化资源的项目开发利用,文化旅游产品生产、竞争力提高、品牌价值的提升等还面临着许多困境,存在许多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良性互动局面尚未形成

淮南市众多重要文物遗址、古墓葬的保护处在有保无防境地,如形成于7.4亿年以前的 “淮南虫”,被称为“地球上的生命始祖”,但“淮南虫”化石风化堪忧 亟待加强保护;在谢家集区境内相继发现的13处战国至汉代古墓群,盗损严重,没有变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在旅游文化的挖掘、打造方面不能与景点开发同步进行,很多本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由于旅游文化得不到深层次的挖掘开发,景点显得单调平庸,品位不高。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文化内涵缺乏,规模小且档次低,无法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和体验性旅游要求。文化娱乐和旅游购物发展滞后,走马观花,没有调动与游客的互动性,缺乏游客融入,出现了“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尴尬。

(二)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文化旅游产业链不完整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运作,八公山风景区、上窑山风景区、茅仙洞风景区、焦岗湖风景区及其影视基地等各个文化旅游景区,单打独斗,各自为政,文化旅游开发上不了规模,形成不了强大合力,没有真正形成观光、休闲、度假、购物、商务、会议、美食、文化、健身等多种服务相结合的多功能、高层次综合旅游产业链。游客游完就走——整个产业链中缺乏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旅游产品配合,缺乏文化与山水、游玩与消费的整体开发概念。

(三)文化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

受财力所限,政府每年只投入文化产业资金2000万元和旅游产业1000万元,在资金的使用上还呈现撒胡椒面的现象,难以满足发展文化旅游的需要,造成旅游要素基础薄弱,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不完整。文化旅游业难以生存壮大,存在着“散、小、弱、差”等不足,制约了文化旅游又好又快的发展,一些旅游景区规模小、设施少,软硬件还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多景区的餐饮业特色不足、档次较低,住宿标准低,设施不配套、接待能力不足。亟需拓宽投融资渠道和加大上级资金拨付力度。

(四)文化旅游队伍不健全

缺乏文化专业人才和拥有较高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能力人才,缺少懂经营会管理的旅游综合人才,人才瓶颈现象逐步凸显,文化创新、文艺创作、艺术生产实力不强,缺乏更多艺术质量好、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深受演出市场欢迎的演艺产品,已不能适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五)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强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需要较多的政策倾斜,即政府通过信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因此我市亟需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税费减免、项目规划、用地保障和奖励机制等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让政策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三、推进淮南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要改变“有文化缺旅游”的现象,就要把文化旅游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行成一条特色经济的产业链、产业带。用好用足历史文化资源,理清大思路,制定大目标,策划大项目,争取大发展,着力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的“金字招牌”。以志高动漫园为依托,把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旅游线路连成线,形成片,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逐步扩大客源市场

做大旅游市场,关键是要有旅游客源。必须对特色旅游产品进行包装营销,要持续在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媒介上广泛宣传,尤其是利用豆腐文化节这个平台,组织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提升淮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向世界展示淮南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在安徽省内一些高速公路入口设置大型户外宣传广告,举办各种类型的旅游营销活动。免费赠送来淮的大学新生旅游公交卡及旅游手册,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出校园看看淮南众多的名胜古迹,更多地了解淮南的历史,扩大淮南的影响。编写乡土教材,在中小学生中普及淮南历史文化,做好市内公交车身旅游品牌宣传,挖掘本地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二)深挖文化底蕴,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特色是地方文化旅游品牌的生命,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是培植文化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淮南发展旅游业,要突出个性魅力。

挖掘煤文化,造新兴旅游项目。开发煤炭文化资源,以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景区、九龙岗和大通日寇掠夺淮南煤炭罪证遗址、大通地区煤炭开采遗址和舜耕山自然生态修复区相结合,打造以爱国主义教育、国情资源教育、煤炭文化、煤矿工业文明、淮南发展史陈列、煤海探秘、矿井体验的等为一体的现代新兴旅游项目。让游客通过旅游既了解煤城的过去,又展现煤城的现在,展望煤城的未来。弘扬豆腐文化。发挥中国豆腐文化节的品牌效应,加快豆腐源养生堂建设,发展豆腐文化游、体验游、美食游。

(三)开发旅游文化产品,拉长文化产业链

要以旅游为载体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催生丰富多样的文化业态,进一步拉长文化产业链。要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开发旅游文化产品。重点加强对八公山豆腐制品、紫金砚、寿州窑、剪纸及花鼓灯文化产品、淮南子历史文化产品的开发研制。特别要加强八公山豆腐饮食文化产品的开发,建设一个集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展示、豆腐美食品尝、豆腐制品采购、豆腐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景观园区。设立多家旅游商品购物形象店,建造具有淮南特色的经营旅游商品、旅行用品、旅游工艺品、名优土特产品的大型五彩淮南购物中心,填补我市旅游市场的空白。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优惠政策

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旅游投资体制。政府要逐年增加文化资金的投入,把淮南市文化产业资金和旅游产业资金融合使用,成立专家组进行论证,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重点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完善文化旅游企业担保体系及运行模式。政府通过制定减税等规章鼓励企业为文化发展提供各类帮助,有关企业可享受3%左右的税收优惠。除此之外,政府对重点发展的文化旅游企业予以税收扶持。

(五)加强服务和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坚持“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理念,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开发一些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加强旅行社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尤其是要提升导游的素质,对导游进行培训,让他们对淮南历史文化烂熟于心。

(六)加快区域旅游合作

加入“中国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共赢。淮南与寿县近在咫尺,历史文化同根,却因行政区划分隔造成区域文化“隔裂”现象。因此,争取与寿县、颍上县等周边区域旅游合作,加入合肥经济圈旅游合作组织,联合开展旅游招商、人才培训、网站建设和旅游大篷车等营销活动,合力共唱大旅游,奏响合肥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旅游乐章。

总之,淮南市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深入挖掘我市的各种文化资源,以旅游为载体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利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的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淮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猜你喜欢

淮南豆腐旅游
学做豆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二十五,打豆腐
拌豆腐三春不忘
旅游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忆父亲徐海东在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