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柳宗元寓言传记散文的民本思想

2013-08-15许明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民本柳宗元寓言

许明欣

(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柳宗元是儒家“仁政”思想的继承者和开拓者,而“仁政”思想是他从事政治活动的出发点和政治理论的核心。柳宗元(公元773-819年)一生创作丰富多彩,有六百多篇散文和诗赋,但民本思想在他的寓言和传记散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和直接。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还是从事政治改革,他都以“维护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安定”作为一切行动和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民本思想就像一根无形线贯穿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对他的哲学、文学、政治等其他各种思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可以说,柳宗元的民本思想既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和积极成果,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具有新的发展与突破。

一、柳宗元民本思想的渊源

民本思想是柳宗元一切理论和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研究柳宗元的散文,必不可少的也是必要的了解甚至深入地探讨柳宗元散文中体现出来的民本思想内涵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

子厚终其一生,都以“行乎其政”、“理天下”为其理想,努力上进,为实现“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的目的而奋斗。他吸收了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师承陆质的“春秋”学,他所重视的陆质的思想核心就是“其道以生人为主,以尧、舜为的”(《唐故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大胆的发展与创新:关心“生人”成为他行动与思想的方向与指南,民本思想处处体现在他的笔下和行为中,并成为他一切行动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所在。章士钊先生说:“(柳宗元)取唯民主义以为政本”也就是说,在柳宗元的一生中,一直都是以“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为出发点。他提到:“不知愚陋,不可力强,其素意如此也。”即使“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如是也。”(《寄许京兆孟容书》)表明了他对民本思想坚持不懈的决心和坚强的信念。同时在他的《时令论》中道:“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已矣。”这里的“事”主要是行政之事,“人”则指“生人”即民众。他的圣人之道的标准就是求得政治完美和有利民生。

同时,他还鲜明地提出了“吏为民役”(《送薛存义序》)的论断,这也是柳宗元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他认为,官吏是民众雇佣的,所以民众所承担的赋税是给官吏的酬劳,“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这一思想与当时的统治者所说的“牧民”“养民”的观点正好相反。柳宗元还特别强调了民众应该有的历史地位、作用和力量。这里,柳宗元已表现出具有真正的“民主”意味的思想。这一论断不仅包含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某些主要因素,而且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民本思想发展的最高成就。这些思想观念,不仅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还明确地指出,“势不同而理同,汝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指民众一旦觉悟起来,就会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施行黜罚的权力。这里所揭示的道理十分深刻而且具有很强的开创性,他的这一观念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内涵。他的这番论述,只要是处于等级压迫的阶级社会中,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民生的关注始终贯穿了柳宗元的一生,不论处在何种条件下,他总是强调:“贤者之作,思利乎人。”(《全义县复北门记》)“仕虽未达,无忘生人之患。”(《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他把符合民意、心系众生作为实行“圣人之道”的基本要领。“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伊尹五就桀赞》),很明显地表达了他对百姓、对人民的敬重,也体现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精魂——民本思想。

二、民本思想在其寓言散文中的具体体现

在他的寓言散文中,柳宗元以政治家的卓越见识、敏锐目光透过现象抓本质,选取有社会意义的典型事例,把丰富的现实生活写到寓言之中,寓意幽远,发人深省。其中《罴说》《虫负虫版传》《三戒》等文章,都是被广为传诵的名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三戒》中所抨击讽刺的对象,是他所处的现实生活中政敌的形象。对他们的下场的描写,包含了柳宗元的痛恨之情,同时也无不浸透着他热切关注社会民生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处处体现着他深刻的民生思想。同时,柳宗元隐含着一个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那就是不仅要关注个人本身的发展和修养,而且提醒统治阶层要以民为本,推己及人的内涵里面不仅有民生更有民本。《罴说》中,柳宗元以“鹿畏,畏虎,虎畏罴”来影射封建社会中层层欺压的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藩制藩,为藩所害,人民遭殃,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封建压榨制度的不满。《传》中,他以辛辣幽默的笔锋笔调,对虫负虫版善于负重且爱好竭力爬高等特性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刻画,深刻揭露了那些达官贵人贪婪成性、唯利是图的丑恶本质,同时体现了他对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的鄙视与憎恶。

柳宗元对猎人、虫负虫版以及驴、麋、鼠等形象的刻画与描写,其实是对人生命运的关照,是对人、对人性的关照。这种风趣幽默、讽刺嘲笑,恰恰给人一种无限的沉思和寓意。他呼吁人们找回本该属于人的那一部分,那便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精神、人之为人的一种道。同时,他呼吁更应该看到民的力量,认为广大劳动人民才是最为强大的群体,呼吁统治阶层要以民为本。

一般说来,优秀的寓言作品应当揭示现实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具有超出作者主观意图的客观意义。而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生命力,就决定了它所具有的典型性与现实针对性的统一。可以说,柳宗元的寓言语言辛辣而风趣,寓意深刻生动活泼,富于独创性,而且在概括和揭露现实民生和民本思想上有着巨大的思想深度。

三、民本思想在其传记散文中的具体体现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不仅继承了《史记》《汉书》的写作传统,同时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他的这类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河间传》《梓人传》等。他的这类文章,大都描写的是当时社会中那些被损害、被侮辱的下层社会的普通人物,且借题发挥,以此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凉惨痛的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民本思想内涵。可以说,这是《史记》为代表的人物传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同时也是柳宗元现实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段太尉逸事状》中,他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同情人民、善于斗争的正直官吏的形象,体现了柳宗元“吏为民役”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关心民众的真挚、深切。《种树郭驼传》中,他借种树之道来比喻“养人之术”。而且他不是讲贪官污吏的盘剥贪渎,而是讲有能力的官吏的“勤政爱民”给人民带来的烦扰,实际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这就更深刻地触及到了专制政治的弊端。他提出的为政要让民众“其天全”“其性得”的观点,在政治思想上是具有极为深刻的现代意义的论点。也说明了《种树郭驼传》借郭驼养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简单道理,极大地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繁杂苛细对人民造成的奴役与无穷尽的干扰。同时郭驼种树是“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注意“其人者全而其性得矣”,包含着尊重人的“本性”,以及满足这种本性的人的欲望要求。他的这种人性论,很显然已经与残害人命、无限盘剥民众的苛暴统治相对立。他的这一观点不仅触及到了专制统治的根本弊端,最重要的是已经含有重视人性自由发展的意味。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不仅以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普通平民百姓作为主人公,而且还写出了平民百姓人性善的本质。这些都是柳宗元重视“生人”思想和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1]迟汗青.传统民本思想源流考评[J].哈尔滨:北方论丛,1995,(3).

[2]章士钊.柳文指要·下[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于海平.柳宗元民本思想述论[J].南京:东南文化,2004,(4).

[4]马茂洋.柳宗元寓言的人文思考[J].邢台:邢台师范高专学报,1997,(4).

[5]堵军.圣人之道——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散文集[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

[6]柳宗元.柳宗元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民本柳宗元寓言
柳宗元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寓言
兜底治疫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江雪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