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心得

2013-08-15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大学教学方法

李 丹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中国 天津 301830)

大学数学课程一般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数学作为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及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也决定了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及其它学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有着举足轻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数学日益成为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教师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教育方法的正确使用是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 目前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观念陈旧,重“数学”、轻“教育”

数学教育教学观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数学教育问题的认识或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制约、支配着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 目前,高等院校数学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落后。教学目的上,主要是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忽视学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分析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习惯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很小,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1.2 教育教学方法单一,割裂了“教”与“学”的联系

在陈旧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接受学习”方式,注重教师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的角色,忽视教师其他方面的角色。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教”的重要作用,忽视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发现学习”在数学教育上的意义,缺乏教与学的互动。大学数学课程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知识本身缺乏趣味性,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困难局面。

1.3 教师负担重,无暇教学总结和课外的辅导教育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都相应扩大了招生规模,大学数学课程都是大班授课,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整天忙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答疑,工作压力很大,使得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和教育,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2 大学数学课程教育的几点建议

2.1 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育的中心和主体是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和服务作用。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是转变教学观念,有效开展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前提。

2.2 因材施教,大学数学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基础和能力

目前,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情况,定位培养目标。大学数学课程教育应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例如,笔者所在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是第三批本科招生的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复合性人才为目标。在制定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方面,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中国矿业大学有较大的不同。

条件成熟的高校,大学数学课程应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层次,教师依据各种层次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教学过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和分层辅导,达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的目的。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数学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适当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学有所成。

2.3 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气氛是一种心理背景,是教学的软环境。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数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强、连续性强的特点,学生容易产生疲倦甚至厌倦心理,大学数学课程要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自觉自主的学习,从而学得轻松有效。

2.3.1 “启发式”教学,带动学生

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以不同方式反映数学的两条主线。大学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知识教育和数学思想方法教育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由于数学教材是用演绎的方法把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内容互相联合起来的一个统一体,一定程度上颠倒了数学的实际发现过程。“启发式”教学法是贯彻“学为主体”教学宗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思维,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使其既掌握数学知识,又充分认识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3.2 通俗化教学,贴近学生

高等数学概念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学生难以把握。通俗化教学的尝试,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尤其重要。教学中要重视感性材料的概括与提炼,重视知识实际背景和应用,力争用直观易懂的语言揭示本质,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理论通俗化、简明化,使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贴近生活,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时,把复合函数求导方法形容为“剥壳式”求导,形象地揭示了复合函数求导方法为:从最外层函数到最里层函数逐层求导。使用“剥壳式”这一名称,形象生动,学生对这种求导方法掌握很快。

通俗化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注重用所学知识分析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不拘泥于教材的固定体系和例题形式。例如,在讲授“假设检验”这一章时,恰逢学院教务部门采取随机考勤的方式,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检查。笔者就以“随机考勤”这一随机试验问题为例,对其进行假设检验分析,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通过这个例题,达到了对假设检验方法的掌握,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3.3 激情教学,感染学生

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这一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明显。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枯燥,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很难真正提高数学成绩。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要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条条框框,尽量做到声情并茂,甚至不惜利于“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

2.3.4 善于总结,方便学生

大学数学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般的解题思路,很多内容,都可以抽象出若干解题方法,如极限、导数、积分、级数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安排适当课时的习题课,进行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系统总结,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

大学数学课程体系严密完整,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教师要善于总结,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导数和极限的联系,积分与微分的联系;多元函数微积分与一元函数微分的联系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重视,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较快掌握新知识的内涵,同时能及时复习已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大学数学课程很多知识的原理和方法类同,如积分学中的定积分、多重积分、2类曲线积分和2类曲面积分,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类比和联想的方法,向学生总结概念之间异同点,使学生不断加强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大学教学方法
《大学》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