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与防范措施

2013-08-15吕振华

科技视界 2013年15期
关键词:使用者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吕振华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1 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

会计信息的基本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是在特定的会计主体上产生的,因而会计信息具有自身的特性,在不同的时期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为了使会计人员更好地提供会计信息,为了使其他信息相关方充分地利用会计信息,有必要了解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

1.1 目的性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会计信息具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会计信息必须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与需要提供,且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企业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是为了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情况,使用者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阅读、研究,能对企业的总体情况做出正确理解与准确判断,进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1.2 可比性

会计信息之所以具有可比性,主要是因为;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是按照规定的方法并采用相同的会计准则和程序进行的,指标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资金运动是连续不断地发生和进行的,因此其前后各期的会计信息也是连续的,且各期的同一指标往往具有密切联系。如此,不仅使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可以进行纵向比较,而且使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良好参照。

1.3 时效性

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在搜集、整理、加工、传递等方面都应依规定时间进行。某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只能在一定的时期内起作用。如果对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时问过长,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使用者手中,则其作用可能会完全丧失。因此,为使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强,首先必须做到会计资料的搜集及时,使其能够尽快转变成初始信息,并通过及时编制、汇总、加工得到有关信息。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体制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也有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制度不合理及企业内部片面追求自身利益、个别领导无视《会计法》等诸多因素。

2.1 企业利益方面

2.1.1 出于业绩考核的目的而失真。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完成情况等。为了达到理想的经营业绩,企业经营者就会授意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人为调整,那些不能完成绩效的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地调整会计报表,进行会计信息舞弊。

2.2.2 在国家、企业利益的分配关系上以及企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上,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使产生的会计信息尽可能对自身有益,从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很难根治。

2.2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会计法规体系不完善,为会计信息造假提供可趁之机。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起步较晚,其架构、内容仍有不足之处,例如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使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有很大的弹性,为会计造假提供契机。

2.3 人员方面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很多从业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加之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因此,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和会计信息失真。另外,会计人员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

2.4 监督方面

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不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企业外部监督包括政府审计和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政府审计部门一般是进行专项检查,其监督标准不统一,管理上各自为政,再加上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及其事后监督的局限,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企业内部监督包括会计自身的监督职能和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但现行的会计人员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管理层服务,反映的是企业管理层的意志,会计人员的监督权被弱化。

3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防范措施

3.1 会计主体责任的落实,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

单位的会计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要受到会计法的制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单位负责人在落实会计责任的主体责任,会计人员在强调只能时,要重视监督智能,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的完善,打击那些造假和进行报复的财务人员,在政治、经济和生活方面,保证人员的社会位置和福利待遇,以至于能带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并能把他们的监督职能发挥到极致。

3.2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加强道德教育

会计信息的处理是会计人员的责任,业务技术和实践经验、对症下药,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才是现在核算信息和监督的会计信息的主要屏障,会计人员在培训、考核和激励的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的全面业务能力,法律整治和职业手段的监禁,净化会计人员的行列。

3.3 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和强调控制框架的调整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企业都在依照《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专题报告执行内部管理,财务部制定控制规范,企业在设计自己的体系时,从企业整体控制首要出发,考虑控制环境和评估、控制和沟通、监督等要素,覆盖业务和部门,形成控制的网络,但是这些不能只仅限于会计控制的范围。

3.4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所有者监督的强化

让现在的所有上市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和《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尽快完善公司结构,权力结构和监督机构都需要激励、约束,董事会制度的监督和确保资产者的权益和利益。

3.5 会计监督体系的健全和监督者责任的落实

审计监督、税务监督和财政监督的外部监督体系都需要改善和健全,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内部审计的内部体系要提高,智能部门整治会计的虚假信息的职责是需要明确划分的,制定责任的制度,在对红旗标志和舞弊风险的评估,同时分析我国的会计信息的虚假特征和迹象,得出了适当的治理舞弊的和造假的方法和措施,更加注重监督机构,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的质量,严格对监督失职的人员,经济和行政法律都需要得到提高。

3.6 社会对账的制度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加强

在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一般是从投资人员、税务部门和主管和审计部门的要求不同,设计出不同的会计体系,发现会计信息和方法是在对这些信息的不断了解和研究,建立监督部门共享各种信息的渠道和体制,互相监督各部门的不负责任的人员和对做出虚假信息的会计人员,相应的给出制度和措施。我国现在是法制的社会,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董事会的制度,一定要明确各个单位领导和各个部门的责任,建立良好的市场制度和经济秩序,给社会和企业创造出更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现在的企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法制规则制度,让企业在法制的环境下正常的运行。

4 结束语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证券市场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必须加大对会计行业的建设,依靠社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许玉祥.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J].交通财会,2003(2):18-21.

[2]吴小明.从银广厦、安然事件谈如何铸造会计信息[J].财经研究,2002(9):30-34.

猜你喜欢

使用者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抓拍神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梦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