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研究初探

2013-08-15简永赋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中职信息技术

简永赋

(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江西 永修 330306)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机械设计》课程是我国的工科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我国传统机械设计教学的落后面貌,是深化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所以,在当前开展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整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在激烈的人才市场就业竞争中,中职生由过去的走俏变为现在的“坐冷板凳”。招生难、就业难、收费难、管理难已经成为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招生难,中职学生由过去的挑挑捡捡,变成现在的“一窝端”。因此,就必须对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基于以上两点,笔者选择“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研究”作为论题,以期能在这一研究领域做出有益的探索,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工科各课程的教学尽一点绵薄之力。

1 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涵义与目标

1.1 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不仅给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能够促使《机械设计》教学的方方面面产生变革,但无论信息技术有多强大,它在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整合都必须遵循“以课程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据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引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使信息资源与《机械设计》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完成《机械设计》课程目标,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其中,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的指导是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方向保证;使信息资源与《机械设计》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是其基本要求;完成课程目标,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是其目标。

1.2 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目标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中所有要素的活动都是围绕着系统目标来进行的,可见合理的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目标对整合重要性。信息人是信息化社会对身处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教育肩负着将普通人培养成信息人的任务,馏嘟姆计》教育系统是信息化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学习者与奴殉柞轰有手事珠饭晒珍Al为了实现由普通人向信息人的转变,在《机械设计》教育系统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机械设计》教学,一方面学习了信息技术,一方面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了《机械设计》学与教的优化,达到了既培养信息素养也实现《机械设计》教育目标的目的。最终实现了由普通人向信息人的转变。在当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

2 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2.1 《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作用

《机械设计》谋程的特点:《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对学生学习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中强调创新设计、设计实践性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设计》课程的作用:《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机械设计》课程的独特作用,而《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就是通过它的独特作用体现出来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受到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和计算是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机械零件和各种机构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知识,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机械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2.2 传统《机械设计》教学难以实现中职《机械设计》课程目标

课程的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实现。而我国中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的“少、慢、差、费”的现状。少是实习时间少:慢是《机械设计》课程改革慢;差是学生机械设计产品实用性和学习直观性差;费是教和学费时费力。这样严重影响了《机械设计》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机械设计》课程较难而且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这样素质又不是很好,兴趣又不是很高的学生如何学好成才,是摆在我们工科教师当前的难题。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传统《机械设计》教学现状:在我国工科学校教学中,基本上仍然沿用传统的三段制教学模式,即将课程分为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各种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方面主要通过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各种专业课程及其相应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来实现。由于这些课程的教学及其设计存在诸多问题,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远没有达到人们所希望的那样。而且由于中职招生难,中职生由过去的挑挑捡捡,变为现在的“一窝端”。这样素质的学生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的“产品”进入人才市场,可能更不受欢迎,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综上所述,我国《机械设计》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我国机械类毕业生基本上不会搞创新设计(或新产品开发),而且,设计出产品的实用性较差,只有在工作岗位上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才能具有这种能力。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目前很多工厂产品结构调整主要靠引进技术或样机,但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们应该加大教改力度,全面改革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有所建树。

最后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摸索,初浅的认为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具体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教师演示型教学模式、第二种是学生探索型学习模式、第三种是网络设计教学模式。因篇幅关系这里就不介绍了,以上是笔者对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的初浅看法,不足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海春.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课程整合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3]施良方,崔允淳.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

[4]柴鹏飞.《机械设计》基础[M].2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中职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