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复合型”教师培养创新刍议

2013-08-15周志化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复合型双师师资

周志化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 培养“复合型”师资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

1.1 “复合型”师资的提出

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不仅是对本专业要精,且要求为“双师型”教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新专业的产生,很多都是边缘学科发展而成,或者是多个传统学科复合的结果,例如医用电子专业、数控机床专业,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的必然需求,同时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势必更高,因此提出了“复合型”师资培养的理念。

“复合型”师资是指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胜任多工种、多专业的理论或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

1.2 现实意义:高职师资建设迫切要求建设“复合型”师资

高职院校一方面面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到的不适应以及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等要求,特别是随着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明确,使得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专业学生往往缺失某部分关键的素养,如多方面的技能基础及适应工作环境、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能力。其中某些单一的专业,已经在就业岗位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需求。这一切,都促使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进行改造,往多个方向或复合方向发展,来顺应市场对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复合型”师资的培养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2 探索“复合型”师资的内涵研究与构建

2.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与“复合型”教师的区别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复合型”教师是指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胜任多工种、多专业的理论或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从二者的定义来看,后者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更需要具有多专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示范技能。可以说“复合型”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但“双师型”教师不一定是“复合型”教师。它具有比“双师型”教师更高的要求,需要同时具有二个及二个以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2 复合型教师具有的素养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为“双师型”教师,而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传统专业必然需要改革,很多新技术、新专业都是多个传统学科复合的结果。因此“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就对专业教师的教育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

高职院校“复合型”师资所需要具有的素养,含基本素养与专业素养,扩大其学科体系的深度、广度。包括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所需的多学科知识、多元化的教学技巧、开拓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

复合型教师是指具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胜任多工种、多专业的理论或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师,要求达到“一全(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双师素质)、三面(教育教学方面、专业技能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方面的相应水平)、四证(毕业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五能(教书育人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的职业素质标准。

3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和影响“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

3.1 当前针对复合型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误区与不足

没有可以参照的范例,针对高职院校在职专业教师的复合型培养方法基本没有。复合型师资培养的内涵,所需的基本能力与素养的界定等,都需要边实践边摸索。不足:得到学院高职教育研究的关注、支持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等。

3.2 理念上的转变较难

首先从理念上,来改变专业教师传统的观念。很多教师认为,专业就是要学精一个专业,不可能同时兼顾二个方向,那样只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最终一个方向的知识与技能都学不好。

3.3 学科知识的缺失

师资来源的渠道虽然从原来的单一变得多样化,但在根本源头上仍然没有解决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师。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加强师资建设时,一方面大力培养现有的专业教师,一方面从企业或其它高校招聘专业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在职称或者学历上都有硬性要求,多为中高级职称教师、行业的资深工程师及研究生。应该看到的是,在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都比原来有所加强,但学科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单一性,无法满足“复合型”专业所需的多学科、多专业融合教学。

3.4 教师培养投入大

“复合型”教师培养投入大。“复合型”教师既要提高基本素质,又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要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培训的费用较高。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在建新校区,资金缺口本来较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3.5 缺乏有效的培养途径,缺少有效的职前培养机制

欧美国家对于高校教师的培养与管理都已形成相应的体系,在法律、进修机制上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例如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规定,强调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获得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国外的教师在入职前有严格的准入制度,但对在职教师的复合型师资培养的研究较少。

国内高职院校包括高等师范类院校如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等都是从理论与实践来对教师进行“双师型”培养,对于多学科多专业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研究较少,更缺乏对高职院校在职教师的复合型培养的研究。

4 探索“复合型”师资培养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4.1 复合型教师培养具有的基本条件

复合型教师所需要具有的素养,我们对本专业教师提出一些基本要求,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经过培养能够把握教育科学和本门专业的发展趋势,具备培养新型人才的方式和方法。

经过强化训练和培养,使教师及时弥补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上的多种需要和不足,迅速跟踪新的知识信息,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保持最新、最佳的知识结构,逐步使教师建立一专多能知识体系,真正成为“专才”和“杂家”。具有从双师型向多能型即“复合型”教师的转变。

经过培养教师的思想、学识、能力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社会环境和教学对象等方面变化的需要。

4.2 分析复合型师资所需要的能力与素养

培养复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达到“一全、二师、三面、四证、五能”的职业素质标准,每个教师除能胜任计算机专业课程外还能胜任至少一门跨专业的课程,能开展双语教学,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1)“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要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创新开发一体化的“三型”教师转换。

(2)“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根据专业复合方向,扩展其学科知识及专业技能,由单一学科知识及技能向多学科、多职业技能转变。

(3)“复合型”教师培养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要使教师由单一的专业课程指导变为学生专业发展规划指导的“双导师”。

专业所在的信息系,从2006年至今,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来开展“复合型”师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4.3 观念是培养“复合型”教师取得成效的保证

依托于《高职院校系部专业人才培养系统的创新研究》省级教研教改项目中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研究,通过深入的调研及专家探讨,我们研究并论证了高职院校“复合型”师资培养的新理念。从双师向复合型教师的转变;计算机教师在多学科上安排课程,除上本专业课程外,还承担以下课程的教学任务:商务礼仪、市场营销、excel财务高级应用、基础会计、专业英语、电子CAD等;假期派遣老师参加多学科培训,比如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师培训等;并组织教师编写双语课程教材和实验教材,进行双语教学。

复合型师资的定义,与其它复合型概念对比。从理念上着手,有较清晰的认识。专业需要发展,需要改革,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必然需要强有力的支持,那就是复合型教师。

4.4 研究高职院校“复合型”师资培养建设的有效机制

包括“复合型师资”培养工作小组的建立,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组建,复合型师资培养章程的制订,复合型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制度、复合型教师聘任制度的建立健全,复合型教师聘任与管理程序的规范,复合型专业教师激励机制的制订等;研究高职院校“复合型”师资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复合型专业教师评价考核的内容、程序、方法和指标体系。

4.5 从教师培训、下企业实践等方面加强“复合型”教师培养

4.5.1 从教师培训来培养复合型专业素养

每学期都有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早在2006年就已有二位教师参加了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师资培训,获得了电子商务师证书。这也为本专业的计算机与外贸复合方向的专业教学提供帮助;2009年,本专业多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进行的培训;2012年,本专业所有教师都参加了课程改革培训,对六门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对于专业教师的教学实施与组织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提升;2013年7月8日至10日,本系八名骨干教师来到台湾大仁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交流,其中本专业就有二位教师参与;这次交流学习,对我们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师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5.2 从教师下企业实践来培养复合型专业技能

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期模式是培养复合型教师的突破口。专业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合作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在公司实地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了实践经验,增强了专业技能。教师回来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4.5.3 从创建专业工作室使教师具备复合型专业能力

育成工作室是指计算机应用专业教研室建立一个为在校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平台,组建承接平面设计、网络推广等工作的工作室,以此培养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方向。

5 小结

通过以上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培养出一支高职院校“复合型”师资队伍,将我们的教师培养成真正的复合型教师。复合型教师的出现,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必将会有更多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朝复合型方向发展,那时“复合型”师资的培养将成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1]魏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特征[J].商业经济,2012(03).

[2]曾衍文.企业实践EGP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的途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3]余明友.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复合型教师的素质及其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3(10).

[4]李永欣.培养复合型人才需要复合型教师[J].山西教育(教学),2010(04).

[5]吴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

[6]马睿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门用途英语呼唤复合型教师人才[J].中国-东盟博览,2013(10).

猜你喜欢

复合型双师师资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