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体面劳动研究进展及趋势*

2013-08-15丁越兰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面家政工人

丁越兰,周 莉,郭 婧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体面劳动(Decent work)”是国际劳工组织(ILO)在1999年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的,旨在“促进男性和女性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有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并主张通过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促进公平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以及增进政府、企业和工会的三方对话来保证体面劳动的有效实现[1]。

体面劳动的内涵、测量、实现路径 (卿涛、闫燕,2008)[2]一直是国外学术界关注的重点,然而梳理并总结近年来国外体面劳动的研究进展,发现国外体面劳动研究已从对上述一般性问题的探讨转向关注战略层面和特定问题的解决,在体面劳动的减贫作用、政策制定的依据、组织中的体面劳动、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体面劳动和体面劳动的测量等方面展开了进一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体面劳动在全球减贫战略中的作用得到认同

在世界发展进程中,贫困一直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反贫困即减贫或消除贫困则成为全球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在消除贫困的问题上,学者们普遍认识到体面劳动是减贫的有效途径,并将其与全球减贫战略有机结合,这既肯定了体面劳动在减贫中的作用,又将其从原来的关注改善个体劳动者生存状态这一微观目标提升到了全球发展战略的高度。对于体面劳动的减贫作用,Juan Somavia(2003)明确指出体面劳动是脱贫的最佳途径,它通过向人们提供安全的就业环境、充分的就业机会、稳定的经济收入以及消除歧视和确保工作中的权利等方式而对减贫有积极作用[3]。Stuart Bell等人 (2010)认为体面劳动是一种强调就业、权利、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的脱贫方式,根除贫困不仅应增加就业机会,还应关注就业数量和质量[4]。当然,学者们也认识到通过体面劳动实现减贫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雇主、工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国际劳工组织倡导各国际机构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将体面劳动作为减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Steve Hughes,2011)[5]。

在强调体面劳动是减贫途径的同时,Stuart Bell等人(2010)还强调体面劳动是减贫的结果,只有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穷人摆脱了非正规就业,改善了工作环境恶劣、收入无保障的局面,获得了体面劳动,贫困才能真正得以解决[6]。

二、全面人权法理念规范了政府的职责与作用

政府是体面劳动实现的关键主体,其作用在于通过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来引导和监管体面劳动的实现。根据ILO对体面劳动的界定,政府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仅局限于维护核心劳工标准规定的四项权利,即结社自由并承认集体谈判权、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事实上,体面劳动本身也是一项人权,从体面劳动要达到的目标来看,仅涉及上述四项权利是远远不够的,它并不能够囊括不同类型、不同人群的体面劳动权利,还可能会产生为了保护这一群人的体面劳动而伤害另一群人权益的问题。因此,只有政府站在全民整体权利的高度来制定相关的政策与规范,才能保证全民体面劳动的真正实现。

Gillian Mac Naughton(2011)认为应从全面人权法(Holistic Human Rights Approach)的角度界定政府职责并制定相应的政策与规范。他指出,ILO的体面劳动属于社会公正法 (Social Justice Approach)的一种,全面人权法与社会公正法都是关注被压迫的群体,然而与社会公正法不同的是,全面人权法包括了所有个人和团体,超越了有限区域的生命关怀,认识到人们关注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很多方面,要求政治、经济和社会机构平等地对待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方面权利。所以全面人权法是一个联系所有人权的统一系统,强调所有人权的普遍性、相互依存性和平等性。鉴于此,他指出应用全面人权法来保障全民体面劳动的实现,在实现策略上,他主要是从宏观政府层面来阐释的,包括:(1)体面劳动也是一项人权,必须超越四项核心国际劳工标准并从整体上来对其进行界定;(2)在规范人权时必须认识到所有人权间的相互依存性,不能以牺牲某些人权为代价去换取另一些人权;(3)人权学者和相关从业者应运用以人权为基础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政策制定;(4)通过体面劳动与其它权利之间的联系,建立个体与群体之间共同关注问题的联盟,以实现全民体面劳动[7]。

三、对企业组织中体面劳动实现的关注日益凸显

以往多数的体面劳动研究侧重于从国家或政府层面进行探讨,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到企业组织中体面劳动的实现问题,认识到体面劳动在组织中的意义。组织是推动体面劳动实现的载体,组织层面的体面劳动意味着企业在高效运转的同时应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是社会体面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从组织层面对体面劳动进行探讨,那么员工的体面劳动将无法有效实现 (Florence Bonnet等人,2003)[8]。对于企业组织中体面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组织氛围与组织支持、工作生活质量等三个方面。

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方面,James A.Athanasou(2010)以澳大利亚工作场所中的体面劳动状况为背景进行了定性测量,发现澳大利亚失业严重、报酬差异巨大、带薪假并不普遍、工作与生活严重不平衡、工伤严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澳大利亚工作场所中体面劳动的实现,同时也阻碍了员工各个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他提出合理的收入、平等的机会、安全的工作环境、工会代理以及必要的社会保障有助于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实现组织与个体的双赢[9]。

在组织氛围与组织支持方面,Raymond Saner(2010)从废除外籍侨民和当地员工之间的双重报酬体系方面对实现体面劳动和体面报酬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仅仅通过废除双重报酬体系或消除报酬差异是无法实现体面劳动和体面报酬的,因为员工的离职或失业并不仅仅是因为报酬差异,还会受到员工对组织公平的感知、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文化差异、晋升停滞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组织氛围和组织支持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想在组织层面上实现体面劳动和体面报酬应综合考虑各国的文化差异和其它方面的因素[10]。

在工作生活质量方面,Dev Raj Adhikari等人 (2012)认为工作生活质量对雇员和雇主均有意义,对雇员而言,工作生活质量意味着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充足的报酬和福利、有意义的工作以及培训开发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增强其人格尊严感;对雇主而言,工作生活质量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灵活、忠诚和积极进取的员工队伍,能够有效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和离职率,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组织有效性。因此,学者们认为工作生活质量能够促进组织层面体面劳动的实现[11]。

四、非正规就业群体中的研究对象正逐步扩大

非正规就业群体一直是体面劳动研究所重点关注的人群,非正规就业群体中的研究对象是逐步扩大的,早期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非正规就业群体中童工的体面劳动 问 题 (Amartya Sen, 2000[12];Philippe Egger,2002[13])。近年来,随着国际劳工组织将家政工人纳入体面劳动议程,学术界开始关注到这个隐性的、分散的、不被社会关注却又时刻被社会所需要的特殊就业群体的体面劳动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家政工人的就业现状和如何实现家政工人体面劳动两方面。

在家政工人的就业现状方面,2010年在题为《家政工人的体面劳动》的国际劳工大会上,报告人从历史根源、行业特殊性、劳动者个人和劳动保护四个方面对家政工人的就业现状进行了阐述。他指出家政工人的存在根源于历史上的奴隶制、殖民主义和其它形式的劳役;由于行业特殊性,家政工人与雇主的劳动关系松散且不稳定、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收入低、缺乏基本福利,且由于工作场所的封闭性,其劳动价值常常被低估,在提供服务时还会遭受虐待、强迫劳动和性骚扰等不公平待遇;家政工人个人一般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偏低,缺少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并且女性占了总就业人口的80%;同时,家政工人未得到足够的劳动保护,常常部分或全部地被排除在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障之外。因此,实现家政工人的体面劳动还面临着巨大挑战[14]。

在如何实现家政工人的体面劳动方面,学者们认为需要政府、雇主和劳动者个人共同的努力。对国家而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家政工人的立法保护和劳动保障,不断规范家政工人劳动力市场,消除对家政工人的歧视,促进家政服务业的产业化,同时应规范雇主的雇佣行为,减少乃至杜绝对家政工人的虐待和侵犯。对雇主而言,家庭雇主应该选择合法的家政公司和家政工人,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方式提高家政服务公司的水平,且应善待家政工人;家政公司应避免家政工人之间的长期相互隔离,并定期向家政工人提供改善技能的培训机会,同时用法律和最低工资标准保护家政工人的权益。对于家政工人个人而言,应当将自己的合理诉求表达出来,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ILO,2010[15];Manuela Tomei,2010[16];Adelle Blackett,2011[17])。2011年ILO通过了有关家政工人体面劳动的公约和建议,该文件从家政工人的概念和范围界定、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工作权利、私人就业机构以及国家的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表明了世界范围的政府、雇主和雇员组织解决家政工人体面劳动的决心,对于确保家政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ILO,2011[18];Manuela Tome,2011[19])。

五、体面劳动测量指标的界定

自体面劳动提出以来,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测量指标。对于体面劳动的测量问题,早期多数学者是从体面劳动整体概念出发进行的宏观测量,目前在学术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Richard Anker等人 (2003)和Dharam Ghai(2003)的研究。Richard Anker等人(2003)基于体面劳动的本质属性提出了在学术界广为流传的六维度、十一个测量范畴、三十个测量指标[20],Dharam Ghai(2003)基于体面劳动的实现战略角度从就业、权利、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四个维度进行了指标构建[21]。在二者的基础上,ILO在2008年公布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围绕就业、权利、社会保护和社会对话四方面提出了就业机会、足够的收入和生产性的工作、体面工作时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应摒弃的工作、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工作中的机会均等和公平待遇、安全的工作环境、社会安全、社会对话和雇员与雇主代理权、体面劳动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十一个主要指标[22],并将该指标体系用于对巴西[23]、坦桑尼亚[24]、奥地利[25]、乌克兰[26]等国家的体面劳动简况测量,其科学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然而,随着宏观测量的日益成熟和体面劳动研究的逐步深入,学术界对体面劳动的测量研究已开始从宏观层面转向基于解决某特定问题而建立测量指标。在这一方面,早期较为成熟的是Guy Standing(2002)、Florence Bonnet等人 (2003)和David Bescond等人 (2003)的研究。Guy Standing(2002)[27]、Florence Bonnet 等 人(2003)[28]基于ILO的社会经济安全项目从与工作相关的安全角度提出了七个体面劳动安全指数,David Bescond等人 (2003)从体面劳动赤字的角度提出了七个体面劳动测量指标[29]。近年来,James等人 (2005)进一步推进了特定角度的体面劳动测量问题,从工作环境指数角度提出了工作机会、工作质量和工作场所公平三个测量维度,其中,工作机会维度包括的测量指标有失业率、失业持续性和人们接受临时工作的比例;工作质量维度包括的测量指标有本地区平均工资水平和获得医疗和退休福利人口的比重;工作场所公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者获得公平待遇的程度,通过低收入人口比例和男女间收入公平性程度两个指标来衡量;二是核心劳工标准的执行程度以及劳动者加入集体组织的权利,利用最低工资水平、公共部门集体谈判受允许程度和政府是否遵循劳动保障条例三个指标进行衡量[30]。

六、结论与展望

根据上述文献梳理与总结,我们发现国外体面劳动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1.体面劳动在减贫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凸显。学术界普遍认识到体面劳动是减贫的有效途径和发展结果,但在体面劳动视角下如何结合各国国情采取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减贫措施还需进一步探讨。

2.全面人权法为政府推进体面劳动提供了政策依据。强调体面劳动不应只是针对某一群人的某些权利,而应立足全人类的整体权利,注意人权的相互依存性和平等性。这种新的提法如何转化为政府推进体面劳动的行动指南和相关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3.组织是体面劳动的践行者,是实现体面劳动的载体。组织层面上的体面劳动研究越来越关注到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工作安全感、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等心理因素,然而组织层面的体面劳动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如何从管理者、工会、企业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角度去保证企业员工的体面劳动,以及如何加强员工对体面劳动的心理感知以提高企业绩效水平是未来组织层面进行体面劳动研究的重要趋势。

4.体面劳动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不被关注的非正规就业群体被纳入体面劳动保障的范围。随着体面劳动研究的深入,体面劳动将波及更广泛的群体,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个案研究将继续成为体面劳动研究的一大趋势。

5.随着宏观体面劳动测量的日益成熟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某特定角度的微观测量对于体面劳动的实现将更为迫切和需要。

[1] ILO. Report of the Director - General:Decent Work.International Labor Conference, 87th session, Geneva:ILO.1999.

[2]卿涛,闫燕.国外体面劳动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9).

[3] ILO.Report of the Director- General:Working out of Poverty.International Labor Conference, 91th session, Geneva:ILO.2003.

[4][6] Stuart Bell and Kirsten Newitt.Decent work and poverty eradication:literature review and two-country study.Ergon Associates.2010(1):1-70.

[5] Steve Hughes and Nigel Haworth.Decent work and povertyreduction strategies.Relations Industrielles.2011.66(1):34-53.

[7] Gillian Mac Naughton,Diane f.Frey.Decent work for all:A holistic h-uman rights approach.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2011(26):441-483.

[8] [28] Florence Bonnet,JoséB.Figueiredo,Guy Standing.A family of decent work indexes.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3.142(2):213-238.

[9] James A. Athanasou.Decent work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arees.Australian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2010.19(1):36-44.

[10] Raymond Saner.Decent work and decent pay:Dual salary systems and poverty reduction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0.45(5):376-380.

[11] Dev Raj Adhikari and Dhruba Lal Pandey.Decent work and work life quality in Nepal:an observation.Employee Relations.2012.34(1):61-79.

[12] Amartya Sen.Work and rights.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0.139(2):119-128.

[13] Philippe Egger.Perspectives:Towards a policy framework for decent work.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2002.141(1/2):161-174.

[14] [15] ILO.Decent work for domestic workers.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99th Session.2010.

[16] Manuela Tomei.Decent Work for Domestic Workers:Reflections on Recent Approaches to Tackle Informality.Canadian Journal of Women and the Law/Revue Femmes et Droit.2011.23(1):185-211.

[17] Adelle Blackett,Guest Editor.Introduction:Regulating Decent Work for Domestic Workers.Canadian Journal of Women and the Law/Revue Femmes et Droit.2011(23):1-46.

[18] ILO.Convention and 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Decent Work for Domestic Workers.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11.150(3-4):439-454.

[19] Manuela TOMEI and Patrick BELSER.New ILO standards on decent work for domestic workers:A summary of the issues and discussions.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11.150(3-4):431-438.

[20] Richard Anker,Igor Chernyshev,Philippe Egger,Farhad Mehran,and Joseph Ritter.Measuring decent work with statistical indicators.international labor Review.2003.142(2):147-177.

[21] Dharam Ghai.Decent work:Concept and indicators.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3.142(2):113-142.

[22] ILO.Guide to the New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Employment Indicators:Including the Full set of Decent Work Indicators.Geneva:ILO.2009.

[23] ILO.Decent Work Country Profile-Brazil.Geneva and Brasilia:ILO,2009.

[24] ILO.Decent Work Country Profile-Tanzania(mainland).Dar es Salaam and Geneva:ILO,2010.

[25] ILO.Decent Work Country Profile- Austria.Geneva:ILO,2009.

[26] ILO.Decent Work Country Profile- Ukraine.Geneva:ILO,2011.

[27] Guy Standing.From People’s Security Surveys to a Decent Work Index.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2.141(4):441-454.

[29] David Bescond,Anne Chataignier and Farhad Mehran.Seven 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ent work: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2003.142(2):179-209.

[30] James Herntz,Jeannette WICKS-LIM,Pollin.Decent Work in America:The State-by-state Work Environment Index.Political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2005.

猜你喜欢

体面家政工人
农嫂进城——家政行业状态观察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输比赢更需要尊严和体面
狗熊讲体面
基层关工人的梦
张强:“求包养”何来体面?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