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业问题及教学措施

2013-08-15姜笑君

关键词:预科生学业少数民族

姜笑君 赵 靓

(辽宁工业大学 文化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121001)

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少数民族预科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分为民考民(用少数民族文字参加高考)、民考汉(用汉语参加高考)两种预科生,录取要在提档线下80分以内。[1]预科的学制通常为一年或者两年。预科的学习也分两种:一种是预科阶段和正常的学校阶段都在本校学习;另一种是预科阶段在另外一所学校学习,预科结束考试合格后转入本校本专科阶段的学习。[2]文中所指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是指后者。就读于普通高校的预科生因语言障碍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产生了诸多学业方面的问题。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对于全面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业水平,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一、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业问题及成因

汉语水平差异,导致学生学业成绩参差不齐。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招生方式主要采用民考民和民考汉两种。一般情况下,民考汉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基本不存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学业成绩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民考民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水平一般或较差,这使他们在进入普通高等教育阶段之后,因语言问题出现了上课听不懂、讨论说不好、考试不会答、成绩不及格的现象。学业成绩的差异与汉语水平差异基本呈正相关,汉语水平稍好的学生,成绩尚可或成绩优良;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

理论课成绩较差,实践课成绩尚可。在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成绩统计中发现,大部分汉语水平一般的学生,理论课成绩一般或较差,而实践类课程的成绩与其他学生差异不大,甚至有的学生还达到了优良的水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由语言问题造成的。高等学校的专业理论课对于汉语水平一般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问题。其二,课程性质差异导致学生成绩差异。与理论类课程相比,实践类课程注重边讲边练。这种讲练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以致用,并有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而给予及时指导。因此,只要教师做到对少数民族预科生予以特别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基本能达到学习目标。

课堂参与互动环节的积极性不高。少数民族预科生在上课时多有溜号现象、思考问题不积极、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首先,最主要原因仍是语言障碍。高校的课堂教学容量很大,学生若汉语水平有限,则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出现了听不懂的现象。其次,学生个体的努力程度与课堂参与情况密切相关。大学学习是非常强调自主性的,即使一个没有任何语言障碍的大学生,如不付出努力 其学业成绩也很难达到理想水平 若一个学生原本就汉语理解力不强,又不付出辛苦,其成绩就可想而知了。那些本身就缺乏自主性和自控力较差的少数民族预科生,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参与、课后不复习,结果就是考试不及格。

学生缺少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也是大学的教育目标之一。为此,不同学科都设计了符合各自学科特点的教学活动。可是,在这类教学活动中,少数民族预科生往往只愿意与本民族或其他在预科班时认识的同学结成活动小组,而不愿意拓展自己的交流圈子。究其原因,除语言障碍外,还因民族习俗与信仰不同,为交流与互助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二、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学措施

加强汉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语水平。从上述分析可见,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业问题主要是由于汉语水平不高造成的,因此,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是解决学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少数民族预科生在进入正常的大学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年预科班的学习经历。鉴于他们进入正常大学学习时,将与汉族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在同一课堂听课与学习,所以,在预科班教学期间对民考民的学生,应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作为首要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为他们进入正常的大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在大学期间,可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设立入学汉语水平考试,进行汉语语言能力筛选,根据筛选结果,单独为汉语水平较差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开设现代汉语课程,进行集中培训争取在预科班和大学一年级期间帮助其尽快提高汉语水平,尽早克服语言障碍,顺利学习各科课程,并达到学习目标。

拓展实践类课程,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需要不断取得良好学业成绩来加以强化。鉴于少数民族预科生实践课程成绩较好的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调整:一是,适当调整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增加实践类课程的学分。不同专业可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结合本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情况,提高部分本专业必备的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并指定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切实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水平。二是,加强实践类课程教学指导。任课教师应共同分析本专业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以此制定实践类课程指导方案,并对实践类课程教师提出具体要求,以便给予少数民族预科生更多操作训练机会

全方位关注少数民族预科生状态,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大学的专业课教学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一位老师一般讲授两三门课程,与学生接触不十分密切,因此,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了解不多。课堂的互动环节就成了教师了解学生状态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但大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每门课程的教学量很大,教师很难安排太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这就限制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做到:其一,组织专业教师教学研讨会,全方位交流、沟通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教学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二,在前者的基础上,本科生导师和任课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习优秀、素质较好的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预科生组成学习或讨论小组,通过汉族学生的带动和教师的鼓励,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多参与课堂互动教学环节,给予他们更多地锻炼机会,提高学习积极性。

改革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业水平。目前的考试方法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引导学生把握正确学习方式,树立正确学习动机,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3]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评价方法,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即,将学生学习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不同能力的综合表现等与平时和期末的学业考试结合起来;并把学生本学期的表现与以往学期的表现进行对比,将对比结果与平时和期末学业考试结合起来。两种评价方式结合,既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和总结,又能阶段性地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对学业成绩进行更加全面的评价。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5]5)[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51/200506/8454.html.

[2]王利民,国策,王云珏.少数民族预科生学业指导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大连民族学院预科教育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5).

[3]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猜你喜欢

预科生学业少数民族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理工科预科生语言态度与英语学习关系实证探析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