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合川区原蚕生产现状与未来思考

2013-08-15曾令树

蚕学通讯 2013年2期
关键词:云门合川蚕农

曾令树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 400700)

合川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由于气候和土壤等得天独厚的因素,合川栽桑养蚕的历史十分悠久,并且蚕桑产业规模曾经十分强大,为助农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合川蚕桑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与之配套的普种生产场多达七个,几乎均以原蚕生产方式为主,但随着全国范围内蚕桑产业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调整期后,由于规模下滑和经营不善等原因合川的所有蚕种场都经历了重新洗牌的过程,最终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仅保留了由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经营的云门蚕种场一家。从优胜劣汰中闯过来的云门蚕种场目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其未来的发展之路,无论是蚕种生产规模还是蚕种内在质量,均较大程度地受到原蚕生产状况的制约。笔者由于长期在合川区云门蚕种场从事原蚕工作,因此对合川的原蚕生产现状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同时针对目前原蚕生产存在的不足也有一些思考。

1 原蚕生产现状

1.1 原蚕布局

目前合川区虽然只有云门蚕种场一家,但由于蚕种场无自有桑园,因此其原蚕布局范围比较宽广,分布于云门、官渡、狮滩和双凤等四个乡镇的五个行政村。从2013年春季来看,合川区原蚕生产规模较为适当,五个行政村一共接近180户蚕农饲养种蚕折合普种210张左右,户平饲养种蚕1.2张上下。

1.2 原蚕设施

由于合川范围内原来的蚕种场大多由私人经营而导致重产出轻投入,使得原蚕生产实施设备相对陈旧落后,除2006年云门蚕种场牵头和2012年合川区蚕桑站牵头分别新建两个共育室外,几乎无一标准共育室;蚕室大多为其他房屋改用或兼用,一般无对流窗或根本无窗口;几乎所有原蚕饲养户均无消毒浸泡池,蚕前消毒只能用机器喷消,导致费工费时而消毒效果又不理想;养蚕用具仍沿用几十年前使用的那种实心圆箔,既笨重占地方又不利于消毒,且难以同除纱网配套使用;原蚕饲养户一般无专用贮桑室,大多将桑叶置于蚕室或其他用途的房间,导致桑叶的卫生状况堪忧。

1.3 桑树基础

合川区由于蚕桑产业过去有过灿烂辉煌的经历,因此原蚕饲养户的桑树基础条件比较好,既有大量成片密植桑园,也随处可见长势喜人的四边桑,又由于经历了多年的改良,桑树的品种搭配较为合理,只是树型养护和剪伐形式有所不足。肥培管理和病虫防治在蚕种场的多年督促下也基本步入正轨。

1.4 饲养水平

合川区饲养原蚕的几个乡镇虽然都是老蚕区,但由于一年当中大部时间是以丝茧育为主,而原蚕饲养的要求比普蚕高且原蚕一般无杂交优势抗逆性差,因此饲养原蚕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给桑量、蚕期消毒和上蔟采茧等环节,原蚕工作人员还需多下功夫。

1.5 比较效益

由于种蚕饲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因此效益成了调节蚕种场与蚕农之间关系的主要方式,只有饲养原蚕的经济效益不低于饲养普蚕,蚕农才可能愿意饲养原蚕。目前蚕种场在制定种茧收购政策方面一般都是从保护蚕农利益角度出发,在饲养数量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使原蚕饲养的效益远大于普蚕饲养的效益,从而使原蚕生产健康稳定地发展。以2013年春季为例,合川区的原蚕饲养户饲养一张种蚕比普蚕多收入500元左右,增收比例高达50%。

2 原蚕的未来发展思考

2.1 可持续发展战略

针对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蚕桑产业进一步萎缩的不利局面并结合合川的区域特点,作为以原蚕为主要生产模式的蚕种场必须在其所属的合川原蚕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要求为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对原蚕饲养户的投入,大力改善其设施设备,使之完全达到原蚕饲养条件,而切不可有只重视产出这种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想法;二是建立稳定的原蚕工作队伍,使原蚕生产工作有强大的技术支撑,能从技术操作上把原蚕饲养户的不良习惯彻底纠正;三是想方设法拓展蚕桑产业面和延长蚕桑产业链,如发展果桑和桑园立体农业等,使原蚕饲养户的终端产品不仅仅局限于蚕茧这一单一产品,在增加原蚕饲养户收益的同时将其稳定在蚕桑产业这一范围内。

2.2 科技兴蚕战略

目前不仅仅是合川区范围内原蚕饲养户在饲养原蚕中没能较多地运用当今科技,全国范围内也如此,这就使得蚕桑产业多年以来难以脱离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范畴。如果要想在合川区打造出一流的原蚕基地,就必须实施科技兴蚕战略,不但要在蚕品种和桑品种方面推陈出新,而且还要大量研发出省力好使的机具和效果明显的药物,使蚕桑产业也能真正转型为现代蚕业。

2.3 集约化规模化战略

由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所有地区的农民都以分散经营为主,合川区原蚕基地的原蚕饲养户也不例外,因此一旦有个别原蚕饲养户外出务工便可能导致其养蚕设施和桑园的浪费。只有实施集约化规模化战略,把十户八户甚至更多的原蚕饲养资源集中到某一户来运作,才能较好地避免这种浪费现象的发生,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效益,使原蚕饲养户的收入不再象分户饲养那样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而是动辄一万八千甚至三万五万,引起原蚕饲养户高度重视,使得原蚕饲养户不得不千方百计将种蚕饲养成绩提高,从而达到原蚕饲养户增收、蚕种场增产这样一个双赢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云门合川蚕农
合川脱险
他笑了
云门酱酒一炮双响斩获韩国两项白酒大奖
云门陈酿酒荣获『部优银杯奖』36周年纪念发布会举行
躲雨
浙东唐诗之路之上的明珠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