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探讨

2013-08-15梁志厚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作业

梁志厚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

1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采用源头控制的思想,合理的利用该管理方法,结合作业成本分析、计算的方法,准确的预测和确定目标成本,准确地核算施工成本,优化施工工艺及整体流程,做到对建设项目的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所具有的特点是最终达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不仅仅能够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分析与成本有关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能够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实际状况,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以作业为基础的目标成本管理是该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建筑施工企业应用该模式的基本步骤:依据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建立作业成本基本数据库;以作业基本数据库为基础,将建设工程总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并逐步落实到作业层次,以此来达到对实际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实际成本、目标成本进行合理的比较分析,并对目标作业进行必要的修正,使目标成本与作业成本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从而有效的控制建设工程的成本。

2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2.1 应用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全过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贯穿于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这就需要管理者按照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原则,充分考虑项目各个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准确的核算各个阶段的成本,并对各个过程的实际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

(2)全面结合

成本管理不单单是财务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项综合指标,合理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够有利于成本的降低,这就需要全面的结合技术、组织和经济等方法进行综合管理。

(3)动态控制

作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成本控制方法,成本的控制要对许多不确定因素进行充分的估计,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针对预测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以此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并且在控制管理过程中,随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即为成本的动态控制。

(4)开源节流

现代成本管理中,对于“开源”与“节流”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大量的管理案例证明,更好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如何增加资本收入、搞好变更签证、做好索赔工作、加强经营管理等。

(5)封闭循环

成本管理的基本过程是:确定成本目标→制定成本计划→资源投入→管理成果实现→工程成本进展修正→成本控制,基本过程中的每一项都要纳入目标管理模式,在不断的进行循环的过程中,实现一定的预设目标,解决一定的问题,逐渐实现对项目成本管理目标的优化。

(6)例外管理

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相应的制度来保证的,如限额领料、施工任务单等,但是也有一些例外问题,也就是不经常出现的问题,对于此类问题,通常的处理方法是通过例外管理来保证。

2.2 应用的过程

(1)作业的建立

进行目标-作业成本管理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是对目标管理作业的建立,建立在该作业的建立的基础上的还包括目标成本的确定、实际成本的计算、差异的比较与分析等过程。因此,正确合理的建立作业是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的基础工作。

(2)确定目标成本

1)技术进步法。项目成本降低额是以项目计划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节约措施所能取得的经济效果。

2)目标利润法。是指根据项目的合同价格扣除目标利润后得到目标成本的方法。项目实施中所能支出的最大限额是从中标的标价中减去预期利润、税金、应上缴的管理费等之后的余额。

3)定率估算法。参照同类项目的历史数据,将建设工程项目分为若干子项目,对子项目目标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然后再汇总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

4)按实计算法。根据所需资源的实际价格,以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资源消耗测算为基础,详细计算各项成本组成的目标成本。

(3)目标成本的分解

在确定了成本的目标后,企业需要形成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层层分解目标成本,并逐步落实到项目实施的具体部门单位等各层次上,以此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

对总目标成本化整为零是目标成本分解的基本要求,建设工程项目的逐级分解是基础,建设工程项目划分的越细、越具体,责任越能落实到某个人头上。如果分解不到位,将无法准确的进行目标成本的控制,在建设工程项目逐级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计算成本,既是成本控制的依据,又是投标报价的基础,所以目标成本的分解需要进行全面有效的落实、控制、分析和考核。

(4)作业成本计算

按照工程项目作业成本的一般计算程序,对项目层进行确认,并计量资源的耗费,一并归集入不同的资源库进行管理控制,主要包括如人工、材料、机械、水、电等;将资源库中所汇集的价值分配到已经建立的作业库中进行管理控制;将作业成本库中的价值分配计入各分项工程,按照作业动因的不同进行分配,汇总后得到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主要包括如:工作时间、使用数量、工程规模等。

(5)作业成本的控制

1)参照施工预算定额,以分部分项作业作为项目成本的控制对象,考虑项目管理的技术、业务和技术组织措施等,编制具体的各分部分项作业的目标成本,作为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的依据来进行目标成本控制。

2)在将企业的总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业务部门与施工班组后,以职能部门、施工队和班组作为成本控制对象,建立目标成本管理网络,形成直接参与的目标成本管理网络,发挥各部门的成本潜力,实现企业的总目标成本。

3)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建立目标成本控制信息反馈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制定先进可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4)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通过项目质量成本、工期成本、材料使用等办法的约束,要正确处理降低成本与提高质量、缩短工期三者的关系。

(6)成本的比较、分析

成本的比较分析主要是对影响成本升降的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实际发生的各作业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寻找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的途径。

1)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对比来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挖掘内部潜力的方法是对比分析法。

2)通过计算实际作业成本与目标作业成本的节超率与节约率来描绘点子,在每一项作业实施过程中,对于点子落在上限和下限的所有工序都应该确定为成本分析的重点对象。

3)确定了成本分析的对象后,经过各项目成本的层层分解比较,重点审查导致成本增加的原因的方法是成本因素因果分析法。

(7)信息反馈

1)调整目标成本。要把项目与已完工程中类似的项目进行比较,在目标制定前,需及时进行调整,提高目标成本制定的质量;以分项工程为基础把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在工程施工中或竣工后,如果发现出入比较大,寻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以免误导企业做出错误的判断,为以后的工程项目提供经验。

2)合理分解目标成本。为了保证目标分解的公平与公正,成本管理人员要合理的分解目标成本。从记录的历史资料中吸取目标成本分解的经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及时的检查目标成本分解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及时的进行目标成本的重新分解确定。

3)通过作业分析,优化作业链。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作业的分析,为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的,需要不断改变作业方式,优化配置,把重点放在关键作业及其耗费的资源上,并为制定或修改企业定额提供依据。

4)形成历史信息资料。工程竣工后,要整理完整的工程项目概况、分析工程特点、从招投标,到施工的真个过程,成本分析的详细信息资料,总结控制管理经验,编制企业定额提供依据,以便指导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3 结语

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基本原理的引入与实施,并合理的将该管理模式应用建筑施工企业中,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准确的预测和确定目标成本,准确地核算施工成本,优化施工工艺及整体流程,做到对建设项目的从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有力的带动整个产业的管理变革,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行业生产环境的转变,有效地增强施工企业对外的竞争能力。

[1]李莉.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运用探析.会计之友,2012(5)

[2]韩莹,林旭东,孙骁,周尚坤.我国建筑企业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时代经贸,2011(2)

[3]唐先锋.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目标作业成本管理.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4]祝亚军,雷舰.基于目标-作业成本管理理论的成本管理体系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8)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成本作业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作业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我想要自由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