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魏晋至隋唐雕塑形式的发展与演变

2013-08-15沈志野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陵墓魏晋佛教

沈志野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1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风格的形成受多种社会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具体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这一时期统治者忙于争权夺位,自汉代以来的君主专制有所松动,这对文化艺术发展有利,也为雕塑艺术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

其次,外来文化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最后,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塑创作的主体也发生了改变,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社会地位的文人、士大夫、高僧参与雕塑创作活动,打破了以往单一工匠所为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国雕塑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使得该时期佛教造像艺术盛极一时,呈现复杂、缤纷之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主要以佛教雕塑为主,其艺术的风格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印度犍陀罗式的外来之风,一种是承袭汉代雄浑博大的本土造像之风。我们从雕像神情的传达、线条的运用、形式特征等因素进行探讨:首先,从雕像神情的传达上看,该时期佛教雕塑着重刻画了人物的神情面貌,魏晋早期佛像雕塑受到印度犍陀罗造像风格的影响,佛教造像表现为直鼻高额,神情冷静,眼睛半睁开状,强调睿智思索精神。面目神情通常是通过眼神和嘴唇变化、五官构造、身姿手势的刻画传达出来。其次,从佛教造像的线条运用上看,虽然该时期雕塑是重体积表现,但具有形式美的线条也起了重要作用。在佛教造像中突出线条作用是概括性极强的造型方法,粗硬、细柔均不同的线条广泛运用与雕像造型中。最后,从佛教雕塑的形式特征上看,该时期的雕塑主要是“秀骨清相”和“大丈夫之相”两种形式特征,具体体现为秀丽典雅和粗犷壮美风格。“秀骨清相”特色,即以“瘦”而骨气洞达、风度翩翩为特征,骨指“瘦形”的人面部骨节,又是人赖以立形的形体之骸,前者裸露,后者是“骨”表露于具体衣褶转折中。清瘦的形体、宽大的衣服,体现出人物洒脱的神态与精神气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塑的另一种风格是“大丈夫之相”,这种风格体现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具有雄浑粗犷特征。

2 中国隋唐时期雕塑

中国隋唐时代在经历了延续约3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以后,重新得到统一和安定,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经过隋和初唐的过渡阶段,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最具时代风格的作品,首推帝王陵墓前那些气势雄浑华丽的大型纪念性群雕。晚唐时期,由于王朝统治的衰微和经济的凋敝,雕塑艺术也失去发展的势头,丧失了原有的风采。

隋唐时期雕塑艺术的成就体现在石窟佛教雕塑、陵墓雕塑和陶俑方面。

佛教雕塑宗教造像是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佛、道两教在统治者的提倡和庇护下迅速发展,宗教艺术也随之充满了活力。隋代经初唐到盛唐这一阶段,佛教造像的艺术水平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其造型特征由北齐、北周时期的削瘦清瞿、秀骨清像转向雄壮健实,部分作品有头大身小、肩阔脚短的特点;再者,绘画的线描技法被移植到雕塑上,使塑像的真实感大为增强,形成了圆熟洗练、饱满瑰丽的造型风格。在佛教艺术的内容上,魏晋时期主要为佛与菩萨两个内容,至隋唐时期,广大弟子、高僧及现实生活景象均成为雕刻的对象,在艺术表现上也更具真实感,人物姿态更加自然,衣摺的处理简净而富有生动性,这时的雕塑已很少有云冈石窟大佛那种严峻气势,在风格上亦为中国化的佛教艺术典范了。这时期的雕塑形象精湛、洗炼,刚柔相济,夸张得体,仪态大方,表现出一种雍容典雅的力度美。

唐代的陵墓雕刻应属纪念碑雕刻,较少受到佛教雕刻的影响,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唐代陵墓雕塑直接从秦汉的写实主义传统中吸取营养,表现方法洗炼简洁,栩栩如生。高祖献陵前的虎、犀牛,高宗乾陵的蹲狮、鸵鸟、天马、大臣,昭陵六骏及顺陵、崇陵的石雕群都堪称陵墓雕塑的杰出代表。雕塑家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出膨胀的肌肉,尖利的足爪,使这种帝王陵墓前的仪卫雕塑既有装饰性,又有威严感,赋予了它们一种威震四方、蓄势待发的艺术神态。

隋唐厚葬之风超过前代,陶俑、明器制作盛极一时,题材内容比以前更为扩大,不仅反映了官僚贵族们生活,也间接反映了经济文化与国际交流的状况。到了隋唐,由干制作技术更趋熟练精湛,陶俑雕塑能抓住各种人物的外表形象和内在精神特点加以概括刻划,并能反映出当时社会习俗的变化,此外,制作材料与表现形式亦丰富多样,除了素烧和一般釉陶、彩绘外,还在俑的表面施以橙、黄、绿三彩釉,创造了空前绝后的唐代陶俑的代表品种——“唐三彩”。

总之,从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代的雕塑特征,充分展现出了中国古人无比的创作激情和才华,其艺术成就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气息和文化素养,为世人所称道,为世界所赞叹。

[1]朱金宇.隋唐雕塑艺术述略[J].2006.

[2]徐思田.谈魏晋南北朝佛教雕塑艺术的风格特征[J].2011.

猜你喜欢

陵墓魏晋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佛教艺术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古代陵墓中的防盗机关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
魏晋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