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应注重的五个方面

2013-08-15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人文素养

王 宇

(安顺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者,肩负着当代大学生思维健康观的落实工作。高校体育教师自身所具有人文素养的高低,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渗透与培养产生重要的影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和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研究,就凸显出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人文素养意涵及其重要性

1.人文素养意涵

“人文”一词源于拉丁文H umanltas,意思是人性、教养。20世纪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人文”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的学科和事业,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道德素质的学问。“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里的解释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环境所获得的身心特征与基本素质”,强调了这种能力必须是由在实践中通过训练而获得。

胡里章教授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将人文素养的定义概括为:“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修养等”。人文素养关乎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表征体现在一个人的气质、品格、情操、信仰等各个方面,其内涵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三个方面。

本文中的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是指高校体育教师自身所拥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及其在整个精神世界所折射出来的兴趣、爱好、品格、修养等等。

2.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人文素养内涵丰富,针对不同学科的高校教师,人文素养更有着自己特定的要求。为此,本文从服务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视域出发,将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归纳于以下几点。

(1)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是每一位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高校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健康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具有人格示范的功能,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每位高校体育教师首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工作中要关爱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宽厚仁慈;行为上要言行一致、注重自身的引领作用,时时规范自己、处处为人师表。

(2)高尚的人格魅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高校体育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仪表言谈、行为举止、气质等方面的体现。也是高校体育教师凭借自己的才华、能力在待人处事等方面所形成的人格吸引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此,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要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为途径,逐步实现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之灯塔照亮大学生的成人成才之路。

(3)深厚的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根基所在。要培养出良好的个体人文素养,首先要从人文知识学习开始。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高校体育教师重视技术是无可厚非,但不能为此而忽视了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知识。对体育学科有重要关联的人文学科包括传统文化、史哲、文艺、法律等,对体育教师不仅具有拓宽视野,提高个人人文素养的功效,而且对于个人专业成长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高超的育人能力

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新课改又赋予高校体育教师新的重任,它不仅要求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更要精心营造高校体育教学氛围,以调动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和主动参入性。受当前形式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呈多样性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成功的教育者要想熟稔驾驭课堂,就必须具有高超的育人能力。这种能力即是搞好本职工作之需,也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自我人文素养之重。

(5)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对未来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体育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基于此,高校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练与提高。要敢于除旧布新,要善于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与探索,要善于把教材与当今体育发展的新趋向、新方式有机融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精神;也可根据体育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这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之途径,也是个人人文修养中必备之要。

3.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要人才基地培养出具有科技知识和人文素养的全面通才,而高校是人文教育的主阵地,体育学科又位于高校人文学科的前沿。体育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高低,对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锻炼效果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等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体育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交叉性学科,是当前高校所开展的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课内外与体育教师的接触非常频繁,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通过此优势,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感染他们、引领他们,使他们接受体育文化的教化和滋养,彻悟体育本质的回归。其重要性一是只有体育教师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通过体育教育过程传承给大学生;二是《高校体育健康发展纲要》中重笔强调人文思想的教化与渗透,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返璞与归真,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所肩负的时代人文教育责任更为重大;三是马克思曾说过“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的箴言。其意暗指人文素质教育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的高低,更受其自身对实践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力度的影响;四是体育新课改中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体育思维健康观,同时也重点强调了人文思想的重要性,并指出要落实体育新理念,真正培养出大学生的体育人文素质,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体育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的高低。

二、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应注重的五个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注重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高度重视,管理为先。高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项非常艰巨且具有长远效益的工作,决不能一蹴而就。高校党委首先应把教师人文素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总体规划中,制定出适合高校特点的教师人文素养教育的办法和措施,同时发挥出关键作用。一方面,高校领导者应自觉建构自己的人文世界,要走在前面、站在高处。领导者应该以更宽广的视野审视教师的人文思想,把它树立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努力改造优化自己的管理行为,使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这是体育教师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另一方面,提升管理模式,对学校体育教师施以普遍的人文关怀,使他们人文素养的成长有丰厚肥沃的土壤。特别是要提供出必需的时间、空间和客观条件,例如高校可外聘客座教授定期举办高水平的人文知识讲座或听报告等,以此丰富体育教师的人文知识,拓宽人文视野,激发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的潜能。此外,高校还要多举办体育人文学术交流活动,来带动他们体育教科研的正常开展和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2.体育教师要注重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

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要先加强个人学习,从自身上找归因。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在日常教书育人过程中,先应转变思想,不能把自身学习和素质的提高全部寄托在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及学术交流等方面。教师岗位竞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激烈,为紧扣时代的脉搏和适应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加快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注重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益处在于,一是丰富的学识不仅能在授课时达到讲解明晰透彻,更能体现出体育教师的文历哲修养;二是体育教师丰富的情感和优良的意志品质能感染学生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体育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体育教师良好的思德品质更能彰显出体育教师的人品和文化礼仪等方面的修养。

3.注重开设体育人文课程内容的选择

高校体育人文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的内容和课时的增加应随着体育学的发展而增加。目前,高校体育人文课程体系的内容包括下列内容:人文体育学、体育文化学、体育社会学、奥林匹克文化、体育哲学、体育美学、体育人类学、体育广告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体育英语、体育欣赏等,学时数为36、54不等。开设体育人文通识选修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提升体育教师人文素养,丰富升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手段与方法。因此在新一轮高校体育改革中,应给予高度重视,为体育人文课程的开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如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增加体育人文课时,加强课程建设等措施。

4.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相长

体育教师优秀的人文素养最终要通过教学活动在其本人的言行中得到体现,因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是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行为方式,更是体育教师的生命意义所在。只有在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埋藏在心底的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民族复兴的期待才能转化为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投入;只有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实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才能转化为对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追求;只有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追求才能转化为对大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只有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实践,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在反思、总结、继续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体育教师才能有一种事业上的归属感。总之,教育教学实践是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释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此,应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相长。

5.注重人文校园环境的营造

校园是教师最稳定、最长久的生存空间。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长效性。因此,营造校园人文环境非常重要。现阶段的教师本身正面临着各种改革的阵痛,但传统教育的烙印依然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教师。学校应努力加强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让学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处处透出浓浓的人文气息。教师身处其中,不知不觉地会受到熏陶与濡染,从而有助于教师约束自己的言行,完善教师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一方面,除了花木草圃、图书设备、操场房舍等“硬环境”必须人文化外,校园中的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软环境”也在悄然影响着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软环境”要做人文化的设计、配置。例如学校规章制度中的奖惩制度、教研制度等都要人文化,都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从教师的愿望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在校园环境中的主人公地位,共同营造出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1]张岂之.应当着力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0,(4).

[2]胡里章等.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徐德刚.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4]伍新德.论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J].柳州师专学报,2005,(2):111-112.

[5]黄丽.大学教师人文素养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人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