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单户林业经营模式下影响农林投入的因素

2013-08-15邱向阳

绿色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林权林农产权

邱向阳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农发办,福建 莆田351100)

1 引言

单户林业经营模式是指以单个家庭作为基本的经营单位进行林业生产的组织形式[1]。此种模式下林农以家庭为单位向村集体、村民小组或者通过农户之间的林地流转以某种有偿形式获得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的林业生产经营行为。

目前这种经营模式很受林农欢迎主要在于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产权的激励效应。它的内部激励效应大,林农能够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利益机制来实现。当投资林业有利可图并且在未来投入林业收益概率较大的情况下单户经营的林农可能就更加倾向增大林业投入。林业投入过程遵从经济理性特征[2],单户经营做出林业投入决策排除了其他成员对单户经营主体的影响。

2 单户经营模式的优点

能够发挥产权的激励效应。单户经营模式与联户经营模式相比,不存在运营及协调等组织成本。林农能够根据自身经济约束条件选择收益最大的投资方式,能够对林地林木资源自由处分。当林木发生病虫害时,单户经营的个体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对林木进行有效防治或者及时处理而无需与其他外人协商以达成一致的意见。在林业投入上,单户经营的林农根据经营情况能够灵活地决定投入结构和把握投入程度,可以自主决策增大对优质种苗及农药化肥的投入,在未来林业收益上无需担心与外人分割林业收益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因此,单户经营在经营过程中规避了与其他林农协商的组织成本,林农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来决定林业投入的结构和数量。

3 单户经营模式的缺点

与联户经营相比,单户经营在增大内部激励的同时,可能面临更大的自然风险和外部市场影响。林业经营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林业投入具有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及收入不确定性等特点。林业前期投入大且回报周期长可能使得单户经营下的林农因自身家庭财产有限或户主社会资本较低无法获取足够的资金投入林业。林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着风、雨、霜冻、泥石流、火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一些林农可能因为林业经营风险大而不敢增大对林业的投入。此外,林业采伐限额制度也会制约林业的投入。

4 影响林农对林业投入的因素

4.1 林农个人特征

4.1.1 林农的年龄特征

一般情况下,林农的年龄大小与林业的生产经验成正比,与偏爱林业风险负相关。随着从事林业年数的增长,林农的林业生产经验逐渐丰富,对林业的经营与管理得心应手,相同的投入可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随着林农年龄增长,林农的风险偏好逐渐降低,从规避风险考虑,可能存在降低林业投入的情况。前面分析过,林业经营面临着收益周期长、前期投入大,以及自然和市场风险。因此,笔者认为林农年龄对林业投入负的影响较大。

4.1.2 林农的受教育程度

林农受教育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农的认知水平。林农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行业的认识就越充足,对林业技术和信息的把握更及时、准确和到位,经营林业的成本越低,林业投入的愿望也越强烈。从这些层面上分析,应该鼓励林农参加继续教育,增强文化水平。尽管林农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可能他们关注的方向和重点已不在林业领域。林农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来源可能更偏向于非农化领域。

4.2 林农家庭状况

4.2.1 家庭劳动力数量

我国目前林业经营还属于粗放经营阶段,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劳动力的短缺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家庭劳动力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林业投入的潜力,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林业投入就越多。因此,家庭劳动力数量与林业投入成正相关。

4.2.2 家庭成员任村干部情况

村干部是村中的代表,经济上的能人,他们信息渠道广,风险意识和融资能力都较强。相对于一般村民,村干部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和政治敏感性。林农本身或者林农家庭成员担任干部代表了整个林农家庭的社会资本情况。林农家庭的社会资本越高,越可以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林地资源,且获得林地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将高于一般林农。林农家庭的社会资本越高,在林业投入中能够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林业的生产要素,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林业资源。社会资本高的林农在经营林业中能够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收益。他们在林业投入上可能更得心应手,能够有效规避林业风险高、前期投入高、周期长等林业经营特点的约束。因此,家庭成员担任村干部可能有助于林业投入的增加。

4.2.3 林农的家庭储蓄

家庭储蓄多少代表着财力的多少。无论是造林补植、买卖林权,还是管护等林业投入行为都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林业投入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和风险相对大的行业。家庭储蓄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林农投资林业的潜力和风险规避能力,家庭储蓄越少,林农对林业的投入可能就越少。因此,家庭储蓄可能与林业投入成正相关。

4.3 林权状况

产权具有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协调功能[3]。林权的确定能够有效激励广大林农投入林业的积极性,也同时约束林农一些其他林权行为。确定的林权是实现林业投入的前提条件。是否具有林权纠纷是林权是否明晰的重要体现,如果一宗地存在林权纠纷则其产权具有不确定性,那么直接约束林农林业投入行为。因此,是否具有林权纠纷代表林业产权的稳定性,具有稳定的产权是林业投入的前提,而产权的不确定性将抑制林业投入。但是影响林业投入因子中不仅仅只涵盖产权因素,产权确定是林业投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无林权纠纷与林业投入成正相关关系。

4.4 林业保险

林业具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等特征。林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体。在漫长的林业生产过程中,既可能遭受雪、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也可能受火灾、偷盗等人为因素的破坏。林业自身具有强大的风险性,价值百万元的林木可能一夜之间付之一炬。为规避林业风险,增大林业投入,林业对保险具有强大的潜在需求。林业保险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林业经营风险,增大林业投入的力度。预期保险的实施与林业投入呈现正相关关系,但问题可能是目前的林业保险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从调研情况看,部分林农并不知道林业保险,林业的投入也许并没有考虑保险因子。但是从理论分析角度来看,林业保险的实施有助于林业投入的增加。

4.5 其他林业收入

其他林业收入主要指竹林收入、竹笋收入、蘑菇木耳收入、林下经济收入及其他收入。如何提高林区的林业收入是破解广大林区三农问题的关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增加林业的投入而提高林业收益,甚至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少投入多产出,使林业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事实上,林业收入的增加也能反过来有效地促进林业投入的增长。其他林业收入短时期增加可能对林业投入具有促进作用。

5 结语

单户林业经营模式虽具有自身的优点,但是始终不能忽视的是,林业投入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大及收益不确定性等特点。林业特点使得单户个体面临较大的风险。具体来讲,林农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家庭储蓄,其他林业收入,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林权纠纷、是否参加了林地保险等这些因素对林业投入有较大影响。

[1] 刘荣茂,马林靖.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22~26.

[2] 雷锦霞,蔡雪梅.山西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2)81~84.

[3] 李 周.林权改革的评价与思考[J].林业经济,2008(9):3~8.

猜你喜欢

林权林农产权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林权供求信息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产权
林权供求信息
林农的林下经济