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2013-08-15钟丽梅

文教资料 2013年17期
关键词:爱心学会家长

钟丽梅

(天水市麦积区道南幼儿园,甘肃 天水 741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的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更有家长想方设法满足孩子,溺爱孩子,只要孩子高兴就行。在这样的特殊家庭环境下,大多数独生子女无意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特别任性、霸道,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心理倾向。家长在为孩子付出大量爱的同时却忽略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如何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姨姨,爱自己的老师,爱自己周围的人,爱所有关心自己的人。因此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迫在眉睫。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1.感受“爱”的存在

当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来到人世间,预示着家庭教育就开始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幼儿“爱心”教育的摇篮。所以,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也学会爱,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故事》、《儿歌》等读物,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爱心”的培养教育,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爱你,你也要爱爸爸、妈妈。孩子上幼儿园后,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时间较长,和老师接触比较多,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早晨幼儿入园时在门口热情地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欢迎他们的到来;小班的孩子可以抱一抱;孩子如厕后帮助整理一下衣裤;作业间歇时,跟孩子多说话;午睡时,轻轻地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帮孩子们穿穿鞋;帮女孩梳梳小辫儿;特别是对带药的孩子,在他们服药时说些鼓励的话,药片尽可能处理得小点、碎点;离园时,和孩子说再见等,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爱。

2.引导孩子学着付出“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后,就要引导他们学会付出爱。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引导。无论是孩子的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善于做有心人,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活动,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小朋友,帮别人卷衣袖、提裤子、系鞋带等,看到后都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看到别人有困难,主动帮助。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都要寓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使幼儿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逐步净化心灵。

1.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幼儿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对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的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三只蝴蝶》,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关心朋友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内容上,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

2.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教育的重要手段,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娃娃家》的游戏中,角色互换,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感受照顾别人多么不容易。

3.利用大自然发展幼儿的“爱心”情感

幼儿天性喜爱大自然,大自然给了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可以带孩子们来到郊外,看看花,看看草,在感受阵阵春意的温馨的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秋天,可以带孩子们来到田野,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体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冬天,一场大雪之后,孩子们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但是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迁移,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

三、创设“爱”的环境,营造“爱”的氛围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幼儿注意关心小动物和花花草草,可以通过一些好的《动画片》、《故事》、《情景表演》等,向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小动物、花花草草的可爱之处,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用亲切的口吻,温柔的动作感染幼儿,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将教师的这些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让孩子在付出的同时,感受到小植物、小动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呃印象。”因此,我们要做时刻充满爱的老师,时刻关注、爱护孩子,营造爱的氛围,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经常与孩子拉拉手,摸摸他们的头,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将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位分享日,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孩子在享受别人的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四、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还应该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如:三八节懂得为妈妈送上自己的小礼物等来表达自己的爱心,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又可以让他们体验到爱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因此,家长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更好地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梳梳头、洗洗脚、说句体贴的话,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残疾人搀扶一下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萌发的关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爱心”行为的电视节目,让幼儿观看,讲述有“爱心”行为的故事给幼儿听等,以激发幼儿的“爱心”行为。

五、家园一致,共同进行“爱”的教育

教育纲要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步调一致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爱的教育”的盲区,比如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自己的孩子帮别人、爱他人,就是教自己孩子“学傻”,他们担心如此“爱的教育”会使日后走上社会后“吃亏”。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向孩子进行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

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道德根植于生活,把德育大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带领幼儿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体验爱带来的幸福感。

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懂得如何付出爱,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一棵小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如果你想孩子具备爱心,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孩子心中的爱,离不开家长、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应具体、直观、形式多样,为幼儿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懂得这种爱的珍贵,学会关心人、爱他人,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让爱在孩子心田发芽。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对爱的感受最自然、最丰富。我们要通过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猜你喜欢

爱心学会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家长请吃药Ⅱ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